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太子朱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最新章节。
打完胡仁彬,胡惟庸心中稍感畅快,却懒得与他多言,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出去。
只留下胡仁彬一脸困惑,摸着背后的伤痕,暗自思忖。
老头子,似乎真不把他当回事了。
一天竟打了两顿!
他这独子,如今也不受待见了。
娘啊,看来他得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了。
不然,真要被老头子收拾了。
老话说得好,严父出孝子。
胡仁彬这位纨绔少爷,此刻已经开始怀疑人生,并自我反省起来。
而胡惟庸接下来的日子,依旧如常,饭照吃、舞照跳。
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李善长与胡惟庸结为亲家的事,之前本就传得沸沸扬扬,两家都未曾隐瞒。
可谁也没想到,胡惟庸刚从那位置上下来没多久,李善长竟亲自上门退婚了。
啧啧,听到这消息的人,都替胡惟庸感到不值。
但这话却不能在外面乱说,毕竟谁也不想得罪李善长。
不过有一点,大家都认同,那就是这次李善长算是彻底踩在胡惟庸脸上了。
同时,众人也有些疑惑。
为何这事传得如此迅速,胡府竟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
难不成破罐子破摔,反正都知道了,无所谓?
可这也不能拿胡府的面子不当回事啊。
但他们哪里知道,胡惟庸压根不觉得这是丢脸的事。
甚至,要不是不方便,他自己都想安排人赶紧把消息散播出去。
胡惟庸得知这消息时,差点笑出声。
别人觉得丢脸,他可不觉得。
他还巴不得让文武百官都知道呢。
不然,他跟李善长的关系,还怎么断?
现在好了,以后若是李善长出事了,但凡有人说自己跟李善长有关系或有牵连的,恐怕都不用胡惟庸开口,就会有人拿退婚一事来驳斥他了。
而情况,也正如胡惟庸所料。
文武百官如今可谓人人皆知。
甚至,那些看得更远、脑子活络的官员,基本上都能猜到,这里面十有有朱元璋的手笔。
不然,哪怕李善长当了丞相,也不会这么猖狂地直接上门退婚。
但无论众人怎么想,终究也只能唏嘘不已,觉得风水轮流转这句话太过真实了。
当着胡惟庸的面,众人是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提的。
随着府试的临近,胡惟庸不得不重返礼部履职,这意味着他不得不频繁与外界接触。
因此,这次回到礼部,他的神情明显不如以往那般和悦。
每日上衙时,他面容冷峻,下衙回府时亦是如此,仿佛对周遭的一切都心生不满。
众人对胡惟庸的现状颇为理解,尽管私下难免议论纷纷。
“唉,胡大人心中不快,今日我去送参考试题时,向他问安,他竟一言不发,往日可不是这般态度!”
“哼,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谁家遇到这种事,心里能好受?这分明是瞧不起人。”
“啧啧,听说胡大人府上的那位侄女虽非倾国倾城,却也知书达理,不知我家犬子是否有幸……”
“呸,你怕是痴心妄想。”
“怎么就是痴心妄想了?退过婚的女子,便如剩饭一般,还能与从前相提并论?”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胡府何等门第,你家那等破落户,连吃这碗剩饭的资格都没有!”
“唉,你说的也是,听说胡大人如今将那位侄女接到自己府上抚养教导,将来她的婚事,定是胡大人做主了!”
“这才是正理啊,胡大人被这般打脸,若不能为侄女觅得良婿,岂不是要亏一辈子!”
“说来胡大人性子还是不错的,若是我被这般羞辱,怕是连当差的心思都没了,他只是冷着脸,已是给足了面子。”
“那是,你也不想想,那位是什么人?那可是曾在大明之人,不说唾面自干,这点心性都没有,才是怪事!”
……
礼部上下对胡惟庸之事私下议论颇多,绝大多数人都对他报以同情之心。
在他们看来,此事无论如何都是胡惟庸吃亏。
因此,对于他每日几乎不言不语,冷着脸晒太阳、喝茶、吃点心的行为,愈发理解。
在他们眼中,这是胡大人愁思难解的表现。
然而,实际上,胡惟庸之所以板着脸,是因为不得不来礼部当差而心生郁闷。
一旦玩心起,哪里还耐得住这等苦熬?
更何况,这件事本就是朱元璋硬塞给他的,他接旨时就不情愿,现在更是愈发郁闷。
这导致每个来请示、汇报的礼部官员都显得战战兢兢。
而胡惟庸则不管那么多,依旧保持以往的态度:事情你们做,责任你们担,但功劳我要分。
准确地说,他只在最终事宜上点头签字确认一下。
其他事情,他不仅不做,甚至连多听几遍的兴趣都没有,全交给了礼部官员。
胡惟庸就一句话:按往年的规矩办,不出差错就是有功!
有了这个表态,再加上他天天冷着脸的样子,他所在的公房里,来往的人越来越少。
甚至上衙、下差时,路上碰到他的人都是躲躲闪闪的,仿佛他会吃人一般。
不仅礼部普通官员如此,连礼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见到胡惟庸也客气了不少。
尤其是郭明义,作为李善长一派的人,他最为尴尬。
丞相这到底是要整个派系都断了与胡大人的联系,还是因为私人受到陛下的压力才做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