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公元前1317年之商朝(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子与齐景公就东夷古齐国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晏子详细地描述了这片土地上的历代统治者:“昔爽鸠氏居此地,季萴氏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这段对话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东夷古齐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杜预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注解。他提到,爽鸠氏是“少昊氏之司寇”,即少昊氏的司法官。
季萴氏则是虞夏时期的诸侯,接替了爽鸠氏的统治地位。逄伯陵是殷商时期的诸侯,他姓姜。而薄姑氏则在殷末时期统治这片土地。
这些氏族都是诸侯,他们各自统治这片土地,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历史传承。
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曾为灵公、庄公和景公三位君主效力,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他的描述可以说是关于东夷古齐国历史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经典论述。这为我们探讨和研究东夷古齐国提供了唯一可靠的第一手证据。
晏子的记述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东夷古齐国从少昊穷桑爽鸠氏、虞夏季萴氏、商代逄伯陵氏、殷末薄姑氏到西周太公封齐的发展历程。
这一过程跨越了千余年,各个朝代的主要氏族部落都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掌握着齐国的命运。没有晏子的记述,我们就无法了解古齐国的历史传承和沿革。
文中提到的“此地”实际上是指齐国的疆域。晏子生活时期,齐国的中心腹地位于今淄水流域与弥水流域之间。
这意味着文中所提到的“此地”就在今天的青州、临淄、寿光这一范围区域,这就是东夷古齐国的位置所在。
晏子关于齐国之前身的记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传递给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他明确指出太公所封齐国之地就是原来古齐国之地,并且太公继续沿用了古齐国的名字。
这表明在周代以前,这片土地就已经是古齐国的领土,承认了古齐国的存在。
其次,晏子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到古齐国产生的年代是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少昊爽鸠氏,大约距今4500年至5000年之间。
这一信息揭示了古齐国的历史渊源,使我们对其发展演变沿革史和朝代更迭部落斗争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晏子的记载还让我们知道了古齐国每个朝代是由哪些氏族部落主宰齐地的命脉。
例如,最初少昊之世是爽鸠氏部落;虞夏时期是季萴氏部落;商汤时是逄伯陵氏部落;殷朝末年是薄姑氏,他们都成为了诸侯,统治着这片土地。这就是太公以前古齐国的发展沿革史。
对于晏子叙述齐地之沿革,王献唐在《山东古国考》中指出:“似乎太公的封地是从薄姑氏接收而来。不过薄姑位于山东博兴县,齐胡公迁都于此……统是齐境,晏子只是笼统叙述……”
这说明太公因于薄姑氏,是“二次安周”,成王为了褒奖太公的功绩,将所得薄姑之齐地“益封”给姜太公。
同时,这也表明殷末薄姑国的势力范围比姜太公故乡齐国的势力要强大,这一点从《竹书纪年》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
综上所述,晏子关于齐国之前身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齐国的重要信息。
它肯定了太公所封齐国之地就是原来古齐国之地,并延续了古齐国的名字。
同时,它也揭示了古齐国产生的年代、发展演变沿革史以及每个朝代由哪些氏族部落主宰齐地的命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古齐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竹书纪年义征》的记载,武王在战胜商朝后削减了商朝的领土并封给了太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