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云扬回归二(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最新章节。

在杨山看来,他买回云扬电器的股份处于情理之中。

以他现在的实力,越同半导体的资产总值已经与会德丰不相上下,赚钱能力更是远远超出。所以拿回云扬电器这种不到两亿体量企业的控制权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这一消息传出后,还是在香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因为这是香江历史上第一次华资从英资手中抢回一家企业的控制权,更别说这家企业还是杨山曾经亲手丢掉的,简直就是完美的复仇。

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杨山三年多就把仇报了。

各家报纸疯狂报道云扬的回归,都快把杨山捧成了华商中的典范。

再加上不知道从哪儿传出的越同半导体的盈利能力达到了每月近亿港币,香江的民众都快把杨山当成点金童子了。

由此不少人也联想到,他买回云扬电器应该不仅仅是报仇,一定还会有大动作。

所以,更换东家后的云扬电器股价火速飙升,加上会德丰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入操作,只用了十来天就站上了2块钱。

这个价格甚至比杨山从会德丰手里买股份的购入价还高,也不知道会德丰有没有来得及买到足够多的股份。

那也不管了,反正杨山不可能退回手里的股份。

看到自己居然成了投资的风向标,杨山丝毫没有客气,继续着他的计划。

在拿到控制权之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5月10日,云扬上市的4周年纪念日,云扬电器对外发布公告,计划再一次增发股票,增发数量达到9000万股,增发价格2块,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新一代录音机的研发。

新研发的重点就是随身听系列。这一类型的录音机不只是体格小,还包括其他诸多方面革新。

比如产线的完全换代,传动构架的全面创新,新式的数字电路控制系统,颠覆性的电源管理策略,音质音效的有效提升,流行音乐等文化符号的包装。

以上这些杨山全都不在行,他唯一能够拿捏的就是这款产品的外观与个头。

所以云扬通过融资拿到的钱几乎是用来重建一个新厂,这点钱都不一定够用。

这次增发计划在董事会通过的异常顺利,杨山+会德丰的持股比例就已经接近50%,其他的中小股东也非常期待杨山的大动作,所以根本没人提出反对。

增发公告惊爆了无数人的眼球,不论是增发价格还是增发数量,都让人不敢相信。

增发数量是如此之多,要知道云扬现在的盘子只有1.15亿股,这都快把云扬的市值提升一倍了。

更夸张的是增发价格,竟然只比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低了一毛多,承销商居然还同意了这个价格,他们想好了把增发的股票卖给谁吗?

嗯,杨山就是这么自信,市场不是看好云扬的未来吗?那就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吧!

即使没人买也没关系,杨山有钱,自己买呗,就当是给自己的企业注资了。不过他接下来的计划可能会延后。

显然,投资市场是极其看好杨山的,在远东证券交易所主席李福兆的牵线下,资金募集过程异常顺利,1.7亿港币在2个月内就划到了云扬的账户里,云扬的股价在这期间也爬升到了2块3。

这一结果让全体香江民众见识到了杨山在资本市场上的巨大号召力。

通过这次增发,杨山手里的云扬股份被稀释到了22.5%,不过他并不担心会被其他人控制云扬。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云扬不值钱,值钱的是杨山这个人。

真要有人不开眼想在股票市场上拿到控股权,去看看会德丰的下场吧。

你第一天拿到控股权,杨山第二天就会提桶跑路,紧接着股价可能就会腰斩。到时候眼看着已经日落西山的云扬谁来接手?资本也是要赚钱的好吧!

杨山在云扬上的资本操作还没完,云扬电器接着从汇丰银行拿到了6000万的贷款,用于购置新设备扩大生产线。

云扬电器的收音机、录音机不是沦为廉价货吗?没关系,廉价就要有廉价的样子,现在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先把量提上来,止住市场份额的下跌。

而且为了压低单品的制作成本,杨山毫不客气的砍掉了云扬的几个产品线,只保留市场竞争力较高的几款产品。

索尼那些大公司是为了攫取市场最后一分钱利润,所以才设计出眼花缭乱的各类收录机产品,这些产品甚至自己内部都在打架。云扬的体量实在太小了,跟着索尼的路子走肯定是不行的。

清理完产品,杨山又开始拿管理层开刀。

宛林中依然是工厂的总经理,总管一切日常运营,杨山甚至把全部的人事权都给了他。但是在管理层之外,杨山单独设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随身听项目组,由邹荀洛牵头组建,负责项目研发。

嗯,杨山亲自给新产品起了个新的名字:随身听。

丁冲拆了N多台多家厂商的小型收音机,他负责收音机的内部构架设计。

至于丁芸,则负责收音机在音频系统的研发。

丁家兄妹都是传统的技术流派,对管理没多大兴趣,正好避免了项目组的内部矛盾。同样也让组内其他人对邹荀洛当一把手少了很多抱怨。

杨山没打算随身听产品的研发能够一次到位,毕竟现在才1976年,很多方面的技术水平还不成熟。

他的计划是第一代产品要做到足够的小,从外形上奠定这款产品的定义,划分出明确的赛道。放音效果能跟上目前市场主流即可,其他方面都可以做妥协。

第一款产品打响市场后,就可以用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把控随身听市场。

索尼、松下这样的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他们的产品极其繁杂,在初期的时候不可能在随身听市场上投入太多的资源,等到他们看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的时候,云扬已经占住市场了。

这就是云扬的机会。

顺便,杨山让赵怡宗当上了营销部门的主管,专门负责随身听的营销策划。

这款产品的目标就是年轻人群,让这个中大一期经济专业毕业的年轻人来做这件事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