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从此再没人想起要想起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书后我在后宫医手遮天》最新章节。

我踏入一片从未有人烟记载的原始森林,苔藓厚积,古木参天。

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腐叶与泥土的气息,阳光艰难地穿透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脚下的路几乎被完全遮盖,发出“吱吱”的声响。

几天后,我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

蹲下身,正准备汲水,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一块平滑的石头。

石头上,几味草药安静地躺在那里——鱼腥草、紫苏、艾叶。

这搭配……我心头一震。

这不是我当年教给那些学徒的“三味基础组方”吗?

清热解毒,缓解风寒初期症状,简单有效。

谁会在这里摆放这些?

我放下水壶,警惕地环顾四周,除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没有任何动静。

蹲下身,我仔细观察着石块上的草药。

排列的方式,剂量的大小,都和我当年教授的一模一样。

在草药旁边,我发现了一些用泥土刻画的稚嫩符号。

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代表“热”。

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条,代表“咳”。

一个箭头,指向那一小堆草药。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看来,是某个孩子在这里学会了用这三味药自救,然后又将方法,用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了下一个路过的人。

传承,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着。

我从药囊里掏出一味陈皮,小心地放在那堆草药旁边。

陈皮理气健脾,能增强药效,也能减轻鱼腥草的寒凉之性。

接着,我找来一根树枝,在泥土上划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不需要署名,不需要感谢,只需要延续。

带着一丝暖意,我起身,继续向前走去。

翻过几个寒暑,大地回春。

我来到一片海拔很高的湖泊边。

湖水碧蓝如玉,倒映着天空的颜色。

湖畔,错落地搭着数十顶帐篷,炊烟袅袅升起。

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流动的轮诊队春季巡诊的驻地。

我伪装成一个采药的老妇,佝偻着背,拄着拐杖,在外围小心地观望着。

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医,正耐心地教村民们使用一种便携式的脉诊仪——当然,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改良过的传统寸关尺铜环装置,方便携带,也更容易上手。

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着辨证的要点,什么脉浮、脉沉、脉数、脉迟……听得村民们一头雾水,又觉得很是新奇。

“这法子,是谁传下来的啊?”一个村民忍不住问道。

“不知道,”女医笑着摇了摇头,“教材上写着‘源自民间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村民挠了挠头,显然不太理解。

我听到这里,默默地退出了人群,走到远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从水囊里倒出一些水,慢慢地喝着。

一只小狗跑过来,亲昵地蹭着我的裤脚。

我放下水囊,轻轻地摸了摸它的头,感受着它柔软的毛发。

就像抚摸着整个春天。

“源自民间集体智慧”……说得真好。

当方法脱离源头,不再被个人所束缚,真理,才真正诞生。

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最后一丝执念,也终于放下了。

夜幕降临,我找到一个山洞,准备在这里过夜。

从随身的药囊里,我取出最后一支断裂的银针。

这支针跟了我几十年,救人无数,如今已经无法再用了。

我本想将它投入火中,让它化为灰烬,但手指却停在了半空中。

我忽然想起了范景轩当年说过的一句话。

“你这双手,若不救人,便是暴殄天物。”

那时候,我只当他是玩笑话,现在想来,他或许早就预见到了,医道,不该系于一人之身。

它应该像种子一样,散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收回手,小心地将断针用一块干净的布巾包裹起来,然后,走到洞口,将它放置在一个天然形成的石龛里。

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用炭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赠予明日之人。”

做完这一切,我回到山洞里,和衣而眠。

第二天清晨,我离开了山洞,继续向前走去。

回头望去,只见一只雄鹰掠过崖顶,发出尖锐的鸣叫。

我不知道何时,会有人拾起这支断针,开启属于自己的旅程。

或许,那个人会用它继续救死扶伤,或许,那个人会将它熔炼成其他的器物

数日后,我抵达了一处临海的悬崖。

海风猛烈地吹着,浪涛拍打着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我站在崖边,任凭海风吹乱我的白发,吹皱我的衣衫。

我在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行用利器刻下的字:

“你敢不敢,做一个不必被记住的好人?”

字迹很熟悉——是渠童的手笔。

我凝视着这行字,良久无语。

他还是放不下啊……

他还是希望,我能被历史记住,被后人铭记。

但我已经做出了选择,我已经决定,要彻底地融入这片土地,化为无名之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