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松枝锯末藏凶机:江畔命案终破冲动劫》8(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凶案笔记》最新章节。

第八章:谎言与家庭秘密

宁安市人民法院的候审室里,养鹿场老板李某不停地擦拭着眼镜,镜片上的雾气反复凝结。他偷瞄着斜对面的张某一家——王某抱着孩子坐在长椅上,孩子手里攥着半块饼干,目光懵懂地望着天花板,完全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李某,"法警叫到他的名字,"轮到你出庭作证了。"

一、商人的秘密

法庭上,李某的证词让旁听席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我承认,9月29日去宁安不是为了带孩子体验火车,"他低头盯着证人席的地板,"而是去见一个做野味生意的客户。我们约在宁安站见面,结果他临时爽约,我怕家人知道我干这行,只好撒谎说去抽烟......"

张建国坐在公诉人席位上,注视着李某的表情。他知道,这个中年男人之所以隐瞒,是因为非法交易鹿产品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而他的养鹿场本就经营困难,经不起任何打击。

"所以,你从未见过死者白云飞?"法官问。

"案发前三个月见过,之后再没联系。"李某突然提高声音,"我跟他的纠纷就是普通的劳资矛盾,杀人这种事,我没那个胆子。"

庭审休息时,张建国在走廊遇到李某。后者递来一支烟,手微微发抖:"谢谢张队,要不是你们查清真相,我这厂子就算没了。"

"以后别干违法的事。"张建国接过烟,却没有点燃,"养鹿场好好整改,别再拖欠工人工资。"

李某点点头,望向窗外的法院花园。秋风中,一片柞树叶缓缓落下,他突然想起白云飞曾说过的话:"李老板,你这鹿场早晚得黄。"

那时他以为这是诅咒,现在才明白,这不过是底层人对命运的无力吐槽。

二、沉默的代价

候审室里,王某的孩子突然指着张某大喊:"爸爸!"

张某被法警押着经过,听到孩子的声音,脚步顿了顿。他想回头,却被法警轻轻推搡着带走。王某咬住嘴唇,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旁边的付某则别过脸去,盯着墙上的"公正司法"标语。

"该你们了。"法警示意。

法庭上,王某的证词揭开了这个农村家庭的畸形护短。

"我哥从小就疼我,"她攥着袖口,"当年我嫁张某,他怕我受委屈,特意从木器厂辞职,来家里帮忙种地。张某腿瘸了以后,他更是撑起了整个家......"

"所以,当你发现他杀人后,选择隐瞒?"法官追问。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抓,"王某哽咽着说,"我想过报警,但张某说,只要把尸体处理掉,就没人知道。我......我太害怕失去这个家了。"

付某在被告席上突然开口:"跟她没关系,都是我一个人干的!"

但张某摇了摇头:"别傻了,我们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句话像一把重锤,敲碎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幻想。王某抬起头,与张某对视,两人眼中都充满了悔恨与无奈。曾经的护短与包庇,如今只剩下破碎的家庭和无法挽回的结局。

三、漂泊者的隐喻

庭审间隙,张建国翻开白云飞的档案。里面有一张劳务市场的登记照,照片上的男人穿着褪色的夹克,头发凌乱,眼神中透着迷茫与倔强。档案里还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是他在养鹿场的借支记录,最后一行写着:"借200元,下月发工资还。"

"张队,"王磊递来一份报告,"白云飞的亲属同意接受丧葬费,他们说,这孩子从小就没个正经住处,死了反倒解脱了。"

张建国叹了口气,想起走访时听到的描述:白云飞在客运站混饭吃,帮司机揽客换顿饭,偶尔去劳务市场找零工,干一天歇三天,像片无根的浮萍。这种生活状态,让他在人际纠纷中显得格外脆弱,一点点矛盾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你说,"他对王磊说,"如果他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个能兜底的家,会不会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王磊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窗外的车流。远处,几个打工者蹲在路边吃盒饭,他们的衣服上沾着泥土,谈论着哪家工地还在招人。这场景让他想起白云飞,那个直到死都居无定所的男人。

四、家庭的裂痕

庭审结束后,王某被判处缓刑,当庭释放。她抱着孩子站在法院门口,望着囚车远去的方向,直到尾灯消失在街角。孩子突然指着天上的大雁,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大雁回家了。"

王某的眼泪再次涌出。她想起张某被捕前一晚,曾摸着孩子的头说:"等爸爸出来,咱们盖个新房子,让宝宝住上大炕。"如今,这个承诺再也无法兑现。

"姐,"付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对不起......"

王某转过身,看着这个从小保护她的哥哥,此刻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她想骂他,想打他,却最终只是摇了摇头:"以后,好好改造吧。"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他们脚边堆成小小的山丘。远处,养鹿场的方向传来鹿群的低鸣,那声音像是对这场悲剧的哀悼,又像是对所有冲动与愚昧的警示。

社会隐喻与转折

本章通过李某的证词博弈,揭示了底层小生意人在生存压力下的灰色地带,同时通过张某一家的护短心理,展现了农村家庭中"情"与"法"的冲突。白云飞的生存状态被进一步刻画,他的漂泊与脆弱成为社会派推理的核心议题,引发对底层劳工权益的思考。

而张某家庭的裂痕,则暗示了护短心理的代价——看似保护家人的选择,最终却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王某的沉默与觉醒,成为本章的情感转折点,也为下一章的法律审判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