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休养生息,新局暗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齐国求和、赵国归好、瀚国威慑匈奴之后,天下局势暂时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楚尘深知,历经多年战乱,各国百姓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于是,他决定在楚国以及受楚国影响的地区大力推行一系列恢复民生的政策。
在农业方面,楚国设立了专门的农官机构,负责指导农民种植新作物品种,推广先进的耕种技术。楚尘下令在各地兴修水利工程,除了加固原有的灌溉渠道,还开凿新的运河,以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在巴蜀地区,新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延伸了分支渠道,使得更多的农田得以受益,原本干旱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这水利工程修得好啊,今年的庄稼肯定又是大丰收!” 一位巴蜀老农站在新修的水渠旁,看着清澈的水流缓缓流入自家农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楚国还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对于新开垦的土地,给予三年的赋税减免。这一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许多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在河东郡,大片曾经因战乱而废弃的土地,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
“以前这里到处是废墟和野草,没想到现在能种上庄稼了。” 一位从外地迁徙而来的农民感慨道。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楚国的工匠们在原有农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新型的铁犁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深耕土地,提高了翻耕的效率。还有一种手摇式的播种机,能够均匀地播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种子。这些新农具在楚国各地推广开来,深受农民的喜爱。
“这新铁犁就是好使,以前一天只能耕半亩地,现在一天能耕两亩了。” 一位楚国农民兴奋地说道。
在商业上,楚国大力发展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随着洛阳到西域商道的逐渐完善,楚国的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等也流入楚国。为了保障商道的安全,楚国联合瀚国、韩国等国,在商道沿途设置了众多的驿站和关卡,配备了专门的护卫队,确保商队能够安全通行。
“自从商道通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以前去西域要走好几个月,现在有了驿站,路上安全多了,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一位楚国商人高兴地说道。
楚国还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大型的商业集市,定期举办贸易活动。这些集市吸引了各国的商人前来交易,热闹非凡。在南阳郡的集市上,来自齐国的海盐、赵国的马匹、韩国的兵器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楚国的商人不仅可以在这里与国内的同行交易,还能与外国商人洽谈生意,拓展商业版图。
“这集市上的东西可真多,各国的玩意儿都能见到。” 一位前来赶集的百姓说道。
同时,楚国放宽了商业政策,降低了商人的赋税,鼓励商人扩大经营规模。对于那些有创新精神和商业头脑的商人,楚国政府还给予奖励和支持。一些楚国商人抓住机会,成立了商业行会,共同制定商业规则,维护商人的权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成立了行会,大家一起商量着做生意,互相帮助,比以前单打独斗强多了。” 一位楚国商业行会的会长说道。
在文化教育方面,楚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楚尘下令在各地修建学校,聘请有学识的人担任教师,教授学生儒家、法家、兵家等各家学说,以及算术、天文、地理等实用知识。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学习的意愿,都可以到学校读书。
“以前我们平民百姓哪有机会读书识字,现在好了,孩子能到学校读书,将来肯定有出息。” 一位楚国平民说道。
楚国还鼓励学术交流,邀请各国的学者前来楚国讲学。在楚国的都城,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辩论会,不同学派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楚国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学习,提升了楚国的文化影响力。
“楚国的学术氛围真是浓厚,在这里能听到不同学派的观点,对我的学识提升很大。” 一位来自赵国的学子说道。
然而,就在楚国积极发展的同时,一些暗流也在悄然涌动。在齐国,虽然经历了战败求和,但国内仍有一部分贵族不甘心失败,他们秘密聚集在一起,谋划着如何恢复齐国的往日辉煌,夺回失去的领土。
“楚国太欺负人了,我们齐国怎能咽下这口气?必须想办法夺回胶东郡,恢复齐国的霸业!” 一位齐国贵族愤怒地说道。
这些贵族与齐国的一些富商勾结,利用他们的财富秘密招募士兵,打造兵器。他们还派使者前往燕国,试图拉拢燕国一起对抗楚国。燕国国君一直对楚国的强大心存忌惮,在齐国使者的游说下,有些心动。
“楚国日益强大,若不加以遏制,燕国恐有危险。齐国愿与燕国结盟,共同对抗楚国。” 齐国使者对燕国国君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燕国国君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意见不一。一部分大臣认为与齐国结盟风险太大,楚国实力雄厚,难以抗衡;而另一部分大臣则认为这是燕国提升地位的机会,若能成功击败楚国,燕国将在天下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楚国虽强,但我们与齐国联合,再加上其他一些对楚国不满的国家,未必不能一战。” 一位主战的燕国大臣说道。
“不可,楚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兵强马壮,我们贸然结盟,恐怕会引火烧身。” 一位主和的大臣反对道。
在燕国犹豫不决的时候,齐国又派人去拉拢魏国。魏国在多年的战乱中一直保持中立,但齐国使者向魏国国君承诺,只要魏国加入对抗楚国的联盟,齐国将帮助魏国夺回被楚国占领的部分土地。魏国国君权衡利弊后,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而是表示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在秦国旧地,虽然司马欣已被平定,但仍有一些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时不时出来骚扰当地百姓,破坏楚国的统治秩序。这些残余势力与齐国的反楚势力暗中勾结,企图里应外合,给楚国制造麻烦。
“我们要等待时机,与齐国的盟友一起行动,推翻楚国的统治,恢复秦国的荣耀。” 一位秦国残余势力的首领说道。
楚国的情报人员察觉到了这些异常情况,迅速将消息汇报给楚尘。楚尘得知后,召集白起、李牧等将领商议对策。
“这些反楚势力竟敢蠢蠢欲动,臣愿率军将他们一网打尽!” 白起愤怒地说道。
李牧也表示:“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我们要先发制人。”
楚尘沉思片刻后说道:“先不要轻举妄动。我们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计划和联盟情况,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和国内治安。对于燕国、魏国等可能被拉拢的国家,我们要通过外交手段,分化他们与齐国的关系。”
于是,楚国一方面加强了对边境的巡逻和防御,增派兵力驻守重要关隘;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燕国、魏国等国,向他们阐述楚国的和平意愿和发展理念,揭露齐国的阴谋。
“楚国一直致力于天下和平,与各国友好相处。齐国为了一己私利,企图挑起战争,只会让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楚国使者对燕国国君说道。
在文化方面,楚国还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燕国、魏国等国的贵族和学者来楚国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楚国的繁荣和文化魅力,增进对楚国的了解和认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