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纺织小组(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最新章节。

细雨如烟似雾,沈默轩站在纺织组临时厂房的檐下,看着二姐沈秀兰在织机前演示新改良的纺织工艺。灵泉浸泡过的棉纱在梭子间穿梭,织出的土布泛着柔和的光泽,比普通布料密了近三成。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玉佩,感受着空间内灵泉的波动——那里的鲁桑林在符文阵法的滋养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秀兰,"沈默轩走进厂房,脚步声惊动了正在学习的妇女们,"公社刘书记下午来视察,你准备下汇报材料。"沈秀兰摘下老花镜,目光在布面上逡巡:"哥,纺织组现在有三十八人,可织机只有十二台,要是刘书记要求扩大规模......"她的声音里带着担忧,毕竟每台织机的改良都离不开空间技术。

沈默轩还未开口,就听见院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刘书记的吉普车碾过湿漉漉的石板路,车门打开时,露出他身后跟着的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手里抱着台笨重的照相机。"沈厂长,"刘书记笑着打招呼,"这是县报社的记者,来拍拍你们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典型。"

沈秀兰立刻迎上去,用灵泉浸泡过的桑蚕丝帕擦手:"刘书记辛苦了,快进来看看我们的新织品。"她特意将用灵泉棉纱织的床单铺在织机上,花纹是虎娃照着空间古籍里的图腾设计的,既有民族特色,又暗藏符文痕迹。刘书记摸了摸布料,眼睛一亮:"这布好啊,比供销社的的确良还舒服!"

记者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沈默轩注意到,戴眼镜的记者特意拍摄了织机的细节。他不动声色地挡住镜头:"同志,这织机是祖传的老物件,怕闪光灯伤了木头。"记者点点头,转而拍摄妇女们的工作场景。沈默轩趁机将织机上的灵泉棉纱换成普通纱线,动作快如闪电。

参观结束后,刘书记在临时办公室坐下,沈秀兰端来灵泉泡的桑葚茶。"秀兰啊,"刘书记抿了口茶,"纺织组现在是公社的金字招牌,县革委会打算收编,成立公社直属的纺织厂。"沈默轩和沈秀兰对视一眼,后者的手在围裙上捏出褶皱:"刘书记,我们纺织组能有今天,全靠姐妹们的手艺,要是收编了,管理权......"

刘书记摆摆手:"放心,你们还是管理层,"他压低声音,"但利润得三七分,公社拿大头。"沈默轩知道这是变相夺权,但此时不能硬抗。他咳嗽一声,接过话头:"刘书记,三七分没问题,但我们有三个条件:第一,纺织组保留'红星'字号;第二,技术骨干不能抽调;第三......"他从抽屉里取出个木盒,里面是用灵泉蚕丝做的棉被,"这是给您和嫂子的,冬天盖着暖和。"

刘书记摸着棉被,嘴角上扬:"小沈啊,你总是这么懂事。"他在文件上签下名字,"就按你们说的办,明天公社就下文。"等他离开后,沈秀兰瘫坐在椅子上:"哥,这等于把我们绑在公社的战车上了。"沈默轩望着窗外的细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背靠公社,才能挡住更多明枪暗箭。"

纺织小组正式挂牌为"红星纺织组"的那天,虎娃在空间里摆下祭坛,用灵泉祭祀织机符文。沈默轩站在一旁,看着少年熟练地结印,想起古籍中"器灵共生"的记载——或许,这些改良的织机真的能与空间产生共鸣。当第一匹印有"红星"商标的土布下线时,布面上的图腾纹路隐约发光,只有在灵泉照射下才能显现。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某天深夜,沈默诚冲进地下室:"哥,纺织组的织机被人动了手脚!"原来,有人剪断了织机的关键部件,而现场留下了赵铁柱的脚印。沈默轩皱眉:"不可能,他今天一整天都在猪场值班。"虎娃突然开口:"沈叔,脚印的方向指向织机,但鞋底的泥是后山的,赵铁柱叔今天没去过后山。"

经过调查,真相浮出水面——是邻村纺织组的组长嫉妒红星纺织组的生意,故意嫁祸。沈默轩带着赵铁柱上门理论,当对方看到赵铁柱腰间的猎枪和沈默轩手中的公社批文时,立刻服软。这件事让沈默轩意识到,必须加强技术封锁,同时培养自己的安保力量。

他让虎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织机操作流程,每个步骤由不同的妇女负责,确保没人能掌握全部技术。同时,在厂房周围设置了暗哨,由沈默诚和赵铁柱轮流巡逻。沈秀兰则开始记录《纺织技术手册》,里面充斥着大量假数据和误导性描述,就算被人拿走,也无法复制灵泉技术。

夏天来临时,纺织组接到了第一笔外贸订单——五千匹土布,要求三个月交货。沈秀兰看着订单上的"援外物资"字样,心中忐忑:"哥,这么大的量,灵泉棉纱能跟上吗?"沈默轩打开空间地图,鲁桑林已经扩大到五亩,灵泉灌溉的频率提高到每天两次:"虎娃的符文阵法见效了,灵泉再生速度提升了20%,应该能撑过去。"

生产高峰期,整个纺织组灯火通明。沈默轩每天深夜潜入空间,亲自调配灵泉棉纱,确保每一根纱线的灵泉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虎娃则负责将普通棉纱和灵泉棉纱按比例混合,这个过程必须精确到每十根纱线中掺入三根灵泉纱,既保证质量,又避免异常。

某天,县革委会突然突击检查。沈默轩正在空间里搬运棉纱,听见虎娃的警示哨声,立刻将灵泉棉纱倒入暗格,换上普通纱线。检查组的人进来时,沈秀兰正在教妇女们唱革命歌曲,织机上跳动的是清一色的普通棉纱。"我们白天搞生产,晚上学毛选,"沈秀兰举起红宝书,"坚决不让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我们的纺织组。"

检查组满意离去后,沈默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知道,这样的突击检查只会越来越多,而沈家的秘密,就像藏在棉絮里的灵泉,必须永远不被发现。

深秋,五千匹土布如期交货。当外贸局的同志说"外商非常满意"时,沈秀兰终于露出笑脸。沈默轩则在暗中计算:这批货消耗了全年40%的灵泉,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灵泉再生方法。

当晚,虎娃在空间里尝试了古籍中的"雨灵引"阵法。当灵泉上方浮现出微型雨云时,沈默轩和少年相视而笑——这是空间自循环的第一步,或许,未来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灵泉枯竭了。

纺织小组的成功让沈家在公社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沈默轩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望着厂房外飘扬的红旗,想起刘书记说的"全县标杆",心中既有自豪,又有警惕。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沈家就像一艘满载秘密的船,必须在风口浪尖上小心翼翼地航行。

而他,作为船长,必须确保每一个罗盘都指向正确的方向,每一片风帆都经得起风暴。至于那个藏在空间里的秘密,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滋养这艘船的深水,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