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松枝锯末藏凶机:江畔命案终破冲动劫》4(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凶案笔记》最新章节。

第四章:水流与抛尸逻辑

清晨的牡丹江笼罩在薄雾中,张建国站在电站大坝前,听着水流撞击拦污栅的哗哗声。昨夜的审讯结果让他辗转难眠——张某供出大舅哥付某参与杀人,但DNA比对显示,包裹棉被上的主要生物检材来自另一个男性,而张某的DNA仅微量残留。这意味着,真正主导抛尸的可能是付某,而张某夫妇只是帮凶。

"队长,渔民老陈来了。"王磊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老陈穿着防水裤,裤脚还滴着江水,手里拎着一顶破旧的草帽:"警察同志,你们要问水流的事?这河段我熟得很,西岸有个大湾子,水流打旋儿,东岸抛的东西根本漂不过来。"

张建国展开地图,手指划过电站下游的5公里江段:"如果尸体在西岸抛尸,最可能的位置是哪里?"

老陈凑过来,用草帽指着地图上的红点:"就这儿,王家沟附近。那儿有片芦苇荡,岸边长满了柞树,往年常有农户在那儿卸木材。"

"木材?"王磊挑眉,"是不是跟锯末有关?"

老陈点点头:"西岸的农户大多靠山吃山,有的是伐木工,有的做木工活。你要说锯末,哪家院子里没堆点木头?不过最近查得严,敢乱砍树的没几个了。"

张建国突然想起张某家的木工工具和院子里的锯末,转头对王磊说:"通知技术科,重点分析现场锯末的树种和加工方式。如果是家用木工刨子产生的,那凶手很可能是个木匠或者农户,而不是养鹿场的工人。"

一、显微镜下的真相

技术科的实验室里,李敏正在显微镜前观察样本。她戴着口罩,眼神专注,面前摆着三个培养皿:左边是养鹿场的锯末,中间是现场提取的锯末,右边是张某家的木屑。

"养鹿场的锯末含有松脂和柞树叶碎屑,颗粒较大,应该是电锯切割松木产生的。"她指着左边的培养皿,"现场的锯末更细,呈粉末状,带有少量桦木纤维,这是木工刨子处理桦木时的特征。至于张某家的木屑,"她顿了顿,"虽然也是桦木,但加工方式不同,像是用手工锯切割的。"

张建国皱眉:"也就是说,现场的锯末来自另一个使用木工刨子的人,而张某家的工具不符合?"

"对。"李敏点头,"而且现场的棉被上还发现了少量棉籽油,这是农村常用的木材保养油,进一步说明是家用环境。"

王磊突然插话:"会不会是付某?张某说付某住在他们家,而付某之前在木器厂干过,懂木工技术。"

张建国眼前一亮:"马上查付某的行踪!另外,派人去西岸村屯采集所有男性的DNA样本,重点排查有木工背景的住户。"

二、西岸村屯的秘密

午后的阳光晒得人昏昏欲睡,西岸村屯的几条土路上看不见人影。张建国和王磊走进第一户人家,院子里堆满了玉米秸秆,一只黄狗拴在木桩上,看见生人立刻狂吠起来。

"家里有人吗?"王磊敲了敲木门。

半晌,门里传来拖沓的脚步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探出头来:"你们找谁?"

"我们是警察,想问问村里有没有会木工的人。"张建国出示证件。

老太太眯起眼睛:"木工?那得找老付家的大儿子,付某。不过他上个月去吉林打工了,好多年没干这行了。"

"付某?"王磊 exchanging a glance with Zhang Jianguo,"他是不是有个妹夫叫张某,右腿残疾?"

"可不是嘛!"老太太打开门,"张某那瘸腿还是年轻时跟付某上山伐木摔的。要说木工活,付某才是一把好手,可惜伤了腰,干不了重活,现在跟着妹夫种地。"

张建国注意到,老太太的院子里有个破旧的木工台,上面摆着几样生锈的工具,包括一把木工刨子。他蹲下身,用镊子夹起台上的锯末——跟现场的锯末如出一辙。

"大妈,"他举起培养皿,"这些锯末,付某平时也用吗?"

老太太点点头:"他以前给人打家具,就用这刨子。后来去了木器厂,听说用的是电动工具,可手艺还是没变。"

离开老太太家后,张建国立刻拨通了DNA比对组的电话:"优先比对付某的DNA,他有重大作案嫌疑。"

三、被隐瞒的亲情

傍晚时分,DNA比对结果出来了——现场棉被上的男性DNA与付某高度吻合。张建国带着辅警赶到张某家时,王某正在院子里喂鸡,看见警车,手中的饲料盆"咣当"落地。

"付某在哪儿?"张建国直奔主题。

王某脸色苍白,嘴唇发抖:"他、他去吉林了,你们找他干啥?"

"别装了,"王磊掏出拘留证,"付某涉嫌故意杀人,现在要对你家进行搜查。"

搜查很快有了发现:在柴房的角落里,藏着一桶棉籽油,瓶身上的生产日期与现场棉被的油脂成分吻合;木工台上的刨子虽然已经生锈,但缝隙里残留的桦木锯末与现场完全一致。最关键的是,王某的手机里有一条9月28日发给付某的短信:"东西已处理,速走。"

"说吧,"张建国盯着王某,"付某什么时候走的?"

王某突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9月29号早上,他说去吉林打工,我、我真不知道他杀人了......"

"但你知道他参与了抛尸。"张建国冷冷地说,"张某说你们用三轮车抛尸,但现场没有车轮印,实话实说,用了什么工具?"

王某抬起头,眼神空洞:"是、是拖拉机。我家的拖拉机坏了,付某找村里的老周借了一辆,连夜把尸体运到江边......"

就在这时,辅警突然冲进柴房:"队长,找到了!拖拉机后斗上有少量血迹,已经送去化验了!"

张建国长出一口气,转头望向远处的山林。夕阳的余晖中,柞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个小山村隐藏的秘密。他知道,真正的凶手付某此刻正在逃亡,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像那些微小的锯末,终将指引警方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