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宝钢的日本谈判(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1978年11月15日清晨,上海外滩的雾气还未散尽。齐振国站在和平饭店九楼的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铜道钉。窗玻璃上凝结的水珠滑落,将楼下日本新日铁代表团的身影扭曲成模糊的色块。
\"齐总工,资料准备好了。\"技术员小陈轻声说,递过厚厚一叠文件。最上面是日方提供的《热轧钢板技术参数》,但齐振国一眼就看出问题——在屈服强度数据旁,有人用铅笔写了行小字:\"实测值比标称低12%\",字迹和他儿子齐明远的一模一样。
\"明远来过?\"
小陈紧张地瞥了眼房门:\"昨晚他和陆晓芸偷看了日方的样品......\"话音未落,走廊传来皮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响。门被推开时,冶金部的王主任带着两个日本人走了进来,领头的瘦高男子西装领带上别着枚金色樱花徽章。
\"这位是新日铁技术部部长佐藤一郎。\"王主任的介绍带着刻意的停顿,\"曾参与东京湾海底隧道工程。\"
佐藤的鞠躬标准得像是用量角器校准过:\"久仰齐先生大名,成昆线的曲线半径设计令人钦佩。\"他的中文流利,却在\"曲线半径\"四个字上用了日语发音。
齐振国注意到佐藤右手无名指有圈淡白色的疤痕——这是长期操作轧钢机留下的烫伤。当对方递上名片时,他故意用双手接过,指尖擦过名片边缘:纸张比国产名片厚0.2毫米,正是日本三菱制纸的特种产品。
\"听说宝钢要引进热连轧机?\"佐藤微笑着打开公文包,取出的却不是技术资料,而是本《人民画报》——1975年刊登成昆线通车的那期。杂志翻到某页时,齐振国的瞳孔微微收缩:背景里模糊的机车转向架上,赫然打着\"川崎重工1964\"的钢印。
会议室突然安静。王主任的额头渗出细汗:\"这是......\"
\"中日友好的见证。\"佐藤的镜片反着光,\"我们愿意以最优惠价格提供最新设备。\"他推过一份合同草案,在技术参数页上,齐振国发现了用淡蓝色墨水画的波浪线——这是林秀兰在医院用的手术标记笔的痕迹。
小陈适时地插话:\"齐总工,该去车间实地考察了。\"
宝钢建设工地的泥浆没过脚踝。齐振国踩着预制板走向原料堆场,突然在某个钢锭旁蹲下身——锭模侧面的日文标识被人用砂轮磨掉了,但金属表面的晶粒走向暴露了它的真实产地:日本八幡制铁所1976年的产品。
\"这批样品有问题。\"齐振国用铜道钉轻敲钢锭,声音比国产钢材清脆许多,\"硅含量超标。\"
佐藤的笑容僵在脸上:\"齐先生如何判断的?\"
\"听音辨钢是鞍钢老工人的绝活。\"齐振国将道钉插回口袋,\"1958年大炼钢铁时,我们砸了三十公里的铁轨才学会。\"
参观热轧车间时,齐振国发现日方展示的轧辊轴承座上刻着德文\"SKF1977\"——这根本不是日本自产设备。他假装系鞋带,用道钉在水泥地上划了道刻痕,随即被小陈挡住视线:地上已经有人用同样手法画了个箭头,指向远处的配电柜。
午宴时,佐藤举着茅台酒瓶说:\"为日中技术合作干杯!\"齐振国却注意到酒瓶标签的背面有铅笔标记——这是林秀兰在医院药房工作时教他的暗号:数字\"137\"旁边画着个温度计,正是儿子齐明远从小爱画的符号。
\"失陪一下。\"齐振国起身走向洗手间。镜子后面藏着张对折的纸条,展开后是张微缩的工艺流程
配电柜的铁门被机油浸得发亮。齐振国借着检查电路的名义靠近,发现锁孔边缘有新鲜的划痕——这是齐明远惯用的开锁手法,用那枚铜道钉的尖端。柜门吱呀一声打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份日文文件,最上面那份的页眉印着\"新日铁内部技术备忘录1978.10\"。
文件第三页用红笔画了个巨大的问号,旁边是儿子熟悉的笔迹:\"轧制温度参数造假\"。齐振国迅速翻到附件,发现日方提供的热轧工艺曲线图上,关键的温度区间被故意截去了——这正好对应刚才钢锭的异常音色。
\"找这个吗?\"
陆晓芸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穿着宝钢后勤处的工作服,辫子盘在安全帽里,手里却拿着本东京大学的校刊。翻到某页时,齐振国看到篇佐藤一郎的论文,其中的冷却速率计算公式与合同附件相差17%。
\"明远呢?\"
\"在翻译室盯着实时传译。\"陆晓芸递过个医用胶布包裹的物件,\"林阿姨让带的。\"
胶布里裹着枚微型温度传感器——德国KIStLER公司1976年的产品,正是汉斯教授去年偷偷寄来的样品。齐振国将它卡在配电柜的继电器上,仪表盘立刻显示实际轧制温度比日方宣称的高出48c。
宴会厅的喧闹声突然逼近。陆晓芸迅速合上柜门,齐振国则抓起工具包里的砂纸,假装在打磨接触不良的触点。佐藤带着酒气出现在走廊尽头时,他正用铜道钉在墙上刻了道凹痕——这是当年铁道兵测量钢轨硬度的土方法。
\"齐先生对电气也这么精通?\"佐藤的领带松开了,露出锁骨处的烫伤疤痕——形状像极了钢板连铸时的飞溅痕迹。
\"成昆线的信号系统是我改的。\"齐振国晃了晃道钉,\"用美国二战剩余物资拼出来的。\"
回到谈判桌时,王主任正对着合同草案擦汗。佐藤突然推过份新文件:\"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连续退火技术......\"
齐振国直接翻到技术参数页。在冷却速率一栏,数字明显被涂改过,纸张纤维中还残留着橡皮碎屑。他不动声色地掏出钢笔,在计算纸上写下个公式——这是1965年周慕云教他的热传导方程。
\"根据这个计算,\"齐振国圈出结果,\"贵方提供的参数会导致钢板表面应力超标。\"
佐藤的眼镜片闪过反光:\"齐先生可能不了解最新进展......\"
\"去年三月,东京大学的山本教授发表过论文。\"齐振国从公文包取出本英文期刊,正是陆晓芸刚才那本,\"您作为第二作者,应该很清楚这个公式的适用范围。\"
王主任的茶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佐藤却笑了:\"齐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他从内袋取出个丝绸小包,\"这是家父收藏的吴淞铁路道钉,听说您祖父......\"
铜道钉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紫红色。齐振国接过时,指尖传来电流般的刺痛——这不是普通钢材,而是掺了钒的特种合金,日本海军在1943年研发的潜艇用钢。
\"令尊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