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列颠空战第二阶段(1940年8月13日—9月6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一战,二战风云》最新章节。

- 定向微波攻击:开发"柏林"微波发射器,尝试烧毁雷达接收管

(二)英军的反制创新

- 雷达频率跳变:将Chain Home雷达频率从28MHz改为48MHz,规避德军干扰

- 移动雷达部署:制造12辆雷达拖车,每6小时更换阵地

- 诱饵雷达站:在肯特郡设置3座假雷达站,消耗德军炸弹

(三)关键技术数据

技术类别 德军进展 英军反制

雷达定位精度 误差从5公里缩小至2公里 启用雷达加密系统

干扰效率 8月24日使3座雷达失效2小时 9月1日恢复全部功能

微波功率 达到500千瓦 加装雷达防护罩

四、战略误判与体系韧性

(一)德军的情报失误

- 雷达修复低估:德军侦察机拍摄到损毁雷达站,误以为需一周修复,实际英军使用预制件4小时完成替换

- 机场韧性误判:认为混凝土跑道被炸毁后需5天修复,未料到英军使用快速凝固水泥(12小时硬化)

- 战机数量误算:根据被炸毁的飞机残骸,推断RAF仅剩250架战斗机(实际仍有550架)

(二)英军的体系优势

- 维修体系:皇家工程兵团配备2000名专业抢修人员,每机场部署50吨应急水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情报保密:成功隐瞒喷火战机月产量(8月达320架),误导德军战力评估

- 全民支援:10万平民参与机场伪装,用树枝和渔网覆盖飞机掩体

(三)关键战役:8月24日伦敦外围空战

- 德军目标:摧毁伦敦周边5个前进机场

- 战术创新:首次使用Bf-109G型战斗机(加装副油箱),续航提升至850公里

- 战斗结果:德军损失43架轰炸机,英军损失21架战斗机,所有机场在夜间完成抢修

五、阶段结果与战略影响

(一)军事数据统计

类别 德军 英军

总出动架次 架次 7500架次

飞机损失 915架(轰炸机632架) 420架(战斗机315架)

雷达站损毁 11座(占总数58%) 全部修复

机场瘫痪时间 最长12小时 平均修复时间4.5小时

(二)德军战略调整

- 放弃雷达战:因干扰技术失败,9月1日起减少对雷达站的轰炸

- 转向机场纵深:开始轰炸机场附属设施(油库、弹药库)

- 昼间战疲惫:Bf-109飞行员日均飞行时间达4.5小时,疲劳导致失误率上升

(三)英军防御升级

- 雷达网络优化:将19座雷达站改为24小时双班制,故障率下降30%

- 战斗机调度革新:采用"大队集群"战术,集中200架战机实施拦截

- 民防体系完善:建立500个机场抢修点,储备10万吨应急物资

(四)历史转折点

- 技术对抗启示:证明雷达在现代空战中的核心地位,加速电子战技术发展

- 战略心理影响:德军首次出现"轰炸无效"的悲观情绪,戈林取消9月7日的大规模昼间攻击

- 战役转折预兆:德军因机场轰炸效果有限,开始酝酿对伦敦的城市轰炸,战役即将进入第三阶段

当1940年9月6日德军结束第二阶段攻势时,英国防空体系虽遭受重创,但核心雷达网和机场群仍保持运作。德军未能达成摧毁RAF的战略目标,其情报误判和技术局限在这一阶段暴露无遗。而英国则通过高效的维修体系和技术创新,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系统性摧毁企图。第二阶段的结束,标志着不列颠空战进入更具决定性的第三阶段——双方将在伦敦等城市上空展开更残酷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