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帅府学堂(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最新章节。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倚昆仑雪峰,北接塔克剌麻罕大漠,乃东西商路交汇之要冲。驼铃商队终年不绝,各国客商云集于此,堪称西域南道第一繁华之地。
阗河如玉带蜿蜒,滋养出千里沙海中最丰美的绿洲。此间以美玉开采、蚕桑纺织名动西域。所产白玉温润如脂,素有“昆仑神玉”之称。织造的金线胡锦,日光下流光溢彩,堪与中原蜀锦争辉。
作为安西都护府四镇之一,这里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其民族属复杂,于阗城中唐人聚族而居,犹保持华夏衣冠礼乐。
军镇周边散居的部落民众,则多是金发碧眼的胡人,放牧驼马,逐水草而居。各族言语迥异,竟有十数种之多,乍听如百鸟争鸣。然他们以手势相佐,夹杂着生硬的唐言胡语,倒也能简单交流。
刘轩本没想来于阗,可腐木为刺吐蕃大相身负重伤,军中药石匮乏,只得应苏文堂之邀,携众西行。
同行者还有数十唐人,都是刘轩自悉萨部救出的苦命人。他将这些同胞带至于阗,要让他们再不受异族奴役之苦。野蛮的吐蕃人竟在他们面颊刺下奴隶烙印,这让刘轩怒不可遏,灭吐蕃之心更加强烈。
队伍中另有三百悉萨部吐蕃女子。当然,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三好青年,刘轩并不会让她们成为奴隶,只是想把她们带过来“安家落户”。悉萨部男丁尽丧,这些年轻女子,总不能一直压抑着某种需求吧,反正刘轩是这么想的。
他始终认为华夏与吐蕃本出同源,吐蕃虽外表粗犷,根骨却近唐人。若令其习华夏衣冠,学中原雅言,所育后代必渐复华夏风仪。
到达于阗后,苏文堂将刘轩等人安置在大帅府内。对于这些万里来援的同胞,这位于阗镇守使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敬重,亲自陪同刘轩查阅积满灰尘的镇志。
当厚重名册在案几展开,墨迹斑驳的姓名如血泪铺陈——张破敌、李守疆、王定边……每个名字后都标注着籍贯:冀州、豫州、秦州……这些百年来战死沙场的英烈,临终遗愿竟出奇一致:盼望后代有朝一日能代他们归乡,将姓名刻入族谱。
刘轩指尖抚过发黄纸页,忽见“晋州薛氏”字样,心头剧震。抬眼望去,整页薛姓子弟竟有三十七人,最早牺牲者竟在八十年前。
刘轩嗓音沙哑,低声问道:“苏将军,这些都是……”
“都是薛家儿郎。”苏文堂轻声道,“八十年前吐蕃犯边,薛老将军率子孙二十一人死守烽燧,全员战死。薛家后辈前赴后继,至今已传四代。”
十五站在一旁,突然深吸一口气,他指着其中一个人名说道:“陆公子,这晋北陈氏,可能来自我们家族。”因刘轩不愿暴露身份,他们这些人,仍称呼刘轩为公子。
刘轩轻轻点头,接着猛然合上册页,眼眶已经湿润。中原王朝欠这些孤忠将士的,何止是粮草兵械?欠的更是百年来未曾兑现的归乡诺言。
他在心中立誓:“五年之内,必派王师接防安西。让英烈后代俱衣锦还乡,将先人名讳堂堂正正刻入族谱。”
“陆公子,”苏文堂招手唤来一名心腹将领,说道:“战后诸事繁杂,这几日便让尉迟强陪同诸位在城中转一转。腐木大师可安心在帅府养伤。”
这尉迟强年约三十,因不喜自己天生的黄发,常年以光头示人。军中同袍都戏称其“秃头强”,他倒也不恼,反觉亲切。听闻大帅命令,他令立即上前,对刘轩躬身抱拳:“末将尉迟强,但凭陆公子差遣。”
刘轩颔首与苏文堂作别,随尉迟强步出书房。
忽闻帅府深处传来孩童郎朗读书之声,刘轩驻足问道:“这府中怎么有学堂?”
尉迟强叹道:“那些皆是阵亡将士遗孤。父战死沙场,母忧思成疾,大帅便将他们接入府中,请先生教他们识文认字,大一点了再传授武艺兵法。待其成年,自当继承父志从军报国。”他目光凝视远方,接着道:“不仅是于阗如此,安西四镇皆这般照料英烈之后。”
刘轩动容道:“烦劳尉迟将军带我去看看。”
“正好。”尉迟强露出笑意,说道:“这些孩子早想见见中土来的亲人呢。”
几人步入帅府学堂,但见数十孩童正襟危坐,手持破旧课本诵读诗文。安西都护府极重华夏文脉传承,这些书册虽已传用数代,边角磨损,墨迹却仍清晰如初。
孩子们见生人至,纷纷停诵抬眼,好奇地打量来客。
尉迟强看着这些孩子,问道:“你们的先生怎么不在?”
一名年龄最大的孩童答道:“先生去教吐蕃人唐语了。”言罢望了一眼刘轩,问道:“尉迟将军,这位可是从中原来的陆公子?”
“是啊。”尉迟强笑着说到。
话音方落,孩子们就呼啦一下将刘轩围在中间。红发小儿扯其衣袂:“陆公子,我祖籍鲁州,那里可美?”蓝眸稚子仰面问:“蜀州离此多远?”黄发幼童拽其袖口:“冀州可有大海?海是甚么模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个女娃则围住花万紫:“姐姐头发真黑。”“姐姐,你穿的这罗裙可是中原式?”“姐姐,中原的饺子,是不是有很多种馅的”……
刘轩霎时眼眶发热。这些孩子虽发色各异,瞳色不同,却自幼被告知他们是华夏儿女,根在遥远的神州。那里的华夏人,黑头发黑眼睛,又美又飒,是他们祖先的模样……
他俯身蹲入孩童群中,耐心的对每个问题细细作答,时而摸摸这个头顶,时而拍拍那个肩膀。
“你们做什么呢?为何不专心诵书?”一道清冷的声音自门外传来。
刘轩训声望去,只见一位红发女子手拿教鞭走了进来,她年约二十许,眉目如画却自带威仪。
孩童们闻声即刻归座,学堂里霎时安静了下来。女子目光如电扫过学堂,最终定格在刘轩身上。
尉迟强忙上前躬身介绍:“岳先生,这位就是中原来的陆公子。”又向刘轩低声引荐道:“这位是孩子们的授业先生,岳子涵姑娘。”言辞间带几分敬畏,似对这女子颇为忌惮。
刘轩连忙起身,拱手道:“岳姑娘,久仰。”
岳子涵冷哼一声,道:“初次相见,公子久仰我什么?莫非在中原便听过我这西域蛮女之名?”
刘轩一时语塞。这些日子他在帅府,人人都因为他唐人的身份尊敬有加。没想到这岳子涵如此咄咄逼人,竟然抓住自己的客套话不放。
他只得强笑道:“常闻……常闻‘生平不识岳子涵,便称英雄也枉然’。今日得见,陆某三生有幸。”
“油嘴滑舌。”岳子涵对刘轩的恭维毫不领情,冷冷地说道:“陆公子来此,莫非是要误人子弟吗?”
花万紫黛眉微蹙,插言道:“岳姑娘似乎不欢迎我们啊,可是我夫君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不成?”
“正是。”岳子涵直视刘轩,说道:“吐蕃人屠我同胞,公子却善待其女眷,不准贩卖为奴,反教他们说唐语,这是什么道理?”
顿了顿,她接着道:“难道那些蛮夷只因生了黑发黑眸,便算得华夏人?谁定下规矩说华夏人非得黑发不可?”
刘轩望向她那如火般的红发,顿时恍然。原来是自己这句话得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