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图纸上的亩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1960年3月,郑州铁路设计院的晒图室弥漫着氨水刺鼻的气味。

齐振国盯着刚晒出的陇海线改建设计图,手中的计算尺突然\"咔\"地折断。图纸上标注的桥梁承重数据明显被涂改过——原本25吨的限重被人用红笔描成了50吨,墨迹还没干透。

\"齐总工,这是部里刚批的方案。\"技术员小李递上墨水未干的批文,纸张上\"亩产万斤庆丰收\"的水印清晰可见,\"领导说要用铁路运高产粮......\"

窗外传来喧闹声。一群农民正把成捆的麦秸堆在货场,穗头稀拉的麦秆被打成夸张的体积,远看像座金色小山。横幅上\"亩产万斤示范田\"的字样在风中猎猎作响,而磅秤旁的操作员正偷偷用脚压着秤杆。

\"这样的粮食,\"齐振国把折断的计算尺扔在桌上,\"需要改桥梁?\"

深夜的档案室,齐振国翻出了父亲1936年设计的黄河大桥图纸。发黄的硫酸纸上,齐远山用铅笔在某个桥墩旁标注:\"含硫量高,慎用铜钉\"。而现在,同样的桥墩正被要求承载翻倍的重量。

\"还没走?\"林秀兰推门进来,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体温计。她展开一张x光片对着灯光——是某位领导视察\"高产田\"的胸透片,肺部阴影里隐约可见未消化的树皮纤维。

\"你看看这个。\"她从病历本抽出张便条,上面记录着某公社的\"水肿病\"人数统计,数字旁画着列火车简笔画,车厢里挤满了瘦骨嶙峋的人形。

齐振国突然抓起红铅笔,在改建图纸上划了道红线:\"这才是真实的承重极限。\"红线像道伤口,将涂改过的数字一分为二。

次日的方案评审会上,蒸汽机车模型在沙盘上喷着白烟。局长老马用教鞭指着桥梁断面:\"根据农业大丰收的需要,部里决定......\"

\"我反对。\"齐振国站起来,展开那张x光片投影在幕布上,\"这才是真实的'亩产'。\"

会场死寂。老马的脸在投影下显得浮肿苍白,他公文包滑落在地,滚出几个\"高产模范\"奖章——镀金的表面已经氧化发黑。

\"齐振国同志!\"副局长突然拍案而起,\"你这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他的袖口沾着面粉,身上飘出特供糕点的甜腻气味。

争吵被急促的电话铃打断。值班员冲进来喊道:\"洛阳桥出现裂缝!有粮列困在中间!\"

齐振国抓起父亲留下的道钉就往外跑,钉尖在图纸上划出长长的裂痕,正好穿过那个被篡改的承重数据。

洛阳桥的裂缝在暮色中像道狰狞的伤口。齐振国攀着检修梯下到桥墩时,指尖触到岩壁渗出的黄色结晶——硫铁矿氧化的痕迹,与父亲图纸上的警告一模一样。

\"齐总工!\"抢险队长在桥上大喊,\"粮列开始移动了!\"

钢轨传来不正常的震动。齐振国抬头看见那列二十节的\"高产粮专列\"正缓缓启动,但车厢明显轻飘飘的——这是趟空车,却能让桥梁裂缝扩大三寸。

桥墩检修洞里,他的手电照出几行模糊的日文刻痕:\"昭和14年 硫矿爆破点\"。旁边钉着半截锈蚀的铜道钉,正是父亲日记里提到的那种\"会与硫矿反应\"的特殊型号。

\"炸药!\"齐振国突然明白过来,\"小鬼子在桥墩里埋了......\"

汽笛声淹没了后半句话。那列空车突然加速,震落的混凝土块砸进黄河,激起带着硫磺味的浑浊浪花。

铁路医院的x光片在灯光下宛如鬼影。林秀兰指着片子上奇怪的阴影:\"不是肺结核,是胃里的填充物......\"她翻开病历本,里面夹着张\"高产模范\"的体检报告——患者胃部填满了麦麸和锯末的混合物。

\"这些是乘务员,\"她声音发抖,\"他们被迫吃'高产粮'做样子......\"

齐振国摸向口袋里的硫铁矿样本,却触到张纸条。展开是抢险队员塞给他的货运单,背面写着:\"粮车配重物失踪于郑州北调车场\"。

暴雨突至。两人冒雨赶到调车场时,看守正往锅炉房搬运麻袋。破口处露出的不是粮食,而是闪着金属光泽的矿砂——和洛阳桥裂缝里的硫铁矿一模一样。

\"这是......\"林秀兰的医用镊子刚碰到矿砂就变黑了,\"高纯度硫铁矿!\"

远处传来机车轰鸣。那列\"高产粮专列\"又回来了,这次每节车厢都沉甸甸地压弯了转向架。但车皮缝隙里漏出的,依然是硫铁矿的刺鼻粉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