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却说周瑜闻诸葛瑾之言,心中那股对诸葛亮才智的忌惮与“杀意”不减反增,只是暂时被鲁肃的“国家为重之意”压下。他深知,若不除掉这个“心法”与“智谋”皆深不可测的对手,江东未来的“气运”必受其影响。
次日,周瑜点齐江东精锐水师,无数战船之上,“水行符文”闪烁,将士们体内“气”血充盈,“战意”高昂。他入府向孙权辞行。孙权亦是一身戎装,身后隐有“紫微龙气”化为龙形盘绕,叮嘱道:“公瑾此去,肩负江东生死存亡。卿可放手施为,孤已调动江东所有‘术士’与‘阵法师’,布下‘九曲黄河护国大阵’,以固守后方‘气运’。孤随后即起大军,以为策应。”
周瑜领命而出,与副都督程普、赞军校尉鲁肃,率领江东水师主力,浩浩荡荡,逆流而上。他特意“邀请”诸葛亮同船而行,美其名曰“共商军机”。孔明微微一笑,羽扇轻摇,仿佛早已洞悉周瑜心中那如深渊般的“算计之意”,欣然应允。
舟船之上,江风猎猎,吹动着绘有“玄武水神”图腾的旗帜。周瑜立于船头,衣袂翻飞,其“统帅之意”与脚下奔腾的江水“气脉”隐隐相合,仿佛整条大江都成了他的臂助。他暗中观察诸葛亮,只见其人端坐舟中,闭目凝神,周身“气”息平和,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竟无一丝“杀伐之气”,更像是一位参悟玄机的“道家高人”,而非运筹帷幄的军师。这让周瑜心中更为警惕,这种深藏不露的“内敛之意”,往往比张扬的“霸者之气”更加危险。
船队行至离三江口约五六十里的水域,依江东秘传的“九宫八卦水阵”之法,层层叠叠,依次停泊。周瑜以其旗舰为核心,坐镇中央水寨,岸上则依西山之“地脉龙气”结下大营,外围遍布岗哨与“警戒符阵”。而诸葛亮,则被“安排”在一叶不起眼的小舟之内,舟上仅有数名亲兵,看似平静,实则周遭水域早已被周瑜暗中布下了数道“水镜监察法术”,一举一动,皆在其掌控之下。
营寨布置妥当,周瑜即刻遣人“恭请”诸葛亮至中军帅帐议事。
孔明飘然而至,步履从容,仿佛不是身处危机四伏的敌营,而是闲庭信步于自家后院。入帐叙礼毕,周瑜面带看似诚恳的笑容,其“意”念却如冰冷的毒蛇,悄然探出:“孔明先生,昔日曹操以弱胜强,大破袁绍于官渡,关键便在于许攸献策,奇袭乌巢,断其粮道,使其大军‘军心之气’崩溃。如今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三万,其‘军势之气’铺天盖地,远非昔日袁绍可比。而我江东兵力不过五六万,若要以弱胜强,亦必须效仿此法,先断其‘粮草命脉之气’,方能寻得胜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继续说道:“瑜已探知,曹军粮草辎重,大部分屯于长江北岸的聚铁山。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传闻有曹军‘阵法师’布下‘五行迷踪阵’守护。先生久居汉上,对荆襄地理必是了如指掌,想来对那聚铁山的‘地脉走向’与‘阵法虚实’亦有研究。瑜斗胆,敢请先生亲自率领关、张、赵云三位将军——瑜再拨精兵一千,皆是江东‘水鬼营’中擅长陆地潜行刺杀的好手,协助先生——星夜启程,潜入聚铁山,焚其粮草,断其补给。此乃关系江东存亡之大计,彼此皆为主人之事,还望先生以大局为重,勿要推辞。”
诸葛亮闻言,心中早已明镜一般:“此计看似光明正大,实则阴险毒辣。聚铁山乃曹军重地,岂会没有重兵把守?曹操本人更是精通‘断粮之道’的行家,岂能不防?周瑜此举,分明是想借曹操之手除掉我,还要落下一个‘为公牺牲’的好名声。这番话语中,还暗含‘激将之意’,若我推辞,便坐实了怯懦无能之名,正中其下怀。”
然而,孔明脸上却无丝毫异色,反而露出一丝赞赏的笑容,羽扇轻摇,仿佛对此计推崇备至:“都督高见!断敌粮道,釜底抽薪,确乃破曹之上策。亮虽不才,愿领此重任,为江东大计,亦为我家主公‘匡汉兴刘之意’,走此一遭!”
周瑜见诸葛亮如此轻易便答应下来,心中大喜过望,暗道:“这诸葛村夫,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到底年轻气盛,不识我‘言语陷阱’之中的‘杀机’!”他连忙假意推辞一番,最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孔明告辞而出,鲁肃在帐内,看着周瑜那志得意满的神情,心中却是一片冰凉。他深知周瑜的为人,此举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他压低声音,以“传音秘术”问道:“都督,孔明此人智谋深不可测,且据说身怀‘河洛书院’诸多保命奇术。您让他去劫粮,万一……”
周瑜冷笑一声,眼中“杀意”毕露,同样以“秘术”回应:“子敬放心,我就是要他去送死!聚铁山防卫之森严,曹军猛将之众多,绝非他区区数人可破。此计名为借刀杀人,实则我另有后手,必让那诸葛孔明有去无回,永绝江东后患!此事关乎我江东百年‘气运’,不容有失!”
鲁肃闻言,心中大骇,却又不敢再劝。他急忙赶去见诸葛亮,想要探探虚实,看看孔明是否真的中计。只见孔明悠然自得,正在检查周瑜拨给他的那千名“水鬼营”士卒的装备,神色间并无半分忧虑或不安。那些士卒,一个个眼神阴冷,身形诡秘,身上隐隐散发着一种类似“沼泽凶兽”的“阴湿之气”,显然是修炼了某种偏门的水系功法。
鲁肃实在不忍,以试探的口吻问道:“先生此去聚铁山,路途艰险,曹军势大,不知可有成功的把握?莫要因小失大,误了破曹大计,更折损了自身‘英才之气’啊。”
诸葛亮闻言,哈哈大笑,那笑声清朗,仿佛带着一股看破世情的豁达:“子敬先生过虑了。亮平生所学,非止一端。无论是长江之上的‘水战玄阵’,还是陆地上的‘步兵战策’,抑或是骑兵冲锋的‘马战冲杀’,甚至是早已失传的‘古代车战之法’,亮皆略知一二,各尽其妙,何愁此行功绩不成?断非江东公与周都督这般,止擅长一门‘水战秘术’而已。”他说话间,一股强大的“自信之意”散发出来,竟让鲁肃都感到一丝压力。
鲁肃愕然:“我与公瑾,怎会只精通一门?”
孔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压低声音,如同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亮在荆襄之时,便常闻江南有小儿传唱一首民谣,其词曰:‘伏路把关,唯有鲁子敬;临江水战,全靠周公瑾!’可见在世人眼中,子敬先生您于陆地上设伏把关,固守城池,乃是一绝;而周都督则精于水上争锋,调动‘江河之气’。若论到复杂的陆地奔袭,攻坚克难,恐怕就非二位所长了。”
鲁肃将信将疑,心中却也不免嘀咕,暗道这孔明莫非真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惊人艺业?他不敢怠慢,连忙将孔明这番话原封不动地告知周瑜。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一掌拍在案上,震得令箭乱颤!他英俊的面容因怒火而涨红,其“统帅之意”中夹杂着一股被轻视的“怒焰”:“好个诸葛村夫!竟敢如此小觑于我!说我周瑜只会水战,不能陆战?!他以为断粮是儿戏吗?那聚铁山岂是轻易能闯的?我偏要让他看看,我周公瑾不仅能运筹帷幄于艨艟战舰之上,亦能驰骋疆场于陆地之间!传我将令,不用他诸葛亮去送死了!我亲自引一万‘赤焰铁骑’——皆是修炼过‘火行功法’、擅长山地作战的精锐——今夜便出发,定要亲手烧了那聚铁山的粮草,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文武全才!”他这番话,显然是被诸葛亮的“激将心法”所动,那股不服输的“好胜之意”熊熊燃烧。
鲁肃见周瑜改变主意,心中暗暗叫苦,却也松了一口气,至少孔明暂时安全了。他又将周瑜的决定告知诸葛亮。
孔明听完,抚掌大笑,那笑容中充满了智珠在握的从容:“都督欲亲自领兵断粮,实乃欲借曹操之手除掉亮,只是亮不愿束手就擒,故而略施小计,以言语相激罢了。都督果然‘意’气用事,轻易便上钩了。子敬先生,如今正是联合破曹,同心戮力之时,吴侯与我家主公的‘盟友之意’乃是胜败关键。若双方主帅各怀鬼胎,互相算计,莫说破曹,恐怕自身都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被曹操那强大的‘吞噬之意’一一瓦解。”
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曹操此人,诡计多端,其‘兵法之意’变幻莫测,他一生之中,不知多少次使用断人粮道的计策克敌制胜。如今他坐拥大军,粮草乃是命脉所系,聚铁山戒备之森严,恐怕远超我等想象,其中必有‘显圣’级别的高手坐镇,更有威力强大的‘守护阵法’与无数‘机关陷阱’。都督若贸然领兵前往,一旦行踪暴露,陷入重围,必为其所擒,反会折损我军‘士气’与‘统帅之气’。依亮之见,当务之急,乃是先集中力量,在水战之上先声夺人,狠狠挫败北军的‘骄横之气’,使其不敢轻视我江东‘水战神威’。然后再寻觅良机,以奇计破之。还望子敬先生能将亮这番肺腑之言,婉转告知都督,莫要因一时意气,而误了国家大事,更辜负了孙将军的‘信任之意’。”
鲁肃听得冷汗涔涔,方知孔明早已洞悉一切,且其见识之深远,谋略之高明,确实远在周瑜之上。他不敢怠慢,连夜赶回周瑜大帐,将诸葛亮所言,一字不漏地详细述说一遍。
周瑜听罢,先是惊愕,继而面红耳赤,最后颓然坐倒,抚额长叹,顿足不已:“此人……此人‘神算之意’,‘洞察之能’,竟胜我十倍!我处心积虑布下的杀局,竟被他三言两语便轻松化解,还反过来将了我一军!今若不尽早将其除去,待其羽翼丰满,日后必为我江东心腹大患,其‘匡汉之意’亦将成为我等‘割据雄心’的最大阻碍!”他眼中“杀机”复炽,比先前更加浓烈,甚至周身都散发出一股冰冷的“寒煞之气”。
鲁肃大惊,急忙劝道:“都督息怒!都督息怒啊!如今强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万万不可因私怨而误了国之大者!曹操的‘百万凶煞之军’尚未退去,我等岂能先自乱阵脚,损耗自身‘气运’?还望都督以国家社稷为重,暂且容下孔明。待破了曹操之后,再图他也未为晚矣!届时,是收为己用,还是另作处置,皆在都督一念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