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谁在风里,谁就醒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用拳法打爆二次元世界》最新章节。

那场惊心动魄的春雷过后三日,柳塘屯的空气里依然弥漫着焦糊与湿土混合的奇特气息。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话题兜兜转转,总会回到那晚响彻山谷的铃声异象上。

“你们听说了没?李家那小子,说昨晚做梦,梦见一个穿着旧教练服的人,就站在南坡那大坑边的石碑前,冲他招手呢。”一个叼着旱烟杆的老汉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

旁边立刻有人嗤笑:“小孩子家家的胡话也信?八成是白天听咱们说多了,晚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群中,林小川默默地听着,怀里抱着一根刚打磨好的短棍。

他没有点头,也没有否定。

那晚之后,他已经连续七个晚上没有再发热,没有再被噩梦惊醒,身体里那股熟悉的、如同地震般的回响也彻底消失了。

他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轻盈,仿佛卸下了一副无形的沉重枷锁。

韩阿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他身边走过,假意被石头绊了一下,顺势扶住他的手腕。

干枯如树皮般的手指,极其自然地搭在了他的脉搏上,停留了三息。

“那道影子……走了。”老人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语,浑浊的眼中却透着一丝清明,“不是离开你,是终于能走自己的路了。”

林小川抬起头,黑白分明的眸子映着老人的脸,轻声问:“它会回来吗?”

韩阿婆缓缓摇头,松开了手,声音里带着一种释然的慈悲:“不用回了。因为它现在,哪儿都能去了。”

与此同时,借住在村西头的学者周砚,正对着一堆复杂的声波图谱苦苦思索。

他正在整理名为《无名者之村》的附录资料,其中最让他着迷的,便是柳塘屯传说中的“七步巡更”。

他试图用科学的方式复现那晚听到的、具有特殊震动频率的声音。

为此,他将一支高灵敏度的录音笔,用油布包好,连续三晚埋在宗祠旗杆下的七个不同点位。

他设想中,这七个点位应该能捕捉到某种固定的、有规律的节奏。

然而,当他将三日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时,却陷入了更大的困惑。

数据完全是混乱的。

第一天的录音,在凌晨三点零七分,捕捉到了一阵极轻的脚步声,节奏比他预想的快了半拍;第二天的录音,在同样的位置,脚步声却延迟了十几秒,并且多出了一声细微的震动,仿佛有人顿了一下足;第三天更离谱,像是无数脚步声的重叠,彼此错时,却又诡异地和谐,仿佛无数人,在不同的时空里,走过了同一条路。

“设备故障了?”他烦躁地抓着头发,盯着屏幕上犬牙交错的波形图。

忽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猛地僵住。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合理的念头,瞬间击穿了他的所有逻辑。

这不是故障!这是……活着的节奏!

他猛然醒悟,柳塘屯的“巡更”,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仪式,也不是一种需要严格遵守的节拍。

它是村子里每一个守护者的本能烙印!

是李威深夜巡查田埂的沉稳脚步,是陈听风检查水源时的细碎步点,是韩阿婆起夜时拐杖落地的声音,甚至是那些在梦中守护村庄的英魂无声的行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时间,践行着“巡更”的使命。

周砚颤抖着手,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一行字:“当守护成为一种本能,就不再需要统一的节令。”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炊烟袅袅的村庄,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柳婆婆坐在自家的屋檐下,修补一张被山风刮破的藤网。

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照在她布满皱纹的手上。

忽然,她指尖一麻,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一根用了多年的旧藤线,毫无征兆地崩断了,断口像一根小刺,弹破了她的指腹,沁出一颗殷红的血珠。

柳婆婆怔住了。

她盯着那根断裂的藤线,脑海中轰然一声,一段被尘封许久的记忆翻涌上来。

这正是当年,她为林尘缝补那件洗得发白的教练服时,最常用的收尾针法。

那时候林尘总说,她打的结最牢固,穿着它练拳,心里踏实。

血珠沿着指纹的纹路缓缓滑落,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柳婆婆竟不自觉地张开嘴,从喉咙里哼出了一段不成调的调子:“每天练的拳,一招一式记心间……”

她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吓了一跳,猛地停住,脸上露出几分茫然和伤感。

“您唱得比我爷爷还准。”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脚下传来。

柳婆婆回头,看见林小川不知何时蹲在了屋檐下,正用一块粗糙的磨刀石,细细打磨着一根短棍的残柄。

他抬起头,冲她露出了一个干净的微笑,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阴郁,只有少年人应有的明朗。

柳婆婆看着他,眼眶一热,却笑着嗔怪道:“小猴崽子,偷听老婆子唱跑调的歌。”

三天后,铁匠赵无归当着全村人的面,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彻底关闭铁坊,封炉!

从今往后,不再为村里铸造任何器具,无论是农具,还是兵器。

人群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不解。

柳塘屯地处深山,与外界交通不便,铁坊是全村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怎能说关就关?

“赵老哥,你这是做什么?没了你的手艺,我们开荒的犁头、打猎的尖刀上哪儿找去?”性子最急的陈听风第一个站出来问道。

赵无归背着手,黝黑的脸上古井无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