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李,张翻脸(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唐末从军行》最新章节。

冯霸,夏彦博二人,一个出身昭义,一个出身凤翔,若非机缘巧合,二人根本碰不到一起。

可这两人,陈大帅都看不上,于是大手一挥,直接将这两货甩到昭义去给孟方立找麻烦。

万万没想到,冯夏二人的水平还真的可以,居然把孟方立给干垮台了,不过,这两人的命运,也十分的相似。

冯霸是被李罕之在酒宴上袭杀,而夏彦博也是被袁奉韬借口商讨军议所杀,连死法都死的这么像,真可谓是难兄难弟一对。

而夏彦博被杀后,袁奉韬命人携带夏彦博的脑袋,并大军出营,逼迫震慑磁州兵投降。

期间,夏彦博的旧部,也就是昔日跟随他的凤翔老卒,眼看情势不妙,结队遁逃,不过,逃走的毕竟是少数,大致也只有四五百人,余者悉数请降。

在文德二年,六月初,向元振率大军而至,接受了袁奉韬的请降,同时分兵至邢,洺,磁三州,至此,昭义全镇,尽入陈从进之手。

到了现在,天下形势几乎一目了然,陈从进雄据北方,河北之地,除了成德王瑢外,再无敌手。

至于更北边的天德军,陈从进夺取天德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他的注意力,更多是在中原。

说难听些,只要派个使者,说要全包了天德军的粮饷,那陈从进估计天德军防御使李璟详就得上杆子投靠了。

振武军王卞已经是穷的叮当响了,天德军那是比王卞还穷,总兵力拢共就三四千人。

要不是北部草原现在也是一片散沙,而且大唐的威名,在草原上还是有面子,不然的话,就李璟详这点人,早就被草原部族给吞并了。

而向元振在扫平昭义后,遣派信使,急报陈从进,言大军南征,大获全胜,昭义五州之地,皆从大王之命,冯霸,夏彦博身死,李罕之败退河阳,袁奉韬请降。

在详细汇报之后,向元振言自己暂驻昭义,并请大王,尽快定夺决策,大军是否回镇河东,而昭义又该留何人驻守,降兵,降将的安排等等。

随急报一起离开的还有袁奉韬,其实向元振是更希望袁奉韬留下,这样的话,昭义镇内的局势会更稳固。

但奈何袁奉韬一门心思想要见一见陈从进,在他看来,取得武清郡王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

而在另一边,在向元振全取昭义之时,李罕之才刚回到河阳。

此时的李罕之,可谓是凄凄惨惨,残余军卒皆是士气颓丧,毫无斗志。

此番出征时,带了两万马步军,回来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了几十骑。

连好不容易夺下的潞州也丢了,李罕之这一仗打的,简直是亏到裤衩都丢光了。

跑路是一门学问,李罕之这门学问还是学到了精髓,只可惜,跑的再快,回到河阳后,他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李罕之在自己治下,横征暴敛,吃人,劫掠的事,那是数之不尽,好好的一个河阳镇,被他祸祸的不轻。

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回到河阳的李罕之,那是缺钱缺粮,缺人缺兵,缺刀缺甲的,总而言之,就没有什么东西不缺的。

愁眉不展的李罕之,心中是十分忧虑,他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万一向元振杀入河阳,他还真的挡不住。

而李罕之在此时,也不想求援朱全忠,因为他现在的实力衰弱至极,朱全忠进来了,那河阳还能是自己的吗?

朱温此时的力量,并不仅仅是宣武,义成二镇,另夺了天平军的濮,曹二州。

同时,在名义上,李罕之,张全义皆是朱温的附庸,忠武节度使赵犨是朱温的铁杆支持者,供军供粮,而且双方还是儿女亲家。

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其实在地盘的掌控力上,并不如陈从进,当然,这个地盘指的是附庸,比如李罕之,张全义和赵犨。

李罕之眼见自己实力肉眼可见的衰弱,环视四周,自己所能求的,也只剩下结拜兄弟张全义了。

张全义为人勤俭,在洛阳治理有方,洛阳城几乎是一片白地的情况下,在张全义的手中,仓储户口逐渐变的充实。

张全义和李罕之都是武夫出身,但是治理地方却是两个极端,李罕之贪暴蛮横,吃人成性,当然,这也和军中乏食有关。

所以,在李罕之北上昭义之前,便时常向张全义求取军粮及钱帛,张全义起初都慷慨提供,次数多了,张全义也无法如数提供。

而这一次,李罕之更是狮子大开口,索要的数目惊人,钱二十万贯,粮米五十万石,另有弓,矢,刀,枪,甲,盾等一系列的军用物资。

这样的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在李罕之的角度上,这却是正常的事,其一,二人是歃血为盟的兄弟,其二,论地位,二人在诸葛爽时期,李罕之就是张全义的上级。

虽然现在大家都当朱温是老大,但是李罕之的内心中,却仍然带着将张全义视为小弟的想法。

只是这一次,李罕之要失望了,面对李罕之的索求,张全义给的钱粮兵甲并不足数,大致上只有一半的数目。

这个举动,可把李罕之给气坏了,其怒气冲冲而言道:“张全义竖子,昔日,吾为上将,汝为裨校,今日看某兵败昭义,便敢阳奉阴违,视吾如无物,敢违吾命,慢吾威耶?”

李罕之大怒之下,将洛阳的运粮官,就地杖责,直打的血肉模样,方才气消。

随后,李罕之让这个无辜挨打的运粮官回返洛阳,告诉张全义,让他尽快凑足军需,他要重整军备,再攻昭义。

而当消息传至洛阳时,张全义手下将士都愤愤不平,极为恼怒,纷纷劝说张全义,言:“欲壑难填,昨日索粮,明日索钱,洛阳百废待兴,又岂有余钱赠之。”

张全义内心也对李罕之极为不满,对于李罕之再度索粮的要求,他已决定,拒绝李罕之,如今的李罕之,丧败失军,却仍狂妄自大,他张全义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