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这两个孩子堪称天才,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从广播员开始整顿禽兽》最新章节。
此时,系统轻微震动了一下。
林枫心头一惊,“怎么了?系统又有问题?”
他急忙检查系统,发现竟凭空多了二百万粉丝值!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就像穷小子突然收到巨额误转资金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前几天,他才刚用掉五百万粉丝值买了一颗【真男人龙阳丹】,几乎耗尽所有积蓄。
现在突然增加这么多,让他震惊不已。
仔细查看后,他发现这些粉丝值都来自雨水。
原来,雨水生下的双胞胎带来了这份好运,雨水无私地将自己的幸运值全部给了他。
林枫喜出望外,刚迎来一对龙凤胎,竟直接获得了两百万粉丝值奖励,相当于每人一百万,真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宝贝”
。
他毫不犹豫地用这些粉丝值购买了四颗【强筋壮骨智葱丹】,这种丹药能增强体质、提升智力。
之前他花一百万粉丝值买的两颗智慧丹,已经让林动和何晓健康成长且聪慧过人。
现在他又为这对新生儿女各准备了一颗智慧丹。
系统出品,品质保证,婴儿服用效果更佳。
他让雨水抱来大儿子何俊,这孩子眉清目秀,未来定是帅气少年。
林枫正逗弄着孩子,雨水说自己口渴想去喝水。
林枫同意后,她走开时还朝他笑了笑,趁机在他身上摸了一下,林枫虽有些不悦但并未多言。
雨水刚离开,林枫迅速将一颗智栽丹塞进了小家伙嘴里。
丹药入口即化,小家伙还以为是美味零食,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十分可爱。
“我的小宝贝,给你带来百万幸运值,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半小时后,林枫依次抱过两对双胞胎,给每人喂下一枚智慧丹。
这些孩子们不仅会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能远离疾病,智力也会远超同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精英。
解决了四个小家伙的问题后,林枫的目光转向林动和何晓。
两人同为1963年出生,如今都已五岁,快满六岁了。
两年后,他们便要入学读书了,可这两个顽皮鬼却整日只顾玩耍,让人头疼不已。
林枫决心教会他们一些基础知识。
林枫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离开院子,来到南锣鼓巷的供销社,买了一堆《三国演义》的小人书。
“爸爸,这是什么?”
林动好奇地问。
“这是小人书,又叫连环画。
等你们学会认字,就能看懂里面的故事,肯定比吃冰棍有趣得多。”
林枫总共买了二十本,每本两分钱,共花了四毛钱。
若是用这四毛钱买冰棍,也能买二十根。
但这次林枫没给两个小家伙买冰棍,而是让他们每人捧着十本小人书,跟着他回家。
回到家,林枫坐在躺椅上,两个小家伙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小人书,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林枫拿过一本,笑着说:“剩下的小人书放在窗台上,我给你们讲《三国演义》的第一本故事。”
一听有故事听,两个小家伙立刻兴奋起来,一左一右趴在林枫身旁,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他的小人书。
“今天我们先讲桃园三结义。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林枫翻开连环画,生动地讲述着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两个小家伙听得入迷,时间过得飞快,十分钟眨眼即逝。
当林枫翻到最后一张时,两个小家伙仍沉醉其中。\"这就结束了?”
何晓赶紧去拿下一本书。
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小人书比吃冰棍有趣得多。
林枫接过何晓递来的第二本小人书,继续讲下去。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
他已经连续讲了十本小人书,两个小家伙听得如痴如醉。
“行了,枫哥,天黑了,别再讲了。
何晓,跟我回家吃饭。”
不知何时,雨姐抱着两个孩子,叫何晓回家。
“不要嘛,姑姑,我还想听干爹讲《三国演义》的小人书。”
何晓赖在林枫的躺椅上不肯走。
“何晓,回家吧,天黑了。
今天我们讲了十本小人书,明天我下班后继续给你们讲。”
林枫摸了摸小家伙的头,哄她回家。
何晓极不情愿地跟着姑姑往中院走去。\"你说话可一定要算数啊。”
“干爹从不说谎。”
“我回家了,干爹。”
何晓离开了。
夏天结束时,林动已收集了几百本小人书,包括完整的《三国演义》系列及多部历史人物传记如《岳飞传》《杨家将》《郑成功》《李时珍》等。
此外,何晓的父亲傻柱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陪他去供销社挑选几本
一位老大爷之前常给林动买玩具,如今却只给他买小人书。
看到林动从淘气转而热爱阅读,这位老大爷十分开心,甚至从工友那里购得一些珍贵的老版小人书赠予他。
林动对每本小人书都认真阅读后妥善保存。
一天,老大爷惊讶地发现,林动与何晓居然都能熟练认字,且词汇量令人惊叹。
几乎所有小人书上的文字他们都能够流畅朗读。
这令老大爷大为震撼,因为这两个仅五岁左右的孩子从未上学,又是谁教他们认识这么多字呢?
老大爷将此消息告知林枫。
林枫淡然一笑说:“是我教他们的。
这两个孩子平时顽皮,我觉得应该让他们学点知识。
所以买了些小人书教他们识字、讲故事,结果就成这样了。”
听完林枫的话,老大爷恍然大悟。
林枫心中则暗自偷笑。
这两个孩子堪称天才,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
提到连环画,大院里无人不知。
谁不是靠它长大?傻柱也不例外,他至今保留着两本最爱的连环画——《武松打虎》和《血溅鸳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