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制度实验(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最新章节。
“这才是制度真正的土壤——你关心哪儿,你才会往哪儿写。”
随即一声令下,蜂窝平台上线新功能:
【青年制度通道·火苗计划】
功能设定三条:
1.每一名提交人视为“一级制度火苗”,制度无论是否成功,都将被永久留档;
2.所有制度试点中途不得插手、不得指导、不得删改;
3.所有制度反馈,将由本地群众公开投票与实名评论。
张玉英激动得拍胸脯:“这他娘才叫爽!”
“你想写就写,但你要扛得住群众的嘴——扛得住,你就是制度人!”
第一批制度草案试行,一共15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青年红白喜事议事指南》
这项制度提出:村中35岁以下青年结婚、生子、升学等事项,不得再由村干部代操“份子钱表”,而应由青年议事代表团负责整理、公布、张贴、监督。
目的很简单:让“人情攀比”“份子钱歪风”在青年层面终结。
这事一出,老一辈差点炸锅。
“你个小崽子懂啥?你知道谁家关系近、谁家礼薄礼重?”
“我们多少年人情账都靠那张表维系的,你说取消就取消?”
群众大会吵到失控。
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那位提出制度的20岁青年纪东山,穿着羽绒服、戴着耳钉、拎着一壶热水,就走上了晒谷场主席桌:
“我知道你们会吵,所以我提前准备了。”
“这是我们调查的42户家庭份子钱数据,我们做了一个‘三年跨度人情压力指数图’。”
“图上显示:90%的年轻人觉得‘被迫随礼’,但有80%的长辈觉得‘不给就丢人’。”
“我们不是要断人情,我们是要帮你们省脸、我们省钱。”
“我们设想一个‘公开、统一、非强制、匿名投放礼盒’制度。”
“你想给就投盒子,不用比、不用晒,谁也不知道你给了多少。”
“你信不信,五年后我们村的红白事比现在热闹三倍?”
那一瞬间,全场安静。
老支书在台下沉默了很久,最终叹了口气:
“这事你们说得比我们清楚。”
“试一次,我认。”
这一票制度,当晚通过。
支持率76%。
成为蜂窝制度史上首个由青年提出、青年修订、青年说服长辈通过的“代际制度”。
次日,蜂窝平台首页挂出醒目提示:
【火苗编号017:青年红白喜事制度试行成功】
【状态:已转入长期观察体系】
留言区炸了:
“年轻人也能写制度?还能让长辈闭嘴?”
“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制度不分辈份,只分你敢不敢提。”
“纪东山!牛逼!”
而后台管理员默默为这条制度打上了一个标签:
“代际和解·第一篇章”
陈鹏飞站在远处,看着这条上线的制度流程图,一言不发。
林璐璐问:“你是不是有点感慨?”
陈鹏飞摇头:“不是感慨,是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让他们写,让他们吵,让他们被反对,让他们自己赢。”
“制度要真传下去,就不能是我们教会他们。”
“要是——他们自己在风里写出来的。”
青年制度试验开了个好头,火苗017成功点燃全局。
第二批青年草案同步上线,共22项。
而这一次,蜂窝平台决定放开权限,首次允许“跨村制度联合议案”——即,几个不同村的青年可以组成“制度共研小组”,联合提出、联合修改、联合跑测试。
一时间,蜂窝各地青年如同打通经脉,开启狂飙模式。
龙虎村的马小飞联合西川村的张昊提交:
《夜归路灯共修协议》
内容为:村头几处主路因电费过高常年不亮,申请将路灯维护转为“夜归青年轮值修护”,每晚值班,发现灯泡坏了自己买、自己换,村集体出材料,积分记账,年底兑换奖品或年货。
此提案被认为“离谱”。
可七天内,路灯修好6处,坏灯反馈14条,未值班的青年反倒觉得脸上挂不住,自发报名。
群众评论区点赞爆炸:
“他们嘴上玩世不恭,实际比谁都上道。”
“制度不就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吗?现在我信了。”
蜂窝制度官方评论区也首次挂出“青年专属口号”:
“不等安排,不怕失败,不讲废话——我们写规矩。”
但凡有点权威意识的老一辈,看了这句话都牙痒痒:
“你们写规矩?规矩能乱写?”
“哪来那么大权?”
于是,反扑开始。
几个保守节点村,发动部分干部集体联名上书:
“青年制度不稳定、无规范、不可控,已出现边缘议题泛化风险。”
“比如,有村提出《村头露营棚摊议价机制》,完全是浪费制度资源!”
“再比如,《村猫日常投喂公议表》一事,简直侮辱制度神圣性。”
面对这些“荒诞草案”,上头部分观察员也开始担心:
“是不是制度试验偏离主线了?”
“青年是不是在‘制度娱乐化’?”
听闻此事,蜂窝内部也炸了锅。
张玉英当场拍桌子:“笑话!你们才是真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