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中秋节(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孟宴臣:订婚后我重生了》最新章节。

上午很快过去。

午饭后,凌云致熬不住困倦,回去睡觉了。快两点的时候,孟宴臣刚从浴室洗手出来,就接到了孟怀瑾的电话。

他捂着震动快步走去院子里,想了想,还是接了,“喂,爸。”

“宴臣,”孟怀瑾声音低沉,开口先叹一声,“你这孩子……”

孟宴臣沉默不应。

他静静等着,以为要说国坤的事,结果孟怀瑾却提出,让他带凌云致回家做客。

“你长大了,第一次交女朋友,不管以后怎么样,都带回来,让爸爸妈妈好好见一见。……那天,是你妈妈做得不对,还有沁沁……见个面,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先把当前该解决的事情解决了,说清楚了,再谈以后,是不是?”

是这个道理,但是孟宴臣还是不应声。

他低着头,正在看手。刚刚洗手不太仔细,指甲里还残留着一丝药膏,待会儿要再洗一遍。

正想着,孟怀瑾又开了口,语气些许试探:“宴臣,你看,今天是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日子,不如——”

“爸,”孟宴臣打断,“国坤的事麻烦您。至于吃饭的事,我们在外面,以后再说吧。”

这意思就是不回去了,无论是工作,还是节日, 家里,都不回去了。

自己的孩子什么性格孟怀瑾清楚,少有这么冷硬的时候,“宴臣——”

孟怀瑾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急了,想说点什么转圜转圜。

孟宴臣又一次打断他,“爸,妈在旁边吧?”

孟怀瑾一噎。

孟宴臣快速道:“爸,妈,中秋节快乐,注意身体。”

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玻璃映照出他并不轻松的神色。

父母了解他,他也了解父母,才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想先稳住他的情绪。

看样子也是被他突然离开国坤这件事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这么快就来了第二通电话,让他带人回去。

忽然,裤腿被扒拉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凌绝顶,仰着被凌云致戏称为双管猎枪的鼻子看着他。

“玩累了?还是想回家?”

孟宴臣蹲下来挠挠凌绝顶的下巴,又在它锃光瓦亮的脑袋摸了又摸,“好孩子,还不是时候呢,再等等……”

孟家二楼,茶厅里。

正如孟宴臣所料,付闻樱就在旁边,孟怀瑾开的免提,儿子的态度她也听的清清楚楚。

那毫不留情的挂断音,让付闻樱气得冷哼,“家也不回了,工作也不干了,他到底想干什么?!”

孟怀瑾连忙安抚,“闻樱啊,之前不是商量好不生气吗。先解决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是越来越多了!他好不容易才进的国坤,竣工项目都跟了半年了,说不干就不干,当起甩手掌柜来了!还是在这种时候!”

国坤和孟家还在舆论中,他说走就走,一点也不顾大局。

“你说,董事们会怎么想他?他的名声和未来怎么办?!”

付闻樱向来优雅,这会被气的耳环都乱飞。

都说儿女债,儿女债,一把年纪了还在为儿女操心。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跑外面一个,躲家里一个,想一想,眼前都发黑。

“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都不服管,一个两个,全都昏了头!”

“好啦好啦,别生气,别生气。宴臣不是说了,注意身体。”孟怀瑾放下手机,给她倒茶。

“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我再给他打过去。宴臣这孩子孝顺,又心软,磨一磨,会答应的。”

付闻樱哼气,“真不知道这性子随了谁。”

孟怀瑾闻言,抬头看着自己妻子,嘴角压着一丝笑,点头附和道:“是啊,不知道随了谁。随了谁呢?”

-

三点多的时候,凌云致睡饱醒了。腿心不知怎么,有点凉丝丝的,痛感似乎减轻不少。

她想起身,结果刚左右翻动两下,身边人马上就醒了,沉重的手臂往她上身一压,直接动弹不得。

孟宴臣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跟她接吻,吻着吻着他就浑身梆硬,但一直克制着没往她身上压,却也没闲着,捞着她的身子往腰腿又挤又贴,弄得自己呼哧直喘。

“还疼不疼?”他气息紊乱,抖着手拨去挡住她视线的头发。

凌云致点点头,没乱动。

孟宴臣在她锁骨咬了一口,深呼吸缓了一缓,然后就说起孟怀瑾打电话的事。

父子俩的对话听到一半,凌云致不由一怔,不提的话她都忘了,今天是中秋节。

“那你——”

“不去,不回,我拒绝了。”

短句干脆利落。

凌云致蹙了蹙眉。

这不是她想看到的结果,戏已经唱完了,孟宴臣不能再像这样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她身边。

但是吧,也不能让他起疑心,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确定。

万一——

总之,不到最后,不能大意。

思索片刻,她抚上他心跳强烈的胸膛,“可是,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希望看到你的态度,但不愿意看到你真的与家庭决裂,你是孝顺的孩子,将来——”

“云致,相信我。”孟宴臣打断她的话,深深吻住。

松开后,他勾了一缕她的发丝在指尖缠绕,“这顿饭会吃,一定要吃,孟家你也一定要去,但不是现在。”

听着像是有打算。

“怎么说?”

“知道开窗理论吗?”

“嗯,鲁迅先生说的,想开窗,就得先去拆屋顶,这样大家就会愿意开窗了。”

“真聪明。”孟宴臣又连着亲了她好几下。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开窗的心思去拆屋顶,必须要沉得住气,不能心急,不能在他们刚反对拆屋顶的时候,紧接着就提出开窗,而要等矛盾到了最尖锐、最不可调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