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赵明来到保城 万匹丝绸定单(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最新章节。
十月的保城,秋风拂过纺织厂门前的梧桐树。何大清站在厂长办公室窗前,看着树影婆娑,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刚刚向宋厂长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一万匹?外汇订单?”宋厂长手中的茶杯差点跌落,茶水溅在办公桌上也浑然不觉。他的声音有些发颤,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大清,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何大清转过身,神色平静得像在谈论今天的天气:“宋厂长,代表团已经在来保城的路上了。王氏家族牵的线,香江娄氏商贸的订单,五天考察期,资质合格就签合同。”
宋厂长猛地站起身,办公椅被推得向后滑去,撞在文件柜上发出“砰”的一声响。他双手撑在桌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外汇?真的是外汇结算?”
“美元或者港币,随我们选。”何大清缓步走到办公桌前,抽出手帕轻轻擦拭桌上的茶渍,“先付40%定金。”
宋厂长的呼吸变得粗重,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纺织厂升级为地级市重点企业的红头文件,看到了自己胸前别着大红花接受表彰的场景。这个订单不仅意味着巨额外汇收入,更是一块金光闪闪的政治资本。
“大清...”宋厂长绕过办公桌,一把抓住何大清的手,声音压得极低,“这事有多大把握?需要厂里怎么配合?”
何大清微微倾身,在宋厂长耳边低语了几句。只见宋厂长的眼睛越睁越大,最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何大清刚离开,宋厂长就一把抓起电话,手指颤抖着拨通了老丈人的专线。二十分钟的通话后,他擦着汗放下听筒,老丈人的最后一句话还在耳边回响:“这事办成了,你们厂升级就能马上批复,你这厂长将会直接跨出正厅行列!”
厂党委紧急会议上,当宋厂长宣布这个消息时,会议室里先是一片死寂,接着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议论声。
“一万匹?咱们厂年产量才多少?”
“外汇啊!这可是硬通货!”
“娄氏商贸?那可是香江采购四九城轧钢场大批钢材的那个公司!”
党委书记老吴敲了敲桌子,等安静下来后沉声道:“现在不是讨论杂事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如何接待好考察团。我提议成立专项接待小组,由宋厂长亲自挂帅。”
名单很快确定下来,当念到何大清和王泽的名字时,几个科室主任交换了一下疑惑的眼神——一个科级的副处长和一个刚上任的保卫科长,凭什么进入这么重要的接待小组?
三天后,一辆崭新的黑色伏尔加轿车缓缓驶入纺织厂大门。车门打开,先踏出来的是一只锃亮的意大利皮鞋,接着是剪裁考究的西装裤腿。当赵明整个人站直时,厂门口迎接的队伍中响起几声压抑的惊叹。
金丝眼镜后的双眼炯炯有神,手腕上的劳力士在阳光下闪着低调的光泽。他身边的女秘书一身米色小西装,短发利落,手提真皮公文包,浑身散发着职业女性特有的干练气息。
何大清作为引荐人率先上前:“赵总,一路辛苦了。”
赵明微微一笑,伸手与何大清相握,动作优雅得体:“何同志客气了,能来贵厂考察是我们的荣幸。”
宋厂长看着这一幕,眼角微微抽动。他记得何大清说过与对方只是“有些交情”,可眼前这架势,分明是熟稔得很。
介绍环节中,赵明对厂领导们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态度,轻轻一握便松开手。直到何大清介绍到王泽时,赵明突然眼睛一亮,上前双手紧握住王泽的右手,身体还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久仰王科长大名!您在纺织厂的事迹,我们在南方都有所耳闻啊!”
这一反常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王泽也有些措手不及,只能含糊应答:“赵总过奖了,分内之事。”
会议室里,双方分坐长桌两侧。赵明的女秘书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文件,声音清亮:"我们娄氏商贸此次受欧洲客户委托,计划采购一万匹真丝面料,规格和要求都在这份文件里。如果贵厂资质符合,我们可以立即签订合同,并预付40%定金,外汇结算,币种可由贵方任选。"
宋厂长接过文件,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纸张——这是进口铜版纸,内地很少见到这么高级的纸张。他清了清嗓子:“请赵总放心,我们纺织厂是省里重点企业,设备先进,工人素质高,完全有能力按期保质完成订单。”
赵明轻轻推了推眼镜,笑而不语。这种高深莫测的态度让厂领导们心里直打鼓。
接风宴设在厂食堂小包间,但布置得堪比高级饭店。南易亲自掌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流水般端上桌。
“这道开水白菜,是我们厨师长的拿手菜。”何大清介绍道,“看起来简单,实则要用老母鸡、火腿、干贝吊足八个小时的高汤。”
赵明夹了一筷子,放入口中细细品味,眼睛微微眯起:“汤清如水,却鲜香浓郁,好手艺!”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宋厂长注意到,赵明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切中要害,对纺织行业的了解之深完全不像是外行。而那位女秘书更是了得,从丝绸的姆密数到纺织机的型号都能侃侃而谈。
下午的工厂参观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车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机器擦得锃亮,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精神抖擞地操作着设备。赵明一行人却只是随意走动,偶尔交头接耳,脸上始终挂着礼貌的微笑,让人猜不透心思。
送考察团去宾馆休息后,宋厂长立刻召集领导班子开会。
“他们到底什么意思?”生产科长急得直搓手,“我看不出他们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党委书记老吴皱着眉头:“这种大公司见多识广,我们厂的条件在他们眼里恐怕……”
“闭嘴!”宋厂长猛地一拍桌子,“现在不是泄气的时候!明天市里领导要来,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与此同时,宾馆套房内,赵明一关上门就扯开领带,把眼镜往床上一扔:“哎哟我的亲娘诶,可憋死我了!"他一把抱住何大清,"老大,我这演得还行不?”
何大清哈哈大笑,拍着赵明的后背:“好小子,出息了!这派头,这架势,连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
赵明挠挠头,憨厚一笑:“都是老大教得好。这小秘书是加强哥给找的,香江大学出身,厉害着呢!那些专业名词我可说不出来。”
何大清收敛笑容,正色道:“明天是关键,市里领导会来。你要把握好分寸,既要显出合作诚意,又不能太急切。”
“明白!”赵明挺直腰板,“对了老大,仓储的事我已经物色了几处地方,这是资料。”他从行李箱夹层掏出一个牛皮纸袋。
何大清快速浏览了一遍,点点头:“就选城东这个仓库,离铁路近,方便调度。你明天可以'偶然'提到在保城设分公司的想法,看看市里的反应。”
第二天一早,纺织厂门口突然多了几辆挂着市委牌照的吉普车。市委书记、市长、外经贸委主任等一干领导鱼贯而入,让宋厂长既惊又喜——他老丈人的能量比他想象的还大!
市领导们的态度热情得近乎殷勤。中午的宴席上,市委书记亲自举杯:“赵总远道而来,是我们保城的荣幸。希望这次合作只是个开始,今后我们可以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赵明举杯回敬,侃侃而谈:“保城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我们确实有在此设立分公司的打算,以便更好地服务内地市场……”
这句话像一块烧红的铁扔进冷水里,激起一片沸腾。市外经贸委主任立刻接话,开始详细介绍保城的投资优惠政策。
宋厂长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悄悄瞥了一眼站在角落的何大清,后者正微笑着注视这一切,眼神深邃得像一口古井,让人看不透底。
而在保城某机关的办公室里,宋厂长的老丈人正翻阅着一份刚送到的机密文件。文件显示,中兴集团虽然成立不久,但背景深厚,与港澳多个爱国商会关系密切,在内地的业务拓展得到了“上面”的默许甚至支持...
老人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拿起红色电话机:“给我接纺织厂宋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