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量劫将起(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月亮即天宫》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代商灭国的戏码在四方频繁上演。那些原本由大商委任或赏赐封国的小诸侯国,转眼间成为了东伯侯等势力的猎杀目标。他们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毫不留情地剪除那些对他们核心利益构成威胁的小贵族或新兴贵族。
在帝辛即将即位之前,整个大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除了那口头的天下共主的名号外,大商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如臂使指般地运转。帝辛的父亲帝乙,面对着崭露头角、雄心勃勃的少年帝辛(子受),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打破兄终弟及的传承传统,为帝辛争取到了继承大统的机会。积重难返的大商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急的时刻,这个国家并不需要像他这样被困在忧愁之中、无法突破困境的国王。大商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打破现状、勇往直前的锐气和进取精神。
帝乙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决定与自己的弟弟们进行商议。箕子和比干都是他的弟弟,他们在朝廷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帝乙与他们深入讨论了当前的局势以及应对之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比干表示愿意全心全意地辅佐帝乙,共同为大商的未来努力。然而,箕子对于这个决定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帝乙的计划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商面临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尽管箕子心中有所保留,但在帝乙的耐心劝说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毕竟,作为兄弟,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拯救大商于危难之中。
箕子最为人所知的论断之一,便是关于子受使用象牙筷子的事情。他从这一细节中推断出子受将会导致商朝的灭亡,并多次以此劝谏帝乙。这一论断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子受的行为表示担忧,而箕子的坚持也让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然而,无论箕子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子受似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商朝还是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在商朝灭亡后,箕子率领一部分人出逃,建立了朝鲜。
至于后世的朝鲜是否继承了箕子好妄言的习惯,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箕子的那种作风和执念确实对子孙后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竟,箕子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认可过子受,而传位给子受这件事,对箕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箕子认为自己才应该是王位的继承人。所以说,在他的观念里,整个大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族,都理应归属于他。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将这一切从他手中夺走。而对于比干这个人,他拥有七窍玲珑心,对于帝乙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内心是非常认同的。相比之下,箕子这个人,性格上喜好夸夸其谈、信口胡诌。如果真让这样的人登上王位,恐怕整个大商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毕竟,那四位势力庞大的伯侯所掌控的实力,哪一个是大商能够与之抗衡的呢?要是被人稍微夸赞几句,就飘飘然找不到北,而且还固执己见、死脑筋的话,不被那些伯侯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才怪呢。至于所谓的改革,箕子若能有哪怕半分的进取之心,也不至于在商朝灭亡之后,立刻就像只惊弓之鸟一样仓皇出逃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世居然还尊称他为贤臣,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且说那按照嫡长子继承地位的子受,在其父亲帝乙进行政治改革之后,处境愈发艰难。他不仅不受自己的两个哥哥待见,甚至还遭到了他们的排挤与迫害。这两个哥哥为了争夺王位,竟然不惜联络外臣,尤其是西伯侯姬昌,一起密谋叛国出逃之事。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朝中的太师和少师勾结,妄图里应外合,推翻商朝的统治。而在叛国之前,他们也并未消停,直接参与了三监之乱,给大商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混乱。
当商朝最终灭亡之时,子受出城迎战,本想拼死一搏,却不想遭受了反戈一击。而他的两位哥哥微子启和微仲衍,更是在这关键时刻落井下石,毫不留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商灭之后,微仲衍竟然转头投靠了大周,并承继了大商的太庙,被封于宋国。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使得帝乙的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但同时也成就了帝辛。
尽管大商已如大厦将倾,但帝辛却在这绝境之中上演了一场绝对史诗级的反杀。他以牺牲大商为代价,成功断绝了整个洪荒世界最大的威胁——鸿钧。
子受面对这样内忧外患的大商,没有半分退缩,自从从帝乙手上接过人皇剑开始,他的眼前就只有一条路,一条杀穿整个洪荒的血路。他没有选择,因为整个天下大商的权柄其实已经旁落,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出商都,居天下中的大商也就是四战之地的意思,在四大伯侯的默许下,不断有叛乱的消息传进商都,但是却是都在四大伯侯刻意选择的远离商都的地界,因此,帝乙甚至还要因为他们征不臣而不断奖赏,当他们战事受挫时则需要居中调度资源给他们,以免让叛乱成燎原之势,弄得一发不可收拾,反而堕了大商的国运。这种里外里都大出血的模式,在帝辛上位之后就直接终止了。
号称可以‘托梁换柱’的子受开始广罗人才,从底层选拔了费仲、尤诨、恶来等人,更是下令禁绝人牲制度,保留人族人口的举措更是不胜枚举。之后更是堪舆形胜,定都朝歌,从四战之地的殷,转战到西靠太行山,东临淇河朝歌,形成依山傍水的军事防御格局,又能借助借助淇河连通黄河北岸水系,陆路通达四方,达成交通便利的优势。更能够收拢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完成对于自给自足的四民构建。
之后选择截教闻仲为太师,建立组建军队,开始朝北海发难,以‘为人族而战’的口号裹挟四大伯侯,要求他们发兵共讨北海。这一招连削带打的出兵,重整了大商的国运,让四大伯侯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件事,倒不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灭了大商,他们四者相互忌惮而已。这种阳谋级别的策略让帝辛抓回大权,但是仇恨的种子也在这一刻被种下,各种阳奉阴违的事情层出不穷,致使闻仲征讨的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才彻底平了北海之乱,其中闪烁期间的所谓七十二路反军就是四大伯侯的手笔。不然北海严寒之地,这七十二路反军连吃饭都是问题。
作为帝辛之师,闻仲并没有急着平叛,反而将大军的推进按照一步一停的节奏进行着最为严酷的扫荡模式,彻底断绝敢以冒头的势力。这种来多少杀多少的冷酷,让四大伯侯消停了很长时间,这种摧枯拉朽更是震慑了所有小国的野心,让整个大商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
早前一些,极光对岸的天庭,此刻迎来了童子最得意的笑声,因为,就在不久之前,鸿钧出关了,第一件事当然是要他详细讲述一下现在的局势。鸿钧最后给出的消息是炸裂的,因为,新的量劫将起,他将成为此次量劫接受战力品德既得利益者,这如何能够不让他发狂?
于此同时,众圣和鸿钧齐聚紫霄宫,开始商谈封神量劫的事情,鸿钧看着一个个如同木雕一样的三清、西方二圣、女娲,心中的无名火就压不住。总之这个恶人他是逃不掉了,因此开始对着众人说道:“巫妖量劫过去无数年了,而今洪荒劫气横生,玄门仙神不修功德,肆意妄为,将有大劫降临,以完杀劫,各位可有话说?”
太上无言,元始无语,通天闭目,女娲心不在焉,只有西方二圣开始捧鸿钧臭脚说道:“师尊,但凡量劫哪一次不是尸横遍野?还求师尊垂怜,我西方教贫瘠,可遭不住啊!”
鸿钧直接忽略二圣之言,点名太上说道:“太上,你道如何?”
太上避无可避,说道:“师尊不知此次量劫将应在何处?”
鸿钧看着太上,到现在他对太上的观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绝地通天那一役实在过于惊艳,又让他对太上保有十二分的警惕,因此说道:“天命归周!”
太上哑然,摇头不语,算是混过去了。
鸿钧见气氛再次陷入沉默说道:“今天庭已立,但是神位不全,此次量劫也可作为天庭补充之用,只要保留真灵不灭,可入封神榜,成就神位入天庭,补全周泰你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后天运其常,如何?”
众圣不语,西方二圣却是再次出言说道:“我西方教弟子德行浅薄,就不与诸位争斗神位了。”
太上看着无耻的二圣,拢了拢袖子说道:“此次量劫应在人族身上,怕是难以凑齐神位,既然师尊已有计较,还请明示!”
西方二圣的话等同于同意了鸿钧的提案,他们要是此刻跳出来反对,相信等待他们的绝对不会是和颜悦色,太上作为大师兄不得不出演缓和,但是太上的心中已有决断,此劫即是死劫,是他们和鸿钧的死劫!他们已经没了半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