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老矿工缩在角落(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最新章节。

老矿工缩在角落,嘴里神神叨叨念个不停,对闯进来的这群人视若无睹。

"被吓傻了吧。"

陈墨叼着烟,眯眼打量对方,"瞧他衣服上的编号,和那张床的编号一模一样。"

"眼睛都瞎了,还能把我们带到这儿,精准找到自己的床位,说明他对矿道熟得很,这种人会是疯子?"

吴七闻言,立刻盯着老矿工的衣服看——果然,斑驳的工服上印着数字,和床头油漆刷的数字分毫不差。

"看来以前这儿住了不少矿工。"吴七搓了搓下巴,眉头突然拧紧,"可这矿坑废弃三十多年了,他怎么还在这儿?眼睛又是怎么瞎的?"

陆沉摇头,"我也在想这个。"

"但至少是条线索。如果没猜错,他可能是第一批进矿的人。"

"等他冷静下来再问吧。"陆沉转向一旁的林玥,"你刚才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林玥点头,目光落在老矿工身上,"他哼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在长沙地界,只有赵家的戏班子敢唱这种大戏。"

"赵家祖上有人来过这矿山,所以他很可能见过赵家的人——普通矿工可没闲钱听戏。"

"有意思。"陆沉笑了。

要是真如林玥所说,这老矿工的价值就大了。只要能让他开口,绝对能挖出点有用的东西。

......

一小时后。

老矿工、陆沉、林玥、吴七围坐在木桌旁,陈墨靠墙抽烟,火星在昏暗里忽明忽暗。

过去一小时里,陆沉的人已经摸清了山洞的布局——空间不小,摆着上百张铁架床,深处还连着个小洞。

小洞里堆满了采矿工具和成箱的罐头粮食,补给量惊人。按这储备规模,当年那帮人显然对矿山极为重视,一次性备足物资,避免频繁进出引起注意。

关于古墓的线索,宿舍区毫无痕迹。

但老矿工的情绪已经稳定了许多,甚至主动和他们搭起了话。得知几人是从长沙城来的,老头态度热络起来,一股脑把自己知道的全倒了出来。

原来当年,有人买下了这座矿山。

有矿山,自然就得有矿工。

《矿坑迷云》

霓虹人开出的工钱比普通矿场翻了一倍,整片棚户区的劳力全都涌向了新矿,连半大孩子都挤在人群里——阿坤就是其中一个。

穿西装戴圆框眼镜的监工来者不拒,只要手指能握住铁镐的,统统塞进矿洞。最初三个月还算太平,月底真能领到沉甸甸的银元,唯一的规矩是矿脉不断人不停。

直到某天钢钎凿穿了第六层岩板。

挖掘方向开始变得诡异。他们不仅要采掘矿脉,还要把整片山体掏空。半年后矿道已如蛛网般蔓延,某组工人甚至掘出了七口黑漆棺材。

"这是踩着阴宅了!"老把式们摔了工具。可霓虹人直接拉来了枪队,黑洞洞的枪口抵着后背,众人只能继续往地心深处掘进。

后来矿上来了三个外乡人。

他们总哼着黄河调子,很快和工友们熟络起来。有了他们,工程进度快得反常,不到三年就挖到了主墓室石门。就在霓虹专家准备爆破的前夜——

轰!

那三个会唱曲的外乡人,用 封死了所有通往墓室的巷道。

————

"你们也是冲着那鬼墓来的?"

老矿工突然攥紧酒瓶,玻璃映出他抽搐的脸。当齐墨白凑近询问时,老人喉结滚动着挤出警告:"巷道封死后...下面开始传出铜铃响。"

张云山指节叩着地质图追问细节,老人却盯着煤油灯喃喃:"第三年冬至那晚,所有下井的霓虹人都没回来..."灯火倏地爆了个灯花,"第二天换我们下去,只在主巷道捡到十一只...完整的皮鞋。"

《矿洞诡录》

“那座古墓刚准备开挖,矿道就被炸了,邪门事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老矿工叼着烟,眯着眼回忆。

“矿道炸塌后,另一头就开始响怪声,像指甲刮墙,又像有人在哭。”他掸了掸烟灰,“我们这帮人都是长沙本地的,听过些倒斗的传闻,知道墓里的东西碰不得。”

“可小日本不管,他们挖出金银就红了眼……”

他慢悠悠地讲着,烟雾在昏暗的灯光下缭绕。二十分钟过去,才把当年的事捋清楚。

矿工们最初挖到的是些小墓,后来顺着矿道,竟摸进了一座大墓的玄关。结果矿道一炸,玄关那头就开始闹动静——窸窸窣窣的,像什么东西在爬。

没人敢再挖,可小日本哪肯罢休?枪顶着后脑勺逼人下矿。结果真撞邪了——有人见了不该见的,没等跑就被日本人一梭子放倒。后来活着的全被刺瞎了眼,留在矿道里当 警报器,一有动静就喊。

“再后来?”老矿工冷笑,“日本人自己撞上硬茬子了。”

枪声、惨嚎声在矿道里炸开,他躲进深处才逃过一劫。等摸回营地,遍地都是同乡的 。

“我认得路,本来能逃。”他摸了摸瞎掉的左眼,“可这帮畜生盯得紧,出去就是灭门。”

靠着日本人屯的物资,他在矿洞里一藏就是三十年。

“所以,墓里到底有什么?”陈默掐灭烟头。

老矿工咧嘴一笑,露出焦黄的牙:“矿头懂日语,说里头有毒虫、吃人的头发……还有长着八个脑袋的蛇。”

"小犹太,你这绰号果真名副其实。"

如今的香江,可乐都要两元一罐,地铁起步价四元,书刊套装五十元,游乐场门票更是高达八十。

相比之下,100元上门维修费确实公道。

说笑间气氛渐渐融洽,两人不知不觉已走到公屋六楼。

小犹太推开门,瞧见拎着大包小包的杜笙,朝屋内柔声说道:

"婆婆,我到家了。"

屋内坐着小犹太的外婆,两人多年来相依为命。老人虽满头银发,精神却矍铄。

她刚要询问孙女为何耽搁这么久,忽然瞥见小犹太身后跟着个陌生青年。

彩婆婆怔了怔——对方提着礼盒显然不是来修电器的,那张面孔似乎还有些眼熟。

上回搬家时的 ** 她记忆犹新,自然没这么快忘记。

小犹太虽常觉得杜笙行事出人意表,倒也算可靠,小声解释道:

"婆婆,这是我朋友杜笙,来帮忙看看电视机。"

杜笙向来大方,放下伴手礼笑着问候:

"阿婆好,头次拜访,您多包涵。"

说着目光扫过这间约三十平的简约公屋。独立厨卫的配置虽不奢华,可比阿润她们住的劏房强得多。客厅除电视机外,最显眼的就是那架钢琴。

彩婆婆注意到孙女局促的模样,忽然会意,放下正在组装的晾衣架起身相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