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内外打通提效率,智能工厂显威力(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世红缨,戏台女侠的逆命之路》最新章节。
自从物流跟踪模块稳定运行,老周和大刘就没闲着。这天刚上班,大刘就拿着一叠报表冲进车间,老周正蹲在机器旁调参数,听见脚步声抬头瞅了一眼。
“周师傅,你快瞅瞅这个!” 大刘把报表拍在操作台上,“这是咱这月的原材料库存报表,比上个月少积压了三成资金!”
老周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手,拿起报表翻了两页:“哟,还真是。看来跟供应商的数据对接没白费劲,按需供货就是管用。”
“可不是嘛!” 大刘凑过来,“以前总怕断货,拼命囤料,仓库堆得满满当当,资金全压着。现在系统一提醒缺货,咱才下单,供应商那边也能及时送,刚好接上生产。”
正说着,车间主任老王凑过来:“老周,你们这系统是真好使。昨天李老板那边送的一批钢材,物流显示路上堵了,你们提前换了另一家供应商的货,愣是没耽误生产,换以前就得停工等。”
老周笑了:“这都是大刘的功劳,物流跟踪模块盯得紧。”
大刘挠挠头:“我也就是搭了个架子,还得靠周师傅您把关。对了周师傅,我昨晚琢磨着,光盯着供应商和物流还不够,咱车间的生产数据能不能也跟供应链系统打通?比如哪台机器快出问题了,提前让供应商备着配件。”
老周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就像人看病,提前知道哪不舒服,先把药备好。你说说具体咋弄?”
“我想在机器上装传感器,” 大刘指着旁边的车床,“实时监测温度、转速这些数据,一旦超出正常范围,系统就给供应商发预警,让他们提前准备配件。”
老周点头:“行,你先选两台关键设备试试。不过得跟供应商说清楚,不是真要货,是预警,别让人家白备货。”
大刘当天就联系了负责设备配件的供应商。对方一听是这需求,在电话里犯了难:“大刘啊,提前备货倒是行,可要是你们机器没坏,这配件压在我这儿,资金不就套牢了?”
大刘赶紧解释:“王老板,咱这预警只是个可能性,真要备货前,肯定会跟您再确认。而且咱可以约定,要是因为预警备的货没用上,放您那儿,咱优先采购,不耽误您周转。”
挂了电话,大刘跟老周说了这事儿。老周琢磨着:“要不这样,咱跟供应商签个补充协议,预经备货的配件,要是一个月内用不上,咱按成本价的三成给点补偿,人家也能少点风险。”
大刘眼睛一亮:“这招好!我这就跟王老板说去。”
没过两天,王老板就同意了。大刘赶紧给两台关键车床装上传感器,连进了系统。当天下午,系统就弹出一条预警:“三号车床主轴温度连续半小时高于阈值,建议检查轴承。”
大刘赶紧跑去看,果然发现轴承有点发烫。老周闻讯赶来,让维修工拆开一看,轴承磨损得厉害,再用就得出大问题。
“好家伙,这传感器真管用!” 大刘拍着大腿,“我这就联系王老板,让他把备用轴承送过来,正好赶上咱今晚的检修。”
等轴承换上,老周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对大刘说:“你看,这就叫防患于未然。以前是机器坏了才着急找配件,现在提前就有准备,不耽误事儿。”
大刘点头:“我打算把所有设备都装上传感器,不光监测故障,连耗材用量也能算出来。比如切割机的刀片,快磨钝了系统就提醒采购,省得操作工天天惦记着。”
正说着,赵丽带着财务经理过来了。财务经理拿着账本笑道:“老周,大刘,你们这供应链系统真是帮了大忙。这月的财务报表里,库存周转率提高了四成,资金成本降了不少,赵总特意让我来道谢。”
赵丽接话:“不光是成本,客户那边也夸咱交货及时。昨天张总还打电话说,以前下单得等一周,现在三天就能收到,问咱是不是加了生产线。”
老周哈哈笑:“哪有加生产线,就是数据跑得比以前快了。对了赵总,大刘想把生产数据也全连进系统,我看行,就是得再添点传感器。”
赵丽大手一挥:“该添就添!只要能提高效率,钱不是问题。对了,下个月有个智能制造博览会,你们俩准备准备,把咱这供应链融合的成果展示展示。”
大刘一听来了劲:“真的?那咱得做个演示屏,把供应商供货、物流运输、车间生产的实时数据全放上,让人家一看就明白。”
博览会开幕那天,老周和大刘守在展位前,演示屏上的数据实时更新,引来不少人围观。一个参观者指着屏幕问:“你们这数据更新这么快,万一系统出故障,数据丢了咋办?”
老周指着旁边的备用服务器:“咱有两套系统,一套出问题,另一套立马顶上,数据实时备份,丢不了。”
另一个参观者是家小厂的老板,拉着大刘问:“我那厂子就十几个人,也能搞这套系统不?会不会太复杂?”
大刘笑道:“完全能搞!咱可以给您做简化版,先从和两三个主要供应商对接开始,花不了多少钱,慢慢再扩展。就像学走路,先扶着墙走几步,熟练了再跑。”
博览会结束后,真有几家小厂联系过来,想请他们帮忙搭建系统。赵丽让老周和大刘负责对接,大刘忙得脚不沾地,老周却总在一旁提醒他:“别急着赶进度,得根据人家厂子的实际情况来,不能生搬硬套咱的模式。”
这天晚上,大刘加完班,见老周还在车间转悠,就走过去:“周师傅,您咋还没走?”
老周指着屏幕:“我看看今天的物流数据,有批货明天一早要到,别出岔子。”
大刘叹口气:“以前总觉得智能化就是买些新机器,现在才明白,是让数据把各个环节串起来,少走弯路。”
老周点头:“可不是嘛。就像咱这车间,以前各干各的,采购不管生产,生产不管销售。现在好了,数据一说瞎话,哪块出问题都能立马瞅见。”
“那以后呢?” 大刘问,“这系统还能咋升级?”
老周望着窗外的夜色:“我听说现在有 AI 预测,能根据客户订单、市场行情,算出来下个月得生产多少货。要是能加上这功能,咱就不光能跟着订单走,还能领着订单走了。”
大刘眼睛发亮:“那咱也研究研究?我明天就找资料看看。”
“慢慢来,” 老周拍拍他的肩膀,“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先把眼下的事做好,再想远处的。”
车间里的机器还在低吟,屏幕上的数据像流水一样不停跳动。老周和大刘知道,这工厂智能化的路还长着呢,但只要俩人搭伙,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一天能让这厂子变成真正的智能工厂,到时候,不管是供应商、客户还是厂里的工人,都能实实在在尝到甜头。
编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