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集:市集的新活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老周和陈叔对视一眼,都愣了。老周先反应过来:“对啊!我这油饼确实干,配着米糕正好。”陈叔也笑了:“我这米糕甜,就着面汤吃,不齁嗓子。”
两人立刻动手,把摊子往中间挪了挪,老周还在油饼摊前挂了个牌子:“买油饼送米糕”,陈叔也在米糕摊前挂了个牌子:“买米糕送面汤”。没过多久,就有客人过来,一下子买了油饼和米糕,吃得津津有味:“这样配着吃,真舒服!”
秦斩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系统界面又弹出提示:“市集商户自主合作模式启动,跨地域商品组合销售率提升30%,客单价增长25%。”他笑着点头,转身继续往前走。
市集的中段,有个卖农具的摊子,摊主是个中年汉子,叫赵铁。他的摊子上,摆着楚地的曲辕犁,也有咸阳的直辕犁。一个农夫正拿着曲辕犁,疑惑地问:“这犁跟咱咸阳的不一样,好用吗?”
赵铁拿起曲辕犁,演示给农夫看:“客官您瞧,这曲辕犁的辕是弯的,转弯方便,还能深耕,适合咱关中的黑土地。之前我只卖直辕犁,没人问,现在按将军说的,把楚地的犁带来,每天都能卖出去好几把。”
农夫试了试曲辕犁,果然轻便:“我买一把!正好家里的犁该换了。”
赵铁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打包一边说:“您放心,这犁要是不好用,您随时来找我。我还跟楚地的铁匠铺约好了,要是零件坏了,随时能换。”
秦斩走过去,拍了拍赵铁的肩膀:“做得不错,把楚地的好东西带来,还解决了售后问题。”
赵铁挠了挠头:“都是将军的主意好。之前官差不让我卖外地的犁,说‘不符合模板’,结果我这摊子差点开不下去。现在好了,想卖什么就卖什么,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
不知不觉,日头已升到半空,市集里的人越来越多。秦斩走到市集的尽头,那里有个小茶馆,茶馆的掌柜是个老者,叫苏翁。苏翁的茶馆里,不仅卖咸阳的茶,还卖楚地的桑椹茶、岭南的荔枝茶。
秦斩走进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苏翁过来倒茶,笑着问:“将军今日怎么有空来喝茶?”
“来看看市集的情况。”秦斩喝了口桑椹茶,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苏翁这茶馆,也有楚地的特色。”
苏翁叹了口气:“之前官差让我只卖咸阳的茶,说‘外地茶不正宗’,结果茶馆没几个人来。后来按您说的,加了楚地的桑椹茶,来的人就多了。好多客人说,喝着桑椹茶,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摘桑椹的日子。”
秦斩看着窗外的市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卖水果的王二还在给客人称梨,李婶的桑椹糕摊前依旧排着队,阿绣正给西域商人打包织锦,老周和陈叔的摊子前,客人正拿着油饼和米糕吃得开心,赵铁的农具摊前,又有几个农夫在看曲辕犁。
系统界面再次弹出提示:“咸阳市集综合评分提升至95分,其中‘地域融合度’98分,‘商户幸福感’96分,‘消费者满意度’97分,成为大秦首个‘灵活经营示范市集’。”
秦斩放下茶杯,心里一阵暖意。他想起在楚地时,李婶说过“民生不是死规矩,是活日子”,如今在咸阳,这句话也应验了。楚地的桑椹糕、织锦、曲辕犁,跟咸阳的油饼、面食、直辕犁,在这市集里相遇、融合,变成了更鲜活的日子。
这时,李婶提着个竹篮走进茶馆,里面装着刚做好的桑椹糕:“将军,我给您送糕来了。对了,我那分店的装修快好了,到时候请您去尝尝新做的‘秦楚合璧糕’,用咸阳的蜜和楚地的桑椹做的,保准好吃!”
秦斩笑着点头:“好,我一定去。”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落在李婶的竹篮上,也落在茶馆的茶桌上。咸阳市集的热闹声,混着桑椹糕的甜香、油饼的酥脆香、织锦的丝线香,在空气里散开,像一首关于“融合”的歌,轻轻唱着——楚风入秦土,日子越来越红火。
接下来的日子里,市集里的新鲜事越来越多。阿绣的织锦摊旁,多了个咸阳的绣娘,两人一起织“秦楚合璧纹”;赵铁的农具摊,开始卖楚地的镰刀和咸阳的锄头,还办了个“农具使用培训班”,教农夫怎么用新农具;老周和陈叔,干脆合开了个小铺子,叫“秦楚小吃铺”,卖的油饼配米糕、臊子面配桑椹糕,成了市集里的招牌。
秦斩偶尔还会来市集逛,有时是看李婶的分店开业,有时是帮阿绣解决西域商人的订单问题,有时只是坐在苏翁的茶馆里,喝着桑椹茶,看着市集里的人来人往。他知道,楚地的味道,不仅在咸阳扎了根,还长出了新的芽,而这,就是最好的“郡治典范”——不是写在纸上的规矩,是刻在百姓心里的好日子。
有一天,秦始皇也听说了咸阳市集的事,特意微服来逛。他走到李婶的分店,尝了“秦楚合璧糕”,又走到阿绣的织锦摊,看了“秦楚合璧纹”,最后对秦斩说:“你做得好。大秦的天下,不是只有一种样子,各郡有各郡的特色,融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秦。”
秦斩躬身行礼:“陛下所言极是。民生如市集,灵活经营,保留特色,才能长久红火。”
那天的咸阳市集,夕阳格外美。木牌上的“灵活经营,保留地方特色,公平秤与地方习俗结合”十八个字,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最好的治理,是让日子活起来,让百姓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