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陈皮碎落进谁家灶(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韶华》最新章节。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过瓦刀,在他的指点下,叮叮当当地调整起那些碎砖的位置。

很快,一条顺畅的、虽然依旧歪斜但效率极高的导流槽出现在沟边,积水被有序地引入了下水道。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制服的城管巡查至此,眉头紧锁,显然是打算将这“违章建筑”拆除。

可他走到近前,看到的却不是混乱,而是几个孩子专注协作的身影,以及那条被驯服得异常温顺的水流。

他驻足良久,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沈建国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回屋给自己沏了杯热茶。

沈星河正从楼上下来,他便端着茶杯,状似随意地说道:“你小时候也这么玩过,在墙根底下挖沟。那时候,我还骂你瞎胡闹,差点拿藤条抽你。”

沈星河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知道,父亲懂了。

真正的秩序,从来不是靠严厉的禁止和统一的规划建立的,它诞生于一次次的试错,以及对这种试错的宽容之中。

午后,天色愈发阴沉,闷雷在云层深处滚动。

晾晒的衣物再次成了难题。

家家户户的阳台和窗外都挂着湿漉漉的衣服,拧得出水来。

沈星河从杂物间找出几根废弃的晾衣架铁丝,走到屋檐下,三两下便将它们弯曲、固定,做成了一个个向外伸出的弧形挂架。

这样一来,衣物之间便有了空隙,能最大程度地通风散湿。

他做完便去药铺里忙活了。

傍晚时分,当他冒雨归家,抬头的一瞬间,竟愣在了原地。

整条巷子的屋檐下、阳台上,都出现了与他所做之物相似的结构。

有的用的是更粗的铜丝,缠绕得颇有几分艺术感;有的用的是两根小木棍和麻绳,拼接得质朴而牢固。

形态各异,功能却出奇地一致。

楼上的王大娘探出头来,热情地朝他打招呼:“小沈啊,你那个‘雨架子’可真灵光!这下衣服干得快多啦!”

他怔住了。

他从未给那东西起过名字,可“雨架子”这个称呼,此刻听起来却像是流传了多年的老话,自然而然地从王大娘口中说了出来。

一个无心的举动,又一次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被巷子接纳、命名,并最终化为了集体生活的一部分。

夜深了,雷声渐歇,暴雨却如约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瓦片上,连成一片。

巷子地势最低洼的李家门前,积水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沈星河心中一紧,披上外衣便要出门巡视。

可当他推开一条门缝向外望去,却发现自己又一次“迟到”了。

李家门口,早已用装满沙土的米袋堆起了简易的防洪堤。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赵师傅,正带着他女儿和两个半大小子,用木板在水中引导着水流的方向。

女孩的声音清脆而镇定,指挥着两个少年:“这边垫高一点,水要往东边那个排水口引!我爸讲过,每次发大水之前都有征兆的——墙角的青苔颜色会变深,屋檐下的蚂蚁也会搬家。”

沈星河准备迈出去的脚,悄然后退,整个人都藏进了门后的阴影里。

他静静地听着,那句关于青苔和蚂蚁的预兆,是他几年前对赵师傅提过的一嘴。

如今,它已经变成了“我爸讲过”的家传智慧。

他不再是那个发出预警的人,而成了那段话里被转述的一个模糊的名字,甚至连名字都已被省略。

那一刻,他忽然彻底明白了。

他像一个将种子撒遍土地的农夫,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开始自己生长,自己开花,自己结果。

他的任务,或许已经完成了。

他转身回屋,将门扉轻轻合上,动作轻柔得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土地上正在悄然生长的、属于它自己的自觉。

然而,雨势并未随着他的退让而温柔分毫。

当他背靠着门板,在黑暗中静立时,耳边传来的已不再是雨点敲打万物的清脆,而是一种沉闷的、持续不断的撞击声,仿佛巷子外那条平日温顺的护城河,正用整个身体一下一下地冲撞着古老的闸门。

巷子的呼吸,在顷刻间变得粗重而急促。

沈星河闭上眼,他仿佛听懂了这水中传来的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带着古老蛮荒之力的咆哮,那是南风巷从未面对过的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