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康熙发现两本字迹相同的奏折(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最新章节。

乾清宫鎏金狻猊香炉腾起第五轮烟霭时,康熙手中的湖笔倏地顿在半空。案头并排放着两封奏折,一封是太子监国期间对黄河改道的批红,另一封则是三日前太子妃代笔的《请安折》。狼毫尖端朱砂悬而未落,在杏黄缎面上洇出猩红一点。

"梁九功。"康熙指尖摩挲着奏折边沿的云纹,"去把三十五年木兰秋狝时,保成猎鹿后作的《塞上赋》取来。"

鎏金自鸣钟咔嗒作响,帝王凝视着三份文书上如出一辙的"准"字——撇如刀裁,捺似鹰隼,连收笔时微不可察的颤抖都分毫不差。这般笔锋,绝不该出现在太子妃秀润的簪花小楷中。

毓庆宫的更漏滴到寅时三刻,石静娴正蘸着朱砂批阅刑部案卷,忽见烛火爆出灯花。她按了按眉心,总觉今夜烛影较往日猩红三分。案头《洗冤集录》里夹着张泛黄纸笺,上头是胤礽昨日送来的密语:"皇阿玛召索额图入宫,慎言。"

"殿下,李光地大人求见。"小太监捧着乌云豹端罩跪在帘外。

石静娴指尖一颤,朱砂在"秋决"二字上晕开血痕。自互换身体后,她与胤礽约定:凡遇紧急事态,便借太子妃名义递《请安折》。可昨日那封奏折......

"传。"她将案上镇纸挪动三寸,这是与粘竿处暗卫约好的示警手势。

李光地疾步进殿时,袖中《河防述要》哗啦作响:"殿下,南书房当值的张廷玉方才透露,皇上连夜召了起居注官,正在核对历年奏折笔迹。"

石静娴喉头微动。她想起半月前那场暴雨,胤礽扮作太子妃来送姜汤,正撞见她在临摹太子笔迹。当时满地宣纸浸了雨水,墨迹蜿蜒如蛇。

储秀宫西暖阁内,胤礽捏着绣绷的手背青筋暴起。菱花镜映出太子妃苍白的脸,耳畔回响着晨间惠妃的讥讽:"妹妹这手字,倒是越发有储君风骨了。"

他盯着掌心被银针刺破的血珠,忽觉这具身体当真妙极——月事腹痛尚可用艾草敷熨,可那妖女顶着太子皮囊批阅的奏折,竟连他幼时习字的陋习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昨日那封《请安折》本是他亲手所书,为的是提醒石静娴索额图异动,却不料......

"娘娘,慈宁宫送来血燕。"大宫女捧着掐丝珐琅盏近前。

胤礽舀起一匙琥珀色汤汁,忽地僵住。盏底沉着片金箔,上头烙着满文"危"字——这是他与石静娴约定的最高警示。琉璃盏当啷坠地时,他望见窗外粘竿处侍卫佩刀寒光一闪。

南书房的地龙烧得过分暖热,康熙却觉脊背生寒。十二幅丈余长的宣纸悬满四壁,皆是太子与太子妃历年墨宝。张廷玉捧着《康熙字典》跪在阴影里,目睹帝王用尺规丈量每一个"天"字的勾画角度。

"衡臣啊,"康熙忽的轻笑,"你说保成七岁临《多宝塔碑》时,为何总将'宀'头写成秃宝盖?"

张廷玉额角沁汗:"太子殿下天纵英明,些许笔误......"

"笔误?"康熙截断话头,将两封奏折甩在案上,"三十九年黄河决堤,保成批'淮扬道赈灾银两着户部速拨',这个'拨'字右半写成'发';今年太子妃的《节妇请旌折》里,同样的错处。"2

梁九功此时碎步趋近:"禀万岁爷,索额图大人称病告假。"

康熙抚过奏折上并蒂莲纹样——这是太子妃独有的密折封装法。他想起三日前早朝,太子谈及河工时脱口而出的"混凝土"一词,当时只当是少年人奇思,如今想来......7

"传旨畅春园,朕要太子夫妇即刻侍驾。"

石静娴踏入澹宁居时,嗅到浓烈的龙涎香里混着丝血腥气。康熙正在把玩一柄嵌东珠的匕首,案头赫然摆着她与胤礽交换的密信。

"保成,"帝王的声音似浸过冰水,"解释下'灵魂互换'是何意?"

胤礽扮作的太子妃突然剧烈咳嗽,帕子上绽开红梅。石静娴瞥见他袖口露出的半截金锁——那是今晨她让暗卫送去的先皇后遗物。

"皇阿玛明鉴,"她撩袍跪地,喉间发出胤礽特有的清冷声线,"儿臣近日读宋应星《天工开物》,见'魂魄化生'之说,故与太子妃戏作此语......"

"戏作?"康熙刀尖挑开密信,"'每月望日需饮朱砂安神汤','左肩旧伤逢雨作痛'——这些也是戏言?"

石静娴掌心掐出血印。她想起昨日胤礽递来的纸条,原是为了提醒奏折封装纹样有异,却因痛经乏力将"并蒂莲"画成了"缠枝牡丹"......

"儿臣有罪!"胤礽忽然扑倒在地,太子妃的绀青翟衣铺展如孔雀垂翎,"是臣妾慕殿下字迹,私下摹写......"6

鎏金烛台哐当倒地,康熙看着太子夫妇交叠的衣摆,恍惚见当年赫舍里氏生产时的血泊。他抬手欲抚太子发顶,却见那双肖似亡妻的凤目里,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慌乱。

"梁九功,"帝王倏地转身,"传旨太医院,太子妃忧思过甚,需静养三月。"5

更漏声里,石静娴望着康熙远去的背影,忽觉明黄龙袍上金线蟠龙竟在微微颤动。檐角铁马叮咚作响,似在应和千里外准噶尔铁骑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