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集:品牌形象打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山间月升:一间民宿的品牌诞生记
陈默站在莫干山的晨雾里,看着那座爬满青藤的老宅院,忽然觉得手里的考察笔记变得轻飘飘的。三个月前他还在二手车展厅里和客户讨价还价,此刻却对着黛瓦白墙的飞檐出神——这座民国时期的老宅像位沉默的老者,青砖缝里嵌着的不仅是岁月,还有他关于"不一样的住宿"的全部想象。
"陈总,设计师团队把第三版方案发过来了。"助理小林的声音把他拽回现实。他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些交错的古今元素,忽然抬头问:"我们到底想让客人在这里找到什么?"
小林愣住了。团队里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轻老板不按常理出牌,从新能源二手车跨界到民宿,每次开会都要抛出几个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晨雾漫过石阶,陈默望着远处竹林间漏下的光斑,忽然笑了:"我要的不是又一个网红打卡点,是能让人想起'月出惊山鸟'的地方。"
一、名字里的光阴
品牌策划会开在临时租下的农舍里,墙上贴满了各地民宿的Logo和宣传语。营销总监周姐把打印好的命名方案推到桌中央,纸页边缘已经被反复翻阅得卷了毛边。
"备选名单有三十七个,我们筛选出五个方向。"周姐推了推眼镜,"传统风的有'莫干山居',文艺范的有'竹影留白',还有结合地理位置的'翠谷别院'..."
陈默的手指在名单上滑动,忽然停在某一行。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月升"两个字上,他想起考察时无数个清晨,都是被山间的第一缕月光唤醒的。老宅院背靠的山脊线在月夜下像条沉睡的龙,月光漫过瓦当的瞬间,整座山仿佛都醒了过来。
"就叫'月升'。"他敲了敲桌面,"不是升起的升,是生活的生。"
团队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即爆发出细碎的讨论声。设计师小张忽然站起来,在白板上画了个简笔画:一轮弯月依偎着马头墙的轮廓,月牙的弧度正好和飞檐重合。"月是光阴,生是烟火,"他指着画解释,"客人来这里,不就是找这份动静相宜吗?"
接下来的两周,"月升"两个字被反复拆解、重组。他们查阅了《莫干山志》,发现民国时期这里确有位擅长画月的隐士;走访了村里的老人,听他们讲那些关于山月的民间故事。最终确定的字体融合了隶书的古朴与行书的灵动,"月"字的撇捺化作两道山影,"升"字的最后一竖延伸成阶前的竹篱。
商标注册那天,陈默特意去了趟老宅院。工匠们正在修复雕花窗棂,木屑混着松脂的香气漫在空气里。他摸了摸门楣上那块即将被月光照亮的匾额位置,忽然明白所谓品牌,不过是把心里的光,变成能被更多人看见的模样。
二、标识里的山水
小张把设计稿铺在会议室长桌上时,窗外正下着入梅后的第一场雨。七套标识方案用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分装着,最上面那套的封面已经被雨水洇出浅痕。
"核心是要解决两个问题,"陈默拿起那套被雨淋湿的方案,"怎么让人一眼认出这是莫干山的月升,而不是别处的?"
第一版方案走极简路线,纯白背景上只有弯月和瓦当的剪影。市场部的实习生小李觉得好看,周姐却摇着头:"放在OTA平台上会被淹没的。"第二版加入了竹林元素,却显得杂乱;第三版用了水墨风格,又担心年轻人不喜欢。
争论到第七天,陈默带着团队去了后山。雨后的竹林里满是湿漉漉的绿意,阳光穿过叶隙在青石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他指着一处被雨水冲刷过的石壁,那里天然形成的纹路竟像极了"月升"二字的轮廓,旁边还顽强地冒出几株野菊。
"我们一直想把山水装进标识里,其实山水早就帮我们设计好了。"陈默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你看这山的曲线,这水的流向,还有这些不经意冒出来的生机。"
最终定稿的标识像幅微型山水画:左侧是简化的马头墙轮廓,右侧以莫干山主峰为背景,一轮新月从山脊线升起,月光化作三道弧线,分别代表庭院里的三棵百年银杏。最妙的是右下角那抹淡金,设计师用渐变手法模拟了夕阳未落、新月已升的瞬间——那是莫干山特有的"日月同辉"景象。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色调,小张带着色卡跑了七趟山。清晨的雾白、正午的竹青、黄昏的赭石、月夜的靛蓝...最后选定的主色是"山岚灰",印刷时特意加入了15%的珠光粉,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色泽变化,像极了山间光影的流动。
第一次看到实物样品时,是在村口的小打印店。老板用普通油墨印出来的标识显得呆板,陈默却盯着那张纸笑了:"你看,连机器都知道,真正的山水是印不出来的,得让人自己去感受。"那天下午,他们决定在所有宣传物料上留出15%的留白,"给客人的想象留点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口号里的温度
宣传口号的征集令发出去三天,邮箱里塞满了各种矫情的句子。"枕月而眠,逐光而行"太过文艺,"莫干山最美民宿"又太直白,有个匿名邮件发来"一次月升,一生难忘",被周姐批注"像保健品广告"。
陈默把所有口号打印出来,贴满了会议室的整面墙。团队成员每人手里拿着三枚磁贴,把最心仪的句子标出来。投票结束后,"月升有信,山水待君"得票最高,却让陈默皱起了眉。
"我们不是在做景区,是在做家。"他撕下那张纸条,"客人来这里不是为了看风景,是为了找个能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