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卫星实验室(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军工雄途:陈今朝的霸世征途》最新章节。

陈今朝的卫星实验室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也向前辈们学习,小山一般的文件资料, 一座又一座。几把计算器都 用坏了的数据推算, 一份又一份。以及被写的满满登登的小黑板流程计划, 一块又一块~..

一切,都只为了能将亲手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 真的,这真的是军工人的顶级浪漫。

就像大白只围绕着陈今朝旋转,所有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抬起头,看向星空,也能骄傲地说:“我有三行代 码,在太空里。”

而随着所有人的激情澎湃,‘天眼'计划的研发进度飞快向前推进,技术节点被一个又一个地攻破, 一切都是那么有 条不紊的顺利。

但对于陈今朝而言,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因为最难、最关键的那些技术,还需要他来解决。

首先,陈今朝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被誉为卫星心脏’的重要部件——原子钟的国产化制造。

这块的技术,绝对是‘天眼‘项目中的重中之重了。

不仅是因为这个部件对于卫星而言,特别、格外重要。 不管是对于‘千眼'计划,还是对于‘北斗’计划。

也是因为‘千眼’卫星的计划庞大,预计发射的卫星数量巨多,那么多颗卫星,不可能去依赖国外的进口。 一颗两颗卫星,可能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那么多的经费,说买也就买了。

但陈今朝可是保底预计发射一万颗卫星!

就算不考虑所谓的进口成本,那也不能将自己的脖子伸到随时可能被限制管控的闸刀下。 所以,

陈今朝组建精英团队,向原子钟的国产化研发生产发起了冲击。 原子钟,用所谓的理论解释的话,能写出几十万字的长文。

因为它是涉及到微系统技术与量子物理的典型结合应用。

都提到普通人们都熟知的量子力学了,这玩意儿怎么可能简单到哪儿去。

特别它还是跨学科、跨专业、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等众多领域的复杂先进技术。

后世,东方大国都是在10年后才正式国产化成功,打破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更别说现在了。

反正陈今朝带人冲了几次,也没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刚开始,就被卡在门外了?

陈今朝复盘了一下,发现确实光靠着年轻人的能力和现在还不那么先进的工业基础水平,很难往前突破。 那就摇人!!!

陈今朝打了一个报告,顿时千军万马来相见。

那么大的项目,那么浩大的工程,虽说领导们刚开始不太愿意给钱,但当陈今朝筹齐经费后,不知得有多少领导的 目光跟着转动。

于是乎,一群各领域的执牛耳者,院士大佬应召,纷纷宣布加入战场。 一场针对原子钟研发的战役’,就此展开。

理论突破! 技术成立!

再加上陈今朝死磕了上百次实验,反复斟酌调整结构设计,对比尝试材料选取和温度设置,不断改善工艺条件,终 于攻克了最主要的技术难点—-真空封装和微系统的集成技术。

东方大国第一台原子钟,诞生了! 精度,每2000万年误差1秒!

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大国又一场科研战役的胜利。 原子钟的成功研发,算是解决了卫星的心脏病。

有了原子钟,起码最基础的卫星制造,已然不是难题。

那些个不同类型卫星的专业研发制造,都是小问题了,也由卫星实验室下面的研发小组继续跟进。 而陈今朝,在解决完原子钟后,马不停蹄,又开始了下一个关键技术的攻克。

接下来的这项技术就比较牛掰了。 霍尔推进器!

顾名思义,霍尔推进器是为了解决卫星动力的设备。

卫星在太空中的机动、变轨、加速、制动,都需要动力去推进的。

传统的推进方式,采用的是人们熟知的化学推进剂,就是像火箭一样点火,喷射出火焰或是气体的粒子束,推动卫 星制动和机动。

一旦燃料烧完,那卫星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但霍尔推进器就不一样了,它是用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