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巾帼不让须眉(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诸天万界革命》最新章节。
三个问题,由近及远,由急至缓,由具体至宏大,不仅考验着来者的急智与才学,更拷问着他们的仁心与格局。大堂之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十名应聘者或急促或深沉的呼吸声。他们的眼神,有的陷入沉思,有的闪烁精光,一场关乎幽州未来命运的人才选拔,就在这略显简陋的州府大堂内,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门外,那蜿蜒的长龙依旧在等待着,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机会,也等待着幽州的新生。
第一问便难倒了三人,他们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最终只能惭愧地作揖,黯然退出大堂。吴笛并未苛责,反而温言安抚:“心有仁念便是根基,才学可日后积累,望诸位莫要气馁,幽州重建,百业待兴,总有施展之处。” 那三人闻言,心中郁结稍解,感激地再拜离去。
经此一幕,堂内剩余的七人更是屏息凝神,气氛愈发紧张。就在一片沉寂之中,一个清冽而坚定的女声响起,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吴先生,” 出声的正是那位一身缟素、面容憔悴却目光如炬的女子——前幽州刺史王午之女,王月英。她越众而出,虽身形单薄,脊梁却挺得笔直。“百姓丧亲之痛,非空言安慰可解。小女子有三策,可稍缓万民锥心之痛。”
“第一步,停灵设祭,官民同哀。请先生准许,于我父……于原州府大堂及门前广场,设下灵位,我王月英愿以刺史遗孤身份,披麻戴孝,为全城死难者守灵三日!凡有亲人阵亡者,无论官兵平民,皆可入内哭祭、焚香。同时,打开州府粮仓,尽数取出存粮,熬制粥饭,供所有前来祭奠的百姓果腹。此举,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官家未忘他们的苦,我王月英,与他们同悲!”
她言语铿锵,眼中含泪却不让其落下,继续道:“第二步,敛尸立碑,告慰亡魂。当立即组织尚存兵士、动员乡绅家仆,分区域收敛街巷、荒野中的遗体,统一妥善安葬于城北高地,立‘幽州忠魂碑’,雇请工匠,尽力刻下所有能查证姓名之死者,无名者,则统称为‘幽州父老’!每座坟前,插上柳枝一支。待来年春风,柳枝泛绿,便是生者对死者不尽的念想,也让后人知,此地曾有一场大难,需铭记和平之贵。”
“第三步,听诉解怨,以心换心。自明日起,每日辰时,我愿在府前设一木案,百姓有任何冤屈可诉,有任何难处可提。无论是丢了耕牛,还是少了家人,皆记录在册,尽力协查寻访。即便……即便只是安静地听一位老妪哭诉她战死的儿子,也是让她知道,这幽州城,还有官家的人,肯听她说话,愿承其痛!民心不是靠言语哄来的,是靠实打实地,把他们的痛,当成自己的痛!”
“好!” 吴笛闻言,不禁抚掌赞叹,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情、理、行三者兼备,沉痛而不失章法,仁心而兼具魄力!王姑娘,不愧忠良之后!” 他目光扫向其余六人,“诸位,可还有补充或更高明的安民之策?”
那六人面面相觑,有的低头沉思,有的面露愧色,最终皆摇头叹息。一位乡绅模样的老者拱手道:“王姑娘之策,思虑周详,直指人心,老朽……自愧弗如。”
王月英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转向第二问,语气转为沉稳果决:“至于第二问,官吏瘫痪,便补;盗贼欲起,便防。小女子亦有拙见。”
“首先,募‘乡勇护境军’。即刻张贴告示,凡家中有亲人死于战乱、自身又愿保境安民者,皆可报名参军。无需他们远征,只负责守卫各自村落、街坊。每人每日发给半斗粮作为酬劳,并承诺待局势稳定后,免其家半年赋税。这些人护的是自己的父母妻儿,保的是自己的家园田舍,必比外来兵士更尽心竭力。”
“其次,暂设‘三老主事’之制。每县紧急推选三位德高望重、熟知地方情弊的老者,搭配残存的县尉、文书小吏,暂时代行县务。凡有偷盗、抢劫、趁乱滋事者,一旦抓获,先于市集示众三日,以儆效尤,再依原有律法从严处置——乱世需用重典,但必须让所有百姓看明白,此法是为保护良善,震慑奸邪,是护他们的,不是压他们的!”
“最后,收编安抚旧部,稳固边防。先父麾下旧部,尚有散落于各州郡者。我已暗中派人携带书信前往联络,凡愿回归幽州、共保乡梓者,对其曾迫于形势依附慕容之举,一概既往不咎,原职级暂予保留。这些人熟悉幽州山川地理、关隘险要,能最快速度组织起来,守住边境,既防慕容氏去而复返,也阻境内乱匪流窜出界。大局稳不稳,最终看的,是百姓夜里关门入睡时,心中是否安稳,能否睡得着觉!”
吴笛频频点头,目光赞许。他见堂下几位男性士子、乡绅被王月英一介女流的气势与才学压制得满脸通红,搜肠刮肚却苦无良策,心中既觉有些好笑,亦知此女之才,确实远超同侪。
王月英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电,扫过在场尤其是那几位出身乡绅世家的应聘者,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直指最为棘手的第三问:
“至于吴先生所问,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安居乐业’?诸位皆知世家占田之弊,却皆避而不谈——若我们只盯着官田中那点杯水车薪,幽州百姓迟早还要饿死,这乱世,也永无宁日!我有三策,既能解眼前无田之苦,亦能渐断世家豪门无序囤田之根!”
“第一策,名为 ‘查荒征闲’ !” 她话语如刀,“请先生即刻下令,派人清查全州土地!凡慕容氏南侵前后,因战乱抛荒之田亩,以及世家豪门名下,超过一定年限未耕之‘闲田’、‘隐田’,一律由官府登记造册,暂为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