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鹤唳九霄(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最新章节。

紫宸殿的蟠龙金柱上凝结着晨露,当那道青衫身影踏碎玉阶霜华时,整座皇城的风都停止了流动。

监天司的铜壶滴漏突然倒转,百官手中的笏板发出嗡鸣,垂老昏聩的太史令猛然抬头,看见来者腰间悬挂的螭纹玉珏。

那是太祖皇帝亲赐的“山河同寿令”。 “顾先生?”三朝元老司徒衍颤巍巍跪倒,“您竟还容颜如昔……”

青衫客拂开遮面的鹤氅,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御座上的玄稷皇帝攥紧了龙袍袖口,他幼时在宗庙画像里见过这张脸——一百年前与太祖对弈于昆仑之巅的隐士顾十七。

“听闻陛下欲调整祖宗法度?”顾十七指尖弹出一缕清风,案头那卷《宪zhang修订诏》倏然展开,“不妨先听听民间三万六千个困顿者的心声。”

顾十七袖中飞出一面水镜,镜中浮现出京郊百里外赈济营地。

几个孩童正用枯枝搅动铁锅,锅里翻滚着杂粮与野菜的糊状物。

“陛下可知云梦泽畔的流民如何安身?”仙人指尖轻点,水镜泛起涟漪,“他们每日可领三块炊饼,虽粗粝却足以果腹。若遇严冬,官仓会开放暖阁供其避寒——这是太祖《天工律》第一百零三条明文所载。”

水镜突然映出衙役与流民产生摩擦的画面,争执声中夹杂着纸张翻动声。

顾十七轻叹:“而如今,连赈济的章程都需反复斟酌?”

司徒衍慌忙呈上奏报:“去岁受寒流民逾千,皆因地方暖棚调配失当……”

“非也!”

顾十七突然提高声调,袖中飞出一本泛黄典籍悬于半空,“根本在于《赈灾条例》历经十三次修订后,疏漏了‘凡遇灾民聚集,当地官员需亲往抚慰’的条款!立法者若闭目塞听,犹嫌不足,还要削弱律法的温度?”

仙人踏着虚空走上御阶,腰间玉珏与传国玉玺产生共鸣般的震颤。

他拾起那卷修宪诏书轻轻一抖,绢帛上竟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民情印记。

“律法监督之权——这本该是衡量政令的准绳。”

顾十七指尖掠过诏书上“民意即天意”的字样,“昔年大理寺卿可持太祖金锏谏言政令,如今三法司却难尽其责?”

水镜中映出三桩旧案:江南商贾质疑税赋调整,反被按“违规”论处;

边关将领呈报军务遭贬谪;

太学生建言完善“参审制”被调任偏远。

“好个‘权责需相称’!”顾十七突然扯开胸前青衫,露出心口一道旧伤,“这处伤痕是当年随太祖平定边患所致。

他临终前握着我手说:“顾兄,日后若法度失序,当以此鉴之!”

玉阶下传来佩剑出鞘的龙吟——太祖佩剑“定山河”竟从太庙自行飞入顾十七手中!

剑尖划破虚空,幻化出海外诸国的景象。

顾十七声音如清泉击玉:“且观他国如何定分止争!”

镜中浮现翡翠国(借鉴德国)的市集:平民与贵族对簿公堂,书记官按《讼费定例》收取三枚铜板;

琉璃国(借鉴北欧)的渔夫因渔港使用与官府协商,专设的海事庭三日结案;

更令人称奇的是扶桑洲(借鉴新加坡)的线上法堂,商事纠纷从递状到裁决不过半个时辰。

“尔等可知为何这些邦国商船敢远航万里?”

顾十七剑锋指向户部尚书,“因商人确信,契约精神受到律法守护!而江南织户被征用织机时,可有一处‘公允仲裁所’能受理诉请?”

水镜突然映出皇庄管事与农户田产纠纷的场面,老农陈情至额间渗血。

顾十七挥剑斩断幻象,神色凝重:“陛下修宪的理由是‘国需稳定’,却不知民需一日不可无公道!”

定山河剑突然爆发出清辉,整个紫宸殿沉浸于肃穆氛围。

百官看见太祖皇帝正在灯下批阅《大胤律》草案,朱笔在“劳作者每日工时不得超过六个时辰”处细细斟酌。

“原来太祖当年如此慎重。”顾十七抚摸着律法条文叹息,“他恐商贾敷衍,特意增设‘工酬监察使’一职。而今呢?工坊雇工超时劳作病倒,家属求告无门——监察使却难察其情!”

场景转至刑部案卷库,蒙冤者案卷堆积如山。顾十七抓起修宪诏书轻触卷宗:“立法者若疏于体察,司法者怠于纠偏,终将积弊难返!可知海外有邦国百年重刑不过数十?因他们的律法如细网护佑苍生!”

玄稷皇帝终于踉跄起身,十二旒玉冠微微倾斜:“仙长!朕不过想保江山安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