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试镜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选秀逆袭从祭天剧本成为C位出道》最新章节。
在顾胤打招呼的同时,这几位在场的评审团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各自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盘算。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顾胤在娱乐圈的发展可以说顺风顺水。
他在短期内获取资源的“加速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那一群很能打的粉丝。
粉丝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公司更为坚实的后盾,是他在娱乐圈起步的立身之本,也是根本支撑。
顾胤作为一个偶像团队出道的成员,在团队资源分配不均、自身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不仅没受到不利的影响,还出现比其他队员更火的现象,究其本质,粉丝基础是关键因素。
粉丝基础就是他最核心抗压的资产,可以说也让他有能力横跨不同年龄阶层,去碰触与自身年龄不符的角色。
因为在娱乐圈,市场逻辑遵循商业价值优先于角色适配的原则。
行业趋势更是如此,资本投资必然追求回报,这就使得流量演员更容易获得大Ip、高投资项目的青睐,尤其是在商业片领域。
如今盛行的拼盘模式,也印证了“流量拼盘”就是一种商业惯性。
如果顾胤表示愿意接拍青春片或偶像剧,那么递到他手中的剧本只会数不胜数。
自然,行业里相关的资源也会随之向他倾斜。
这也就为什么即便邱狄明确拒绝顾胤,仍有许多人私下里劝说他重新考虑。
因为在他们看来,顾胤能带来可观的未来收益。
邱狄自认为是因为顾胤有演技才改变态度,但其他人并不在意他的想法。
《生死门》虽说是一本热门小说改编的项目,但按照市场的局限性。
即便一群纯演技派演员出演,但前提是缺乏流量基础时,影片在Ip初期开始就会面临关注度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在没出钱的前提下或者是宣传不及时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广。
即使最终的影片质量过硬,也可能因“无人知晓”而扑街。
这个年头,有太多大热Ip因宣传不足而悄然扑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初期关注度缺失就是很容易被市场忽视。
有人会说,商业大片不会缺少宣发力度,且不说宣发资金的巨大消耗有多少。
只一点,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量的宣发投入都比不上一个流量演员加入所带来的效益。
头部流量艺人能够迅速撬动宣发势能,这是流量驱动机制下难以改变的现状。
顾胤完全符合投资方和剧组的需求。
他既有流量,演技也得到认可,而且不是那种喜欢滥用特权、干扰创作、缺乏职业素养的作妖型艺人。
投资方看到走进来的顾胤,心里就踏实了一半,可以说项目已经有了基础成功率。
只要顾胤的演技真如业内所传,项目就能实现高回报率。
这也是顾胤一进入试镜场地,众人就齐刷刷投来目光,并回以招呼的原因。
顾胤,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啊!
双方打过招呼后,顾胤按照惯例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后便拿到了第一个试镜片段。
顾胤将视线从导演脸上移开,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纸张,一时有些怀疑这次试镜是不是常虹联系剧组为他开了后门。
毕竟她真的很看好《生死门》这个本子。
怎么说呢,因为这个试镜片段,可以说是“开卷考”了。
《生死门》剧组除了提供试镜角色的基础资料外,还给出了由片段组成的剧本,也就是说它既不是完整的,更不是连贯的。
可以说就是个从侧面帮助演员更深入了解试镜角色性格的片段。
但今天的考题,这个知青时期的片段,偏偏就是剧组给的片段之一。
顾胤其实想多了,事实并非如他所想。
这实际上是邱狄为他们设下的明牌陷阱。
邱狄就像是把剧本明明白白地摊在了几人面前,至于大家有没有依据剧本认真准备,有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那就全看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认知错位效应的体现。很多人都认为试镜就是现场考验临时反应和天赋,会拿一个全新的片段进行即兴考核。
然而邱狄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拿他之前给过的剧本进行表演考核,就像把考试题摆在了台面上,只看谁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开后门,只不过这个开后门也是为秦兴和柳渊而开。
回到试镜片段上,按照片段对应书中的情节,这个部分就是草原上的知青点在举行露天联欢会。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广袤的草野上,篝火旁,有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知青们围聚在一起。
片段里的另一个人,“丁思甜”则是在人群中央表演。
在书中,丁思甜是知青点里的文艺骨干。
此时,小助理扮演的她,要表演的就是她坐在人群中央的木箱上,准备拉手风琴。
而胡八一在这个关键节点,是要当一个人工信鸽,等丁思甜表演结束后,送上王凯旋托付的情诗,替王凯旋向丁思甜表白。
这个情节其实是胡八一这个角色性格的重要延伸,道出了胡八一为什么从最初那个带着些许痞气的年轻知青,逐渐变成了一个颓废逃避、却又执念深重的人,同时也为他后期的情感释放做铺垫。
因为最初的他,在面对喜欢的人时,那份情感是青涩而纯粹的。而顾胤要演的就是,要能从他的动作、眼神中,透露出那个年代里,情感表达中的明显克制与慌乱,因为他们之间一直藏着那句未曾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我准备好了。”顾胤将那张片段,攥在手里,把它充当王凯旋托付的情书。
听到这句话,小助理就走到了场地中央,准备作为“丁思甜”的身份来给顾胤搭戏。
顾胤看了看对方选定的位置,开口道:“胡老师,能麻烦你的座位向右挪动45度吗?对,这样你也能看到我这里。”
不然,小助理是直面对评审团了,可如果不调整位置,顾胤就要背对评审团了。
现在挪动后,这个距离让三方都能看清彼此。
顾胤选定的位置距离小助理不到两米的地方,评委团可以将他的表演细节看得一清二楚。
邱狄看到顾胤的位置调整,放下了手中的笔,认真看他的表演。
试镜正式开始。
小助理坐下后,顾胤也进入了角色状态。
“丁思甜”开始拉动琴键,尽管发出的声音像漏气的风箱,断断续续地发出“呼哧 - 呼哧”的声响,虽然很难听,但小助理依旧敬业地抬起头,脸上挂着微笑。
“呼哧 - 呼哧”声响起的时,顾胤的目光迅速从手中的诗稿上移开,下意识地投向了丁思甜的手风琴。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的眼睛慢慢移向丁思甜的侧脸,短暂地停留在她的发梢上。
顾胤故意放缓眨眼的频率,来营造出电影文学里那种“时间凝固”。
但很快,他又垂下了眼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慌乱——他像个偷了糖的孩子,既想再多看一眼,又害怕被发现。
当“丁思甜”用余光扫过来时,他又一次仓促地垂眼,假装整理衣角。
顾胤的第一个片段,就在这“我知道你在看我”中结束。
起身的小助理反而显得有些别扭,脸颊泛起了一抹红晕的站了起来,这模样惹得评审团一片笑声。
“不得了,咱们小胡现在也进状态了!在拉琴键的时候,还晓得用余光去瞥顾胤,不是大咧咧的看过去了,这不搭戏的感觉一下子就有了。”看好顾胤的投资代表在一旁评价道。
“没办法呀,对面老是偷看她的那位太出众了,小胡都不好意思啦。”制片人笑着调侃道,这话一出,周围这群人又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了。
见小胡转过头来看自己,顾胤笑了下,出声道:“胡老师是邱导的助理,自然是演得好!”
“哈哈哈哈,都好都好。”
而几个技术评估团的成员,目光也不自觉地落在了顾胤身上,她们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着些什么。
顾胤确实很适合知青时期的形象了,他这一连串细节,都让邱狄眼前为之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