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最新章节。

不管迁往何处,只要不是江南,江南地区的权势必将受到重创。

政治中心迁移后,新区域的战略地位将急速提升。

若将国都定于北方,无论选择长安还是北平,

北方财富与权力都将大幅增长。

尽管短期内难以赶上江南富裕程度,但至少具备了与之抗衡的基础。

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

自收复燕云十六州与云南,完成全国统一后,

他也一直在考虑明朝京城是否应迁至北方某重镇,是长安还是北平?

即便尚未最后决定,他对朱英的主张却十分认可。

朱元璋听朱英说到这,准备再深入问问关于迁都的事。

他从詹徽等人身上移开视线,转向朱英:“英小子。”

“啥事,老朱头你说。”

朱英应道。

\"依你看,大明迁到哪最适合?”

朱元璋语气加重问道。

詹徽、徐达等人瞬间紧张起来。

徐达这类武将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们爵位世袭,迁都不太影响他们。

但对詹徽这些人来说,迁都是个天大的难题。

若真迁都,虽然皇帝承担主要责任,可这是洪武皇帝啊!谁能指摘?就算朱元璋逝后,那些文人史官也得乖乖记录:

“大明洪武帝本淮右平民,反抗前朝暴政,起兵驱逐鞑虏,收复燕云十六州及云南,再造华夏,统一全国。”

有了这些评价,哪怕他对士大夫们大开杀戒,仍无损其千古一帝的美誉。

而且那是死后的事,如今他尚在人间,谁敢造次?朱元璋在时,文官们只有战战兢兢活着。

既然没人能怪罪朱元璋,自然会迁怒詹徽这些六部高官,特别是出身江南的士大夫。

江南势力因迁都受损,定会对他们群起攻之。

无论你说自己为官清廉还是敢于直谏,在对手操控历史记载的情况下毫无意义。

于是詹徽等人对迁都极为抗拒,此刻只盼朱英的回答让朱元璋不满。

可惜,朱英是来自未来之人,对局势有独特见解。

只见他郑重开口:

“我觉无论迁至何处都不适宜。”

朱元璋闻言皱眉,詹徽等人心中燃起希望,谁知下一秒就破灭。

\"我以为,单设京城不足以覆盖大明广袤国土,应仿效前唐实行多京制。”

此语一出,朱元璋顿有所悟,困扰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长安虽居西北却难以防范东北北元侵犯;北平虽有利御敌和进军,但距富庶江南太远无法监管贵族。

而多京制正解决这些问题!

心结解开后的朱元璋如释重负般哈哈大笑:

“妙!妙极了!多京制果然高明,不愧是咱的好孙子,怎么之前就没想明白呢?不过现在懂也不迟!”

旁边的朱标与朱棣也笑嘻嘻拍拍朱英肩膀打趣道:

“英小子真不错,不愧是我们的好侄子。”

“确实厉害,没给你老子丢脸,真是好儿子!”

听着二人厚颜的话语配着夸张笑容,朱英简直嘴角抽搐欲裂。

我勉强忍住没冲上去揍他们兄弟俩。

...求鲜花...

朱椟、朱榈等几位兄长跟朱英还不太熟,只站在那里没开口,但脸上的笑容十分亲切。

朱元璋这边倒是笑得合不拢嘴,而像詹徽这些江南出身的文官可就苦了,个个面如死灰。

看着朱元璋疯魔般的狂笑,傻子都能看出他已经准备采纳朱英提出的多京并行制度了。

一想到这,这些人心情能好才怪。

\"恭喜大哥,贺喜大哥,有英小子这么一个光辉出众、天赋异禀的孙儿,真让我好生羡慕啊!\"徐达回过神来,抱拳躬身笑道。

迁就迁都吧,反正他徐达是大明魏国公,世袭罔替,影响不大,先讨好一番再说。

听到老友如此夸赞孙子,朱元璋笑得更开心了,嘴上却故作谦虚:

\"哈哈,哪有什么天赋异禀,你这么夸他容易让他骄傲。

顶天了也就算个人中翘楚罢了。

\"

但他这个“谦虚”

显得相当虚假,完全是在炫耀。

只是谁让人家是皇帝呢,就算看出来也只能装没看见,纷纷上前祝贺。

\"大哥您这就谦虚了,英小子真是优秀。

我们这些兄弟都对他的前途充满期待呢!\"郭英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