第64章 公元前1617年之齐家文化(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在谷物加工方面,齐家文化的人们主要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石杵等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他们能够将谷物磨成粉末,从而更好地食用。
除了农业生产,齐家文化还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从出土的动物骨骼来看,他们的家畜主要是猪,此外还有羊、狗、牛、马等。
这些家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肉食,还为他们提供了皮毛和其他有用的产品。因此,畜牧业在齐家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手工业生产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制陶技术和纺织业的进步尤为明显,同时青铜冶炼技术也开始得到推广,进入了铜石并用的阶段。
在制陶技术方面,虽然仍然以泥条盘筑法手工制作为主,但部分陶器经过慢轮修整,使得一些陶罐的口部和颈部仍然保留着清晰的轮旋痕迹。
这表明制陶工匠已经掌握了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烧窑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烧制过程,提高陶器的质量和美观度。
纺织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居址和墓葬中普遍发现了大量的陶、石纺轮以及骨针等纺织缝纫工具。
在大何庄的一个陶罐上,布纹保存得相当完好。这种布料看起来像是麻织品,分为粗和细两种。
粗的一种每平方厘米有11根经纬线,而细的一种经纬线更为细密。当时人们穿的衣服主要是用这类麻布缝制的,这也反映了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在青铜器的制作方面,多采用冷锻法进行加工,也有一些采用单范铸造和简单的合范铸造。
这表明黄河上游地区在中原夏王朝统治时期,冶铜业已经处于各部族的前列,显示出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在齐家文化分布的范围内,尤其是甘、青两地,出土了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
这些玉器的数量超过了三十种,种类繁多,包括了常见的品种之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品种。
其中一种新品种是礼器玉琮。除了常见的素面纹琮外,还有竹节纹琮和弦纹琮等不同形制的琮。
而在一些特殊的琮上,装饰有牛、羊、熊、虎等动物的浮雕纹饰,形成了兽首或兽面纹琮。
此外,还有一些琮形器,其形状与一般的琮相似,但在一端或射孔之上装饰有动物的浮雕纹饰。
兵器方面,齐家文化玉器中常见的有戈、矛、刀、钺、戚等。
其中一些兵器上还镶嵌着一枚或几枚绿松石。装饰品方面,有各种玉佩饰、坠饰、发箍等。
齐家文化玉器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甘肃、青海本地的玉和新疆和田玉。
有人估计大约是7与3的比例,即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
在齐家文化圈内的甘肃临夏----榆中境内的马寒山和酒泉等地,有墨绿色、艾青色、豆绿色的玉材以及属蛇纹石鸳鸯玉和试金石类黑色石材。武山的鸳鸯沟就是出产鸳鸯玉的地方。
齐家文化玉器中的工具类如斧、锛、凿等,主要选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还直接选用接近石质或玉内含有较重石质的材料。
但值得注意的是,齐家文化玉器中有相当数量是由新疆和田玉制成的。
一般来说,礼器类的琮、璧、环、璜、钺、刀、璋等,都选择玉质滋润、色泽纯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
虽然和田玉的发现与运用当早于齐家文化,但大量用来制作礼器和部分工具,当始于齐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