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财戒》最新章节。

元青花是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结晶,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元青花蓝色花纹与洁白胎体交相辉映,宛如水墨画,被文人墨客赋予特殊文化价值取向。

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以手绘介入的记录,使瓷坯器型的主体地位退居其次,器上绘制成为主要价值体现。

元青花开启了中国传统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为明清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的出现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装饰纹样布局华丽、绘制精致,图案题材丰富,有缠枝莲、牡丹、龙凤、人物故事等。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当时的制作工艺、保存条件等因素,流传至今的元青花数量稀少。

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 100件,国外有 200多件。物以稀为贵,这使得元青花在收藏市场上备受珍视。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 7月 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 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 2.3亿,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另外,元青花龙纹四系扁瓶:拍卖价格也达到 9790万人民币。

……

终于走到近处,我屏住呼吸,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眼前的折沿盘。

它直径约45厘米,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一轮散发着神秘光芒的满月。

胎质致密紧实,透着古朴厚重之感,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岁月。盘内外施的白釉,莹润光洁,如同一汪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光影,又似冬日清晨的霜雪,纯净而灵动。

砂底无釉,粗糙的表面上,明显的跳刀痕纵横交错,那是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时留下的印记,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仿佛在轻声讲述着元代窑炉旁的故事。

釉下的青花,发色纯正,幽菁明丽,正是苏麻离青的独特魅力。浓重之处,黑色铁锈斑宛如从胎骨中自然生长而出,若用指尖触碰,一定能感受到铁斑处微微凹陷,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吻痕。

迎光斜视,铁斑泛出迷人的“锡光”,星星点点,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神秘而深邃,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探寻它的奥秘。

盘上的纹饰,繁复精美却又层次分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

外壁的缠枝莲纹与缠枝石榴纹,连绵不绝,花朵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花瓣细腻,纹理清晰;叶片舒展,叶脉流畅,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环绕盘身,仿佛生命的长河永不停息,寓意着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内口沿的十字锦纹与海水波涛纹,宛如灵动的花边,为盘子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十字锦纹整齐有序,横竖交错,如同精巧的棋盘;海水波涛纹汹涌澎湃,浪花翻卷,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内壁的缠枝牡丹纹,姿态万千,有的侧首含羞,有的昂首挺胸,花朵硕大饱满,花瓣层层叠叠,尽显雍容华贵,以同样的二方连续形式环绕内壁,彰显出富贵与典雅的气质。

而盘心,无疑是整幅画卷的灵魂所在。双鱼水藻纹栩栩如生,两条鲤鱼,一上一下,在水藻睡莲间欢快嬉戏。

上方的鲤鱼悠然自得,缓缓游动,鱼尾轻轻摆动,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在享受水中的宁静;下方的鲤鱼活力满满,奋力跃起,鱼嘴大张,似乎在与同伴玩耍,溅起的水花仿佛要跃出盘面。

周围的水藻与睡莲,随着鱼儿的游动轻轻摇曳,浮萍点缀其间,营造出一个生动鲜活、情趣盎然的水下世界,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悠然与惬意。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盘上三道裂痕如蜘蛛网般密布,无情地割裂了这份完美。它们从边缘延伸至盘心,仿佛岁月留下的伤痕,诉说着曾经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