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新大陆的讯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最新章节。
骠州大捷与南疆诸部相继归附的消息传回长安,举城欢庆。市井坊间,酒肆茶馆,人人都在传颂着安南将士的勇武,以及那位来自锡兰的玛丽公主巧妙斡旋的智慧。当然,最终所有的赞誉,都毫无意外地归结于深居九重宫阙之内、运筹帷幄的圣明天子——李琰。
大明宫,紫宸殿内,气氛却并未因南方的胜利而彻底放松。
李琰端坐于御案之后,面前摊开着一幅巨大的、不断根据最新探索成果修订的《寰宇全图》。他的目光越过已渐趋平稳的南疆,掠过波浪滔天的南洋诸岛,最终定格在地图最东端那片轮廓尚显模糊、被临时标注为“东胜神洲”的广袤土地上。
“陛下,远洋探险船队‘扶摇号’与‘破浪号’已返回登州港,正使刘仁轨副使杜环正在殿外候旨。”内侍省少监王德顺躬身禀报,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宣。”李琰放下手中的朱笔,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片刻后,两位风尘仆仆、面色黝黑,但精神极为矍铄的官员大步走入殿中。他们身着虽已浆洗整洁却仍难掩长期海水侵蚀痕迹的官袍,身上仿佛还带着大洋的咸腥气息。
“臣刘仁轨/杜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推金山,倒玉柱,行以大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历时近两年的远航,九死一生,终于得以重返故土,面见天颜。
“平身!二位爱卿辛苦了!”李琰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明显的赞许,“快快将此次远航所见,详细奏来!”
刘仁轨作为正使,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洪亮,带着航海者特有的豪迈:“启奏陛下,臣等奉旨东渡,历狂风巨浪,避暗礁海怪,终不负陛下厚望,抵达一片前所未见的巨大陆地!其地之广,恐不亚于我大唐本土!”
他详细描述了登陆后的见闻:高耸入云、绵延不绝的山脉,比之中原更为茂密、树种奇特的原始森林,奔腾入海、水量充沛的巨大河流。他们还遇到了皮肤呈古铜色、黑发黑眼、以渔猎和简单农耕为生的土着居民。
“彼地土人,多以部落聚居,性情或淳朴,或彪悍,所用石器、骨器、木器为主,间有少量粗糙铜器,铁器极为罕见。其文明程度,远逊于我华夏。”杜环补充道,他更侧重于记录风土人情,“然其地物产,着实惊人!”
说到此处,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杜环从怀中取出一个精心保管的锦囊,双手呈上:“陛下请看,此乃臣等在当地河流中淘得之金沙!”
王德顺接过锦囊,恭敬地放到御案上。李琰打开,只见里面是黄澄澄、颗粒不均但纯度颇高的沙金,在殿内光线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还有此物,”刘仁轨又示意随从抬上一个小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几块色泽银白、质地沉重的金属锭,“此乃当地一处露天矿脉所见,土人不知其贵,臣等初步辨识,疑为‘白金’!”
紧接着,他们又展示了带来的新物种: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陌生谷物;埋藏于地下、块茎巨大且产量极高的“土卵”;以及一些色彩斑斓、质地奇特的羽毛、兽皮和未曾见过的宝石原石。
“陛下,”刘仁轨总结道,语气凝重,“东胜神洲之地,资源之富饶,土地之肥沃,远超臣等想象!然其地广人稀,部落分散,若遣精兵数千,配以坚船利炮,辅以工匠、农具、种子,立稳脚跟,则不出十年,必能为我大唐开辟一前所未有之粮仓、货殖之源,乃至……新的疆域!”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发现所震撼。一片几乎不设防的、充满无尽财富的处女地!这是何等巨大的机遇!
李琰凝视着地图上那片模糊的“东胜神洲”,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来自于后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金银财富,更是足以改变帝国人口结构和粮食安全的高产作物,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纵深!
然而,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另一份紧急军报,由兵部尚书亲自呈送,带来了西面的阴云。
“陛下,安西大都护八百里加急!西线细作密报:罗马国与波斯萨珊王朝残余势力或新兴的地方政权在亚美尼亚及两河流域战端重启!罗马皇帝希拉克略亲率大军东征,意在收复此前被波斯占据之失地。双方陈兵数十万,战况激烈。同时,大食新任哈里发奥马尔虽表面按兵不动,实则厉兵秣马,其势日盛,恐有趁罗马、波斯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利之图!”
东西两线的消息,一喜一忧,同时摆在面前。东面是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和新领土,西面是老牌帝国与新兴势力的激烈碰撞,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李琰沉默了片刻,目光在东西方之间游移。殿内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也纷纷凝神思索。
“众卿以为,我大唐当下,是该着力东向,开发新陆?还是该西进谋局,介入罗马、波斯之争?”李琰缓缓开口,将问题抛给了群臣。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有大臣认为,新大陆资源富饶,且无强敌,当集中力量,优先开发,此为“实利”。亦有大臣主张,西方乃文明交汇之地,罗马、波斯乃当世大国,其动荡关乎整个西方格局,大唐若想真正“寰宇一统”,绝不能置身事外,错过此等良机,此为“大势”。还有持重者认为,帝国疆域已极辽阔,南疆初定,内部消化仍需时日,不宜同时开辟东、西两个巨大战场,当稳扎稳打,徐图渐进。
争论之声,在宏伟的殿堂内回响。
东宫,丽正殿书房。
太子李琮坐在书案后,手中也拿着关于新大陆发现和西方战报的抄录文书,眉头紧锁。太子妃王氏安静地坐在一旁,为他斟上一杯清茶。
“爱妃,你看这东、西两事,父皇会如何决断?”李琮揉了揉眉心,问道。他作为储君,更需要磨砺自己的判断力。
太子妃王氏沉吟片刻,缓声道:“殿下,妾身以为,父皇雄才大略,志在寰宇,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方。东西并举,或许才是圣意所在。”
“哦?如何并举?”李琮追问。
“新大陆之事,利在长远,且初期投入无需动用大军,可派遣一支精干船队,携带工匠、农师、少量护卫及愿意迁徙的百姓,先行建立据点,勘探资源,引种新作物。此乃‘润物细无声’之策,耗费有限,而根基渐植。”王氏分析道,条理清晰,“而西方之事,急在当下。罗马、波斯、大食,三者平衡打破,正是我大唐西进之机。然则,直接介入大战,非为上策。”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慧黠:“妾身听闻,艾琳公主的龟兹国,乃至更西的于阗、疏勒等西域邦国,皆与波斯、罗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何不借此机会,加强与我大唐西域羁縻州府及盟友的联系?派遣使者,以调停、通商为名,深入了解局势,展示我大唐的存在与力量。亦可效仿玛丽公主斡旋南疆之故事,看看能否在西方,也寻得一位‘玛丽公主’?”
李琮闻言,眼睛一亮:“爱妃的意思是……远交近攻,伺机而动?以西域为跳板,先谋情报与人心,再定行止?”
“殿下明鉴。”太子妃微微一笑,“且此次西线事务,陛下或许会派遣得力重臣,甚至……亲王前往统筹,以示重视。殿下当早作准备,若能在此事上有所建树,于国于己,皆大有裨益。”
李琮点了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对太子妃的见识更为钦佩。他拉起王氏的手,温声道:“有爱妃在侧,实乃孤之幸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太子妃目光微闪,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端起茶盏,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大明宫,太液池畔,清晖阁。
李琰难得有暇,在此设下小宴,仅有上官婉儿、阿史那云相伴。月色如水,洒在波光粼粼的池面上,阁内烛光温馨,琵琶声婉转悠扬——正是阿史那云在弹奏一曲新学的《月儿高》。
曲音刚落,李琰便抚掌称赞:“云儿的技艺愈发精湛了,此曲空灵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