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认为撒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最新章节。
她反问杨老头。
杨老头重新抽上旱烟,眼里有些得意,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你不觉得老大媳妇这行为有些蹊跷吗?”杨老头用他那聪明的脑瓜子分析,说的话在杨老太看来,还挺像回事儿。
“既然是关乎小杰生死和前途的大事儿,为什么最后只有老大媳妇自己回来了,老大却没回来?
说不定是老大媳妇在外面惹了什么是非,摆平不了,才想着拿小杰当借口来诓骗我们手里的银子。
你想想小杰平日里的为人,是不是很懂事?
他那么努力读书的一个人,怎么会和赌粘上关系?
这事儿只要有脑子,都会怀疑这事儿的真假。
况且,如果情况真的如此危急,那老大怎么会不一起回来?
等着吧!
如果事情是真的,老大到时候没办法了,一定会回来求我们,到时候再将银子给老大不迟。”
“老大媳妇虽然嫁进杨家十几年,但她终归姓赵不姓杨,跟我们就不是一条心的,这么大一笔银子,咱是要防备一些的。
而且,你平时补贴老大,是不是直接将银子给老大?几乎很少将银子给老大媳妇。”
当然,数额小的另说。
“你说的……的好像有点道理。”
杨老太愣愣听完后,有些抽噎着回答。
但是她心里有些不舒服。
老大媳妇不姓杨,嫁进杨家十几年了都还是外人。
那自己呢?
嫁进杨家几十年,赡养老人、生儿育女都做到了,自己在老伴儿的眼里到底算是杨家人还是外人呢?
杨老太十分不合时宜的产生这个疑惑。
“不是有点,是十分有道理!”杨老头纠正。
旱烟吸完后,躺到了床上,双手枕着脑袋,翘起的二郎腿还一晃一晃的:“你瞧着吧!小杰肯定一丁点儿事都不会有!”
他十分肯定的说着。
“那、那我们再看看情况。”杨老太平时在几个儿媳面前十分威风,但很多时候都是狐假虎威,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老头子决定的。
顿了顿,又补充,“要是真的,你得将银子拿出来,帮帮老大一家,让他们快点度过难关。”
“那还用你说!”杨老头白了她一眼,“老杨家的子孙,我肯定是在意的。”
老伴儿没了,他老杨家的子孙都不能出事儿。
当然,这话他没说出口。
要是说出来,这得理不饶人的老婆子肯定又想抓他脸。
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了,他多没面儿呀!
赵翠走的时候,杨玉梅打了猪草回来,正好跟她迎面遇上了。
杨玉梅见到大伯母红着眼睛,只要不瞎就能看出她刚哭过。
怯怯喊了一声大伯母后,就快步进院子,拿出比她手腕粗的菜刀和一块木板切起猪草。
赵翠看到杨玉梅,本来打算回娘家借银子的脚步一转,去作坊那边找三弟妹借银子。
她心里也忐忑着,毕竟自己和三弟妹的关系不好。
她肯定巴不得自家不好。
王芳看到大嫂红着眼来找她的时候,觉得稀奇极了,知道的她要借银子,本想直接开口说没银子的,但想着上回她生产时,她还带了东西来探望。
算了,借吧!
她都主动低头许多次了,孩子也已经找回来,自己也不能一直端着不放。
毕竟两人是妯娌,打交道的时候还蛮多的。
于是不情不愿开口,“你要借多少?”
赵翠现在不敢张口就说要借几十两了。
慎重且小心翼翼询问:“你能借多少?”
“顶多二两!”怕对方嫌少,王芳补充:“这是我和我男人好几个月的月钱了,家里还有个读书的,开销大,攒不下什么钱,你别嫌少。”
听到三弟妹如此干脆的愿意借银子给自己,赵翠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
三弟妹和自己的关系不好,都愿意借自己二两银子,但爹娘呢?
平时口口声声为了他们好,嘴里说着最偏心大房的话,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却不愿意帮忙,这样的偏心有什么用。
又听到她后面的解释,赵翠连忙摇头摆手,又哭又笑的说:“不嫌弃不嫌弃,你愿意施以援手就十分讲道义了,怎么会嫌弃呢?”
“我借银子是要写借条的,亲兄弟明算账。”
这大嫂平日里在她们几个妯娌面前,仗着自己男人是读书人,是十分高高在上的。
现在乍然见到她这低声下气小心翼翼的模样。
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们去村长家,让帮忙写借条,然后你按手印,我再回家给你拿银子。”
赵翠深深对着王芳鞠了一躬,十分认真的道谢:“三弟妹,多谢你!”
“干什么干什么,你这样做不是让我折寿吗?再说了,是借给你的,银子以后是要还得。”王芳看到她向自己鞠躬,往旁边侧了侧身子。
拿到从三房借来的银子后,赵翠丝毫没敢松懈下来,心里仍觉得十分沉重。
深一脚浅一脚往镇上赶去。
打算剩下的银子让爹娘借给她。
要是爹娘也不肯,那就只能将镇上那处宅子给卖掉。
着急出手,卖出去肯定会被压价。
赵家的兄弟媳妇看到出嫁的赵翠又来娘家打秋风,不屑的撇嘴。
发现对方脸色苍白,就知道她找上门肯定没好事儿!
于是让男人看着铺子,她去偷听对方回来到底想干嘛!
赵翠的大哥其实对妹妹总会回娘家打秋风也是心存不满的,爹娘多补贴妹妹一分,以后到他手里的东西就少了。
归根结底,损害的是他利益。
所以对媳妇儿的行为也没制止,还叮嘱她小心一些,别让人给发现了。
不然最后挨骂的还是她。
赵大哥原本对妹夫考上秀才也是高兴的,因为有个秀才妹夫,说出去都有面儿。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