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会做没关系,不会说可不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最新章节。

“不会做没关系,不会说可不行!”

上辈子看过那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视频,总觉得脑袋学会了手却跟不上。

现在好了,他深刻体会到,脑袋学会就够了,手笨没关系。

毕竟,他不用自己动手;而且,他也不缺钱,不用担心食材浪费。

于是,为了满足味蕾,胡大老爷兴致盎然地一头扎进了厨房。

他负责指挥,胖厨子负责实践,两人齐心协力展开了“美食探索”。

首先试验的是叫花鸡。

这东西做法简单,但风味绝佳。

让人去药店购买八角、桂皮之类的常见但未被充分利用的香料,再准备好孜然、茴香等常用的调料。

将事先清洗干净的小鸡用香料腌制一个小时,再往鸡肚子里塞入装有香料的小袋子。

接着用荷叶包裹,外面再裹上厚厚一层湿泥。

胡惟庸指挥胖厨子在地上挖个小坑,将这个“泥球”埋进去,然后在上面堆起柴火点燃。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

由于不确定什么时候火候最合适,准备了四份样品进行测试。

瞧着院子里围成四方的四堆火苗,胡惟庸咧嘴直乐,那笑容仿佛能装下一整箩筐的傻气。

他觉得,即便每堆火烤出来的效果会有细微差异,但味道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果然,当第一份试验品被端上来,只听“砰”的一声敲开盖子,那股扑鼻的香气和金黄油亮的鸡肉,让胡惟庸禁不住嘿嘿笑了。

嗯,首战告捷。

接下来的几道“作品”,或许口味上会稍显不同,但单是眼前这一盘,就足以让胡大人眉开眼笑了。

他二话不说,抓起一块鸡腿就往嘴里送,感受到封存于肉中的汤汁随着咀嚼在舌尖炸裂开来。

胡惟庸眯着眼点了点头,心说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叫花鸡算是成功了,接下来是不是可以挑战更复杂的菜肴?调料越来越丰富,手艺自然也要精益求精才是。

前朝的胡惟庸一门心思扑在厨艺上,如今的李善长则是大门紧闭,不见外人,可朝廷的事并未因此停摆,空印案的影响却愈演愈烈。

短短一个月不到,整个大明已有上万官员牵连其中。

朱元璋的手段之狠辣,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他们不明白,这做皇帝的为何如此对待手下的大臣,究竟有何图谋?

难道真要整到玉石俱焚的地步吗?这岂不是太过极端了吗?

可他们哪里晓得,这位从社会最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皇帝,曾亲眼目睹父母兄嫂因饥饿而亡,也曾看透官场中那些鱼肉百姓的丑态。

即便登基为帝,他对官员阶层始终怀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他看待大明的方式,像极了一个朴实无华的庄稼汉,秉持着最简单的道理:大明是我们朱家的,你们都是我家的雇工,不好好干活还想着偷懒、占便宜,那就别怪我下手无情。

就这么简单直接!

可这样的场景落入李善长眼中,却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我的天哪,这皇帝当得可真够呛啊。

虽然目前朱元璋针对的是普通官员,似乎对他们这些高位重臣视而不见,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波及到自己?

李善长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

李善长退回府邸后,公务便全靠下人代劳,在门口接递文件后再送进去,明显是要置身局外。

而朱元璋则毫不留情,派遣锦衣卫四处搜捕,不仅限于应天府,甚至延伸到外地。

空印案因此愈演愈烈。

时至今日,这场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有些事情,一旦深究便会引发大问题。

果然,从地方府县层层追查下去,牵涉的人数越来越多。

虽然很多人并非有意舞弊,只是图个方便,但朱元璋眼中容不得沙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字——杀!

无论理由如何。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不过是他家的长工,与田间韭菜无异。

据传朱元璋在饭桌上随口说了这么句话:“送命的活儿没人干,当官的活儿还会缺人吗?”

据说当时他的语气极为粗暴,但这话却深入人心。

现在,便是验证这句话对错的关键时刻了。

躲藏半月之久的李善长最终还是不得不现身,被宣召入宫。

刘伯温、杨宪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行礼完毕后,朱元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朕观察到,因一些败类之事,如今朝廷人手匮乏。”

“诸位身为重臣,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尽快想出办法。”

“若再无人顶替,天下岂不乱套?”

“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李善长等人险些当场破口大骂。

天哪,朱元璋你是不是该听听自己说了什么?

官场如今这般局面,许多地方停滞不前,责任究竟在谁,你难道不明白?

一句“一帮子败类”就把问题推掉了?

然而,朱元璋正值盛怒之时,众人虽心生不满却不敢言语,只能装作没听见,顺着他的意思继续讨论。

“陛下,目前仅靠候补官员难以填补空缺,微臣建议开设一次恩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