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敬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最新章节。
夏白向周宁行礼致意。
周宁如此迅速地应允,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然而,无论周宁是否同意,他都会推动此事,他原本并未打算如此快推进到这一步,只是局势突变,随着郭桓案的爆发,朱元璋不再仅仅掠夺百姓财富,转而开始针对商人下手。
这对刚刚有所起色的工商业来说是个巨大打击。
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他不得不采取行动。
------------
当夏白开始筹划更宏大的计划时,奉天殿内依旧热闹非凡。
夏白的话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关注。
明朝的盐政沿袭元代旧制,实行按户按丁分配食盐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户口数量的不同导致每户灶户的产盐量差异显着,朝廷却仅依据灶户数量征税,容易使人口稀少的家庭负担沉重的盐税,而人口众多的家庭因产盐过多,朝廷收缴不完,便转向走私。
这种积弊深重的制度,朱元璋乐于改革。
因为这是仁政。
在夏白的提醒下,尽管朱元璋已同意北方照此办理国企事宜,但南方暂时不会跟进,于是他借此机会,询问大臣对盐政的看法,并希望他们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此外,朱元璋也想验证一下夏白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
奉天殿内,五部的尚书齐集一堂。赵瑁、余熂、温祥卿等人垂手肃立,目光如炬却不偏移半分,举止端庄,毫无懈怠。近来户部的动荡,令其他五部的官员心惊胆战,生怕波及自身。
未久,朱元璋迈步入殿,步伐沉稳有力。众人纷纷跪迎,他挥手示意起身,直言不喜啰嗦。
“今日召见诸位,意在商议当前盐政之事。”他说,“已听闻民间灶户对沿用旧元盐法颇有微词,觉得此法不公,使灶户深受其害。”
他原计划询问户部官员,但因日前郭桓案爆发,户部上下被尽数拘捕,仅剩几位新人,难以承担重任。
“郭桓为首的*案,实在令人痛心。”朱元璋语气激愤,“御史台查明,他勾结地方官员,侵占太平、镇江等地赋税,还私吞浙西秋粮。”
他冷眼扫视众人:“浙西秋粮本应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交了两百万石,他自己竟贪墨五十万石!这般贪婪,怎不让人气愤?”
他叹息道:“我费尽心血制定税制,想减轻百姓负担,却没想到户部的人另搞名目敛财,光是御史查出的就有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这哪里是赋税?这分明是搜刮民脂民膏。”
“若我不惩处这些人,地方百姓岂不要唾骂于我?”
“难道朕能忍下这口气?”
“唉,我们实在是委屈啊。一心只想让老百姓过得好一些,为何这些人总是与我们作对?”
朱元璋满心悲愤地斥责道。
赵瑁等大臣低眉顺眼地说:“户部官员滥用职权,勾结地方官侵吞国库、截留税款,罪行滔天,实在该死。我与这些官员交往不多,未能及早察觉此事,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恳请陛下彻查户部,将所有涉事之人依法严惩,以正视听,以清天下。”
众臣纷纷慷慨陈词,皆对*深恶痛绝,并不约而同地表明自己与户部官员无瓜葛。
朱元璋冷眼扫过众人,似是对他们的态度颇为满意,又挥了挥手道:“罢了,百姓无辜多缴税赋,必然怨声载道。虽然案件尚未查清,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革除元朝遗留下来的弊政。”
“盐政的事,你们来谈谈吧。”
“我知道,你们并非户部的人,对盐政了解有限。不过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天我把六部的重要官员都召集来了。”
“这么多人,难道还解决不了问题吗?”
“都给我好好想想!”
赵瑁、余熂等人交换眼神,不敢掉以轻心,全都皱眉沉思起来。
片刻之后,余熂拱手道:“臣刚才思考了一番,朝廷沿袭前朝旧制确实不太合适。主要问题在于盐税分配不均。”
“有些人家只有一个劳动力,却要缴纳三十引的盐税;而有些人家有七八个劳动力,同样只需交纳三十引的盐税。”
“一家只有一个劳动力,却要交这么多盐税,显然负担不起。”
“而那些有七八个劳动力的家庭,每年产盐量极大,仅需上交三十引的盐税,剩余的盐可能就流入*了。”
“这或许是私盐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点点头,问道:“你们有什么办法改善?”
余熂看了看周围的其他人,见无人主动发言,略加思索后继续说道:“我认为应该将灶户生产的食盐分为正盐和余盐两类。”
“正盐由官府收购,即官府提供粮食和金钱,灶户上交的食盐归为正盐。”
余盐是灶户交完税后剩下的盐,官府能够以较高的价格与灶户交易,从而确保所有生产出来的盐都在朝廷掌控之中,再借助盐引进行销售。
“臣不才。”
“此法能有效遏制私盐交易。”
刑部尚书王惠迪说道:“臣以为应制定更为严苛的法律来打击私盐买卖。”
赵瑁随之附议:“臣的意见与其他大臣不同,既然按灶户数量征盐的制度存在缺陷,那就必须改革这一制度,而不仅仅是盯着私盐买卖。”
“臣认为应改为按丁征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