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乌鸦传信·宫墙暗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庶女:携史纠错系统破局》最新章节。

苏婉儿回到内室时,袖中的信封已被体温焐得温热。

她反手闩上木门,炭盆里的红炭噼啪炸响,映得窗纸上的雪影忽明忽暗。

指尖刚触到封口的乌鸦墨迹,系统忽然发出轻响——不是常见的唐韵值提示,倒像古玉相撞的清吟。

她心头一跳,这是系统检测到重大事件的征兆。

"撕拉"一声,信封裂开细口。

展开的信笺带着股陈墨味,字迹歪斜却有力:"陛下密令杨钊、玉奴收拾细软,五日后辰时西出延平门。

太子若不速决,恐失长安人心。"最后几个字洇了墨,像是笔尖重重顿下的。

她的手指猛地收紧,信笺在掌心皱成团。

上一世读《旧唐书》时,记得玄宗是在天宝十五载六月仓皇入蜀,如今不过天宝十一载冬,竟提前了四年?

若皇帝此时西逃,平叛大军的粮草调度全成空话,河北百姓刚燃起的抗叛心火会彻底熄灭——更可怕的是,太子李亨若不能及时阻止,日后继位时的正统性将大打折扣。

"咚咚。"门外传来暗卫压低的声音:"王御史和杜员外郎到了。"

苏婉儿深吸一口气,将信笺展平按在案上,又取过茶盏泼了点水,等墨迹晕开成自然褶皱才开口:"请进。"

门帘掀起时带起一阵冷风,王敬之裹着玄色官服当先跨进来,肩头落着未掸尽的雪粒:"苏娘子急召,可是出了大事?"他话音未落,目光扫过案上信笺,瞳孔骤缩,"这是..."

杜鸿渐随后进来,手按腰间鱼符,见王敬之神情,也快步上前。

三人的影子在墙上叠成一片,像三柄并排的剑。

"陛下要西逃。"苏婉儿直截了当,指尖点在"五日后"三个字上,"消息来源不明,但能避开影卫耳目送到我手里,必是知晓我们在布局的人。"

王敬之的指节叩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当务之急是阻止圣驾离京!

末将有个主意——调五千影卫假扮叛军,连夜奔袭骊山行宫,制造被包围的假象。

陛下最怕死,保准不敢再挪步!"

"荒唐!"杜鸿渐眉心拧成川字,"骊山离长安三十里,五千人奔袭的动静能惊飞半城乌鸦。

若被杨国忠的人察觉,反咬我们意图逼宫,太子的处境更危!"他伸手按住王敬之要拍案的手,"王兄忘了?

上月右相刚以'私调府兵'为由,参了陈玄礼二十本?"

苏婉儿垂眸盯着炭盆里跳动的火星,系统的地理沙盘在她意识里自动展开。

青白色雾气中,骊山行宫的轮廓逐渐清晰,周围的山径、密林、溪流一一浮现。

她指尖轻轻点在沙盘东侧的桃林:"王御史带三百轻骑,走这条溪谷小道。"雾气里立刻弹出数据:"溪谷宽丈二,可容单骑,晨雾起时可见度不足十步。"

"三百人?"王敬之挑眉。

"够了。"苏婉儿抬眼,眼底有寒芒流转,"再让影卫在长安西市散布流言,说'安禄山派了二十名死士混进行宫'。

陛下最怕刺客,当年李林甫重病时,他连含元殿的窗户都要封三层。"她转向杜鸿渐,"杜郎担心的恐慌,由我来堵——我明日入宫见太子,献《天时策》。"

"《天时策》?"杜鸿渐眼神微动,他是太子心腹,自然知道太子最近为人心浮动发愁。

"策中要写:长安是天下人心所系,陛下若走,河北义军会以为朝廷弃他们于不顾,届时叛军再散布'唐帝已降'的谣言..."苏婉儿顿了顿,声音放轻,"再提一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府的玄甲军也是守着宫城,才得了天下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