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左帅衙前训农会,(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最新章节。

麻城。

左宗棠的官衙内,

农会的灰袍老者正在毕恭毕敬的等着左宗棠训话。

“征粮的差事可曾办妥帖?”左宗棠斜眼看向堂下的老人,这样问道。对于这种民间的组织,他向来先礼后兵,备案之后,可以给你好处,但你也必须办事。显然,今天老者办的事没有符合左宗棠的心意。

“回大帅,小老儿组织这麻城十里八乡的乡党,为大军征调钱粮。奈何,兵焚战乱,春播也才开始,家家都没有余粮。”灰袍老者拄着枣木拐杖佝偻着腰,心里此时有些苦。

左宗棠的眉梢微微蹙起,两道浓眉恰似将落未落的雁翅。丹凤眼中有点点寒芒闪过。

看在老者眼中莫名的有些心慌,他想起戏文里说的那句话“关公不睁眼,睁眼必杀人。”

后背顿时就觉得有些凉,心中说道“好大的官威!”

堂外的槐树正新抽翠叶,簌簌声似在应和室内的微妙气流。

左宗棠摩挲着案头的端砚,凝视着那方已被他把玩出温润包浆的砚台,忽而抬眸,两道冷冽的光从眼底射向老人:“若是官府征粮,汝等岂敢推诿?如今不过借汝之力,便这般推三阻四。”

灰袍老者枯瘦的肩头一颤,枣木拐杖在青砖地上磕得更急,那笃笃笃的声响,仿若战鼓,敲在每个人紧绷的神经上。

他的额角也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在褶皱里蜿蜒成河:“大帅,我这把年纪,只剩这几根老骨头,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去求。哪户不是关着门,把米缸藏得严严实实,有的户主跪在地上哭,说没了这点粮,孩子就得饿死。我也就只能攥着这空空的布袋,眼睁睁看着他们哭……”他的声音有些干涩“莫奈何,老朽只能自掏腰包补足银钱,不瞒大帅,就连大帅拨付农会的活动经费都填补了亏空,还望大帅体恤”。

左宗棠不语,官衙内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那呼吸,像是从地底冒出的气泡,透着丝丝寒意。

过良久,他方缓缓起身,幽幽叹道:“也罢,自古忠孝两难全,汝等也不易。回去告诉他们,这次大军征粮数目减半。但缺额却须你等做工补齐,麻城正需修缮防御,尔等去好好组织吧。”说罢,拂袖而去,只留灰袍老者在堂下,望着左宗棠带着决绝与威严的颀长身影。

这里放下不提老者纠结无奈的离去。

再说左宗棠回到后衙,这里刘典在等着。

"大帅不怕农会闹吗?"刘典在后衙将堂前对话听得真切,心中对左宗棠的态度骤变颇感疑惑。

待左宗棠迈入后衙,他赶忙趋步上前迎接。

左宗棠在花梨木太师椅上缓缓落座,抬手虚按示意,神情从容道:"稍安勿躁。"

"麻城连年战祸,百姓流离失所,本就元气大伤。"左宗棠轻捻胡须,眸中闪过精光,"如今兵粮告急,若强行征粮,百姓生计难以为继,民心惶惶,捻军趁虚而入,只怕麻城不保。"

刘典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大帅是担心长毛捻匪借机煽动民心,引发民变?"

左宗棠微微颔首,起身踱步至窗前,眺望远处墟落:"长毛捻匪流窜,所过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麻城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本就对官府心存怨怼。若此时强征粮草,无异于逼百姓投向长毛捻匪。"

他转头看向刘典,将双手放在太师椅的扶手上,语重心长道:"唯有让百姓看到希望,方能稳住民心。征粮减半,以工代赈,既能解燃眉之急,又给百姓一条生路。民心所向,方为根本,捻匪虽势大,然失民心者,终将败亡。"

刘典听罢,若有所思,对左宗棠的敬佩又添几分。

随后,两人又聊起战场态势。

刘典将近期斥候战频繁,经多日侦察,发现光州县的长毛联军有异动。他将具体的情况备述后问道:“敢问大帅,我军将如何取舍?”

他凝视着左宗棠,郑重地询问下一步的军事部署。左宗棠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刘典的汇报,目光锁定在地图上的关键标记,默默评估双方兵力的优劣态势。经过一番深入分析,他得出结论:光州的捻太联军正密谋突破重围,企图解救被困在商城的同伙。

左宗棠微微颔首,示意刘典不要心急。他轻捻胡须,目光在地图上来回游移,仿佛在寻找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一环。烛火在他身后的屏风上投下摇曳的暗影,仿佛连光影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决战而躁动不安。

很快,左宗棠的声音在堂上响起。"长毛捻匪最近斥候活动频繁,意在商城,意在遮蔽战场,这是其一。"左宗棠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若青铜巨钟在幽谷中回响,“其二,他们企图以此为饵,引我军出城决战。但萧有和小儿却不知,我亦早有与其决战之意,且已有应对之策。”

刘典双目微眯,凝神倾听。他深知左宗棠的谋略向来高深莫测,此时的平静下不知又暗藏着何种惊雷。

左宗棠起身,大步走到案前,粗糙的手掌抚过地图上标注的新县。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虽长毛一心想遮蔽战场,幸奈我三军得力,战场势态依旧为我所知。长毛捻匪新得光州,民心未付,却被其作为核心,匪酋聚集地,其精锐却尽在周边。若我军沿陆路急趋至新县,既能解救被困之官民于水火,又能以此为锋芒,直插光州腹地,将长毛捻匪聚歼于淮河以南。此乃兵家‘攻其所必救’之策。”

刘典微微一怔,随即目光大放异彩。他心知左宗棠此举实则是在萧有和的心脏捅上致命一刀,这一刀若能精准命中,长毛捻匪必陷入被动。

“但仅凭我军之力,恐难成大功。”左宗棠转过身,锐利的目光直视刘典,似要洞穿其心中所想,“需借淮军之力,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刘典眉头微蹙,稍作沉吟后,谨慎问道:“大帅是欲联合李鸿章?”

左宗棠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正是如此。淮军若能从北向南发起对商城的攻击,势必将长毛捻匪主力吸引出来。届时,我军便可趁机与长毛捻匪在野战中决一生死,将其精锐尽数歼灭于光州之下,淮河岸边。”

刘典陷入沉思,他深知李鸿章素来与左宗棠貌合神离,此次能否达成共识,实属未知。但片刻后,他便如梦初醒,冲左宗棠抱拳道:“大帅此计,真乃诸葛武侯在世,有神来之笔,当能大破长毛捻匪。”

左宗棠微微颔首,似对刘典的赞誉不甚在意。他踱至窗前,耳边竟然听到了民壮修缮城墙的号子。

左宗棠的嘴角微弯,目光却穿透夜幕,似能望见数百里外的光州战场。他知道,这场决战将是长毛捻匪与清军之间最后的较量,胜负将决定百万百姓的命运。

“明日一早,你随我一同前往李鸿章营地。”左宗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回荡,如同一颗流星点燃了夜空,“此行成败,关乎社稷安危。”

刘典微微躬身,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末将定当全力以赴,助大帅破敌。”

左宗棠转身,深邃的目光直视刘典,仿佛要将这份重托刻入他的灵魂深处:“记住,此战不仅关乎我军荣耀,更关乎万千百姓能否免受长毛捻匪荼毒。我们肩上扛着的,是大清的未来。”

刘典喉头微动,重重点头,那眼神中燃烧着的,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自己的顶戴能否被染红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