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年三季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穿之灵泉娇娘逆袭记》最新章节。
雍正佯装惊讶,从龙椅上站起身:“王爱卿,此话当真?”
王岳亭重重叩首:“千真万确!臣已命人试种,确如西洋人所言!此种生长速度极快,一年三季,四季不成问题。”
雍正走下御阶,亲自接过那袋种子,仔细端详片刻后,朗声道:“若此良种真能一年三收,实乃天佑大清!”
他转身对众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张廷玉率先出列,高声道:“皇上,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喜事!若能推广,我大清百姓将再无饥馑之忧!”
李先复也附和道:“臣附议!西洋虽擅奇技淫巧,但此良种却是惠及天下苍生!”
保守派大臣虽对西洋之物心存芥蒂,但面对一年三季的良种,也不得不承认是开天荒的好东西。
一位年迈的官员颤巍巍跪地,老泪纵横:“皇上圣明!天降祥瑞,此乃大清之福啊!”
紧接着,满朝文武纷纷跪地,高呼:“天佑大清!皇上万岁!”
雍正环视众人,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
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沉声道:“既如此,大司农即刻统筹良种分发事宜,务必让天下百姓早日受益。”
王岳亭激动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所托!”
几日后,良种推广之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王岳亭亲自督办,将种子分发至各省州县。
百姓们听闻此稻种一年可收三季,纷纷踊跃领取,田间地头一片欢腾。
京城郊外的试验田中,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岳亭带着几名官员巡视,脸上洋溢着喜色。
一名老农跪在田埂上,捧着一株稻苗,激动得老泪纵横:“大人,这稻子长得太快了!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从未见过如此神物!”
王岳亭扶起他,温声道:“这是皇上从西洋寻回的良种,今后大伙儿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消息传开,百姓们纷纷涌向官府,求取良种。
农耕时代,粮食大过天。各地官员忙得脚不沾地,却无一人抱怨。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人都在谈论这“天赐祥瑞”。
县城里。
“听说这稻种是皇上亲自派人从西洋寻来的,一年能收三季哩!”一位老农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嫩绿的秧苗,声音颤抖,“老汉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这么神奇的稻子!”
旁边的人纷纷附和:“皇上圣明啊!这是救了咱们穷苦人的命!”有人甚至朝着京城方向跪下,重重磕了几个响头,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京城郊外的试验田成了众人朝圣之地。
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百姓前来观摩,看着那比寻常稻苗高出一截的绿浪,啧啧称奇。
一名孩童拉着母亲的手,天真地问道:“娘,这稻子长得这么快,是不是皇上请了神仙帮忙?”
母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啊,皇上就是咱们百姓的神仙!”
民间对雍正的敬仰之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茶馆里,说书人将皇上寻种、推广的故事编成段子,引得满堂喝彩;乡间祠堂中,百姓自发为皇上立了长生牌位,日日香火不断;就连孩童嬉戏时,也常模仿官员高呼“皇上圣明”的场景。
一场无声的变革,正随着良种的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这个古老的帝国。
而雍正的名字,也在万民的称颂中,镌刻进了历史的丰碑。
消息传到深宫,雍正站在御花园的亭台中,听着侍卫禀报民间的反响,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切都是芸儿的功劳,却因世人对女子的偏见,而不得见天日。
等过些日子,他一定要给芸儿最高规格的册封大典,让世人记得,他们万人敬仰的皇帝身边始终有这么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