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带在身边的都是未来的接班人(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清晨六点,非洲高原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基地的起床哨音尚未响起,方稷已经睁开了眼睛。
不到五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对于他来说似乎已经足够。
冷水扑面,驱散了最后一丝困意,他换上沾着些许泥点的工装,身影便已出现在了田边。
工作告一段落,李振邦特意安排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内部交流会,也算是给方稷和几位新来的青年骨干一个正式见面和熟悉的机会。
会议室里,没有了往常那种紧张的数据图表和施工图纸,取而代之的是一壶刚沏好的绿茶和几盘简单的当地水果。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振邦笑着招呼大家坐下,然后看向方稷:“方稷,这几位就是咱们项目新补充的‘新鲜血液’,你前阵子忙,还没来得及好好认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他首先指向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沉稳干练的年轻人:“这是陈硕,是我给你们通话特别打过招呼的那位,绝对的青年才俊,而且小伙子牺牲不少,刚领证就来咱们这前线了。是全面发展性人才。”
陈硕立刻站起身,向方稷微微鞠躬:“方教授好,久仰您大名。叫我小陈就行。”
方稷微笑着与他握手,感觉对方的手掌宽厚有力,目光沉静,带着一种工程技术人员特有的踏实感。“欢迎你,小陈。”
接着,李振邦介绍了一位身材高挑、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女生:“这位是马丽,中国农大的博士,专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她之前的论文就是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养分循环的,跟咱们项目非常对口,是这次青年骨干中的专业性人才。”
马丽显得有些腼腆,但眼神明亮,她站起身:“方教授好,赵老好。能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项目里,我很激动,一定会努力向各位老师学习。”
方稷点点头:“小马,不用客气,实践出真知,这里有你发挥才华的广阔天地。咱们的土壤改良和精准施肥,需要你的专业知识。”
最后是一位看起来年纪最轻,脸上还带着点学生气的男生。“这是王帆,”李振邦介绍道,“南农大毕业的高材生,对农业信息技术和智能农机很感兴趣,动手能力也强。让他先跟着团队熟悉全面情况,后面重点参与咱们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搭建和农机运维管理。”
王帆显得有些兴奋,声音洪亮:“方教授好!我一定好好干,多学多练!”
简单的介绍过后,李振邦对方稷说:“老方,这几个年轻人来了之后,主要是老赵带着他们熟悉情况,看了不少资料,也下过几次田。你正好可以和他们聊聊,看看他们对项目了解得到底怎么样。”
方稷会意,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喝了口茶,目光温和地扫过三个年轻人:“好啊,那我们就随便聊聊。不用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主要是交流。”
他首先看向陈硕:“小陈,你先来。根据你这些天的了解,你觉得我们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或者说,你认为哪个环节是目前比较薄弱的?”
陈硕推了推眼镜,略一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方教授,我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水资源的可持续保障与高效利用系统尚未完全建成。我们现有的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和小型蓄水池,但长期来看,地下水的开采量和补给需要精确评估,而地表水的收集和调蓄能力还不足。此外,灌溉方式虽然引入了滴灌,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按需配水,还有很大优化空间。这是制约我们扩大种植规模和保证稳产高产的一个潜在瓶颈。”
方稷不动声色,追问道:“嗯,说到地下水,你了解我们项目区主要含水层的埋深和富水性吗?做过初步的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没有?”
陈硕显然做足了功课,从容应答:“根据有限的勘探资料和周边村落水井情况推断,主要可利用的浅层含水层埋深在30-50米,富水性中等。我们前期在3号井做过一组简易的抽水试验,数据显示单位涌水量大概在每小时5-8立方米。但更精确的评价还需要更系统的物探和钻探工作来支持。”
方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没有继续深究。这小伙子不仅看到了问题,还深入了解了技术细节,思路清晰,基础扎实。
简单的交流下来,方稷对三位年轻人的初步印象不错:陈硕沉稳全面,马丽专业细致,王帆富有创新活力。他们都是项目急需的新生力量。
交流会结束后,方稷对李振邦和赵老低声说:“都是好苗子,各有侧重。专业人才咱们就直接投入工作,陈硕这个孩子以后还是带在身边,将来可以接班。”
李振邦笑道:“看来你这‘面试官’很满意啊。行,就按你说的,给他们压压担子,也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赵老也欣慰地捋着胡须:“后继有人,咱们这些老家伙也能稍微松口气了。”
随着这批新鲜血液的加入,并开始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整个项目团队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方稷肩上的担子,似乎也因为有了这些可靠的帮手,而变得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