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禹迹探骊(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京城寻宝记》最新章节。

"什么玩意儿?"那人警觉地问。

"可能是野猪,"另一个声音回答,"小心点,那畜生凶得很。"

脚步声渐渐远去,那几个人似乎被假想的野猪引开了。我们长舒一口气,但不敢大意,又等了十几分钟,确认外面确实没人了,才敢说话。

"得赶紧想个办法,"老邻居忧心忡忡地说,"这些人不会轻易放弃。"

老张提议:"要不我们先把东西转移?"

"不行,"老邻居摇头,"这么多青铜器,我们四个人根本搬不动。再说,贸然移动可能造成损坏。"

小栓突然说:"俺有个主意。村里有个退休的老支书,为人正直,在镇上也有关系。不如告诉他,让他联系文物部门?"

我们商量了一会儿,觉得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这些青铜器太珍贵,不应该由私人占有。老邻居拍了照片,记下每件文物的位置和特征,然后我们小心翼翼地退出石室,尽量恢复入口的原状。

回村的路上,我们专挑隐蔽的小径,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快到村口时,小栓让我们躲在玉米地里,他先去探探路。

"安全了,"几分钟后小栓回来报告,"那帮人没在村里。"

我们直奔老支书家。老支书姓马,七十多岁,精神矍铄。听完我们的讲述,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我这就给县文化局打电话,"马支书说,"你们先回去休息,别声张。"

回到赵奶奶家,我们才真正放松下来。赵奶奶见我们一身泥一身汗,赶紧烧水让我们洗澡。洗完澡,我们坐在院子里喝茶,讨论今天的发现。

"那套编钟,"老邻居眼睛发亮,"如果我没看错,应该是西周中期的,全国现存的完整编钟不超过五套。还有那几个鼎,看形制和纹饰,至少是一级文物。"

老张咂摸着嘴里的茶:"就这么上交了,不可惜吗?"

"话不能这么说,"老邻居正色道,"这些东西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我们能发现它们,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我点点头:"再说,私自倒卖一级文物是犯法的。咱们开店归开店,违法的事不能干。"

老张挠挠头:"我就随口一说。其实我也明白,这些东西太珍贵,不是咱们小店能消化的。"

正说着,院门被推开,马支书带着两个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

"这二位是县文物局的同志,"马支书介绍道,"他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发现的情况。"

文物局的人详细询问了石室的位置和里面的文物情况。当他们看到老邻居拍的照片时,眼睛都直了。

"这...这确实是重大发现!"年长的那位激动地说,"我们需要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救性发掘。"

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明天一早就进山,同时联系派出所派人保护现场,防止文物被盗。

晚饭后,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赵奶奶端出一盘刚摘的沙河辛西瓜,红瓤黑子,甜得让人眯眼。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传来几声犬吠。

"明天咱们干嘛?"老张啃着西瓜问。

老邻居想了想:"文物局的人接手了,咱们就不用操心了。我想去趟县城图书馆,查查那本《禹城水经》的资料。"

小栓蹲在门槛上,突然说:"几位叔,你们说...那帮人会不会再来找麻烦?"

老张拍拍他的肩膀:"放心,有警察在呢。再说,你张叔我可不是吃素的!"

我们都笑了,但心里都明白,赵四眼那伙人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现在他们知道我们手上有藏宝图,肯定会想方设法弄到手。

夜深了,我们回到房间。老邻居就着台灯的光,再次研究那幅绢布地图。突然,他轻呼一声:"你们看!"

我们凑过去,只见他在灯光下发现地图边缘有一行几乎褪色的小字:"白塔之下,另有洞天"。

"白塔?"我回忆了一下,"是不是周老师提过的那个白塔寺?"

老邻居点点头,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明天去完图书馆,咱们得去白塔寺看看!"

此时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将清冷的光辉洒在赵家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