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沪上战事(六)(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暗刃如锋》最新章节。
(家妻住院已二十天,将储存的陆续发出,已经尽力了,各位书友多多支持吧!)
说到倭寇的伙食,倭寇军队存在着很多的奇葩习惯。比如倭寇海军伙食显着优异与陆军。
海军因舰艇储存条件较好且补给优先,伙食远优于陆军。
潜艇兵甚至能享用牛排、牛舌罐头和白米饭,而陆军士兵往往只能吃掺树皮的饭团
陆军士兵常抱怨伙食差,特别是在运输船上时,海军提供的食物被形容为"猪食",导致两军士兵经常发生冲突
海军军官享有西式餐饮服务,用餐时有乐队伴奏和水兵伺候,与士兵伙食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是海军士官伙食,也令陆军参谋惊叹不已
战争不同阶段的补给也不断变化。战争初期(1937-1939)倭寇军队能从本土运送大量牛肉、糙米和罐头到华夏战场,伙食质量较高。
1938年颁布的《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详细规定了各类食品配给标准。
在战争中期(1940-1941)倭寇补给开始紧张,但尚能维持基本标准。
倭寇开发了高热量军用饼干(每块600大卡)和能量棒(奶糖)作为行军干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1945),米军潜艇封锁导致海运中断,华夏战场倭寇转向"现地自给"(即抢夺华夏百姓粮食),实行"三光政策"。太平洋岛屿守军则陷入严重饥荒
当正规补给中断时,倭寇采取了各种极端手段获取食物。
如抢夺民粮、丛林采集。在东南亚,甚至人肉相食,如在瓜达尔卡纳尔等岛屿,饥饿的倭军出现吃战友尸体和伤员的极端情况,还有用头骨作陷阱捕蟹的骇人行为。
倭寇军队的后勤补给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一般采取分散采购和"现地自给"政策,实际上纵容了抢劫行为。
在华夏战场,倭寇从不支付所谓的"征发"费用。
而配给优先级,军队优先获得优质粮食,而倭国平民则面临严格配给制,反映了战时倭国"军事优先"的政策导向。
宋志了解倭国后勤补养,还是前世听说倭寇后期的牛肉罐头,倭寇士兵都不吃,好奇之下,才提议查的资料,这一世,也方便宋志掌握情况。
宋志让木衣岛组织解救外国侨民和女中学生,自己前去解决警备的倭寇士兵,当再次回到女中教学楼内,却传来一片压抑的哭声。
随着黑木头来到教学楼的后边,宋志才看到了有二十几个女校学生,衣不遮体的躺在后院的草地上,可能是掩埋的草率,流浪的恶狗拖拽了出来。
这些身穿女中学生装裙的孩子们,死前的面部充满了惊恐,身上到处是抓痕。
解救出来的各国侨民满脸震惊,而前几日还想相处在一起的女同学和教师们,都留下了痛恨的眼泪。
一名宋志的暗卫,掏出手枪就要重回楼内,被黑木头制止,宋志两庞的青筋爆起,嘴角流出一丝血痕,那是宋志咬破了嘴唇。
宋志面对眼前的100多名解救出的人员,说道:“各位,看到了吗?这就是倭寇的凶残行为。如果今天我们不出现,这些必然是你们的下场。我希望被解救的各位,能深处你们的援手,共同抗击倭寇的入侵。而华夏的儿女们,看看你们的姐妹,我希望您今天走出去以后,不要忘记这笔血债,只要杀了倭寇,才有我们平静的生活。”
平静了一下心情的宋志说道:“请各位能回家的就回家,我们在苏州河附近准备了船只,可以渡河前往租界,祝各位平安!”
宋志抱拳向面前各位一礼,然后让黑木头带着跟随的人员,前往苏州河。
此时的苏州河正在华夏军队与倭寇的交战之中,好在比邻欧米租界,还处于相对平稳期间。
为了引开苏洲河附近倭寇的注意,宋志准备再次行动,转移倭寇攻击军队的注意,以便于这批人员的安全渡河。
黑米头却陷入了两难,本心想跟随师父,以尽到自己的保护职责,但师父又安排自己护送这批被救人员,尤其是女校的学生和老师,一点自保能力都没有。
宋志严令黑木头带着九名暗卫,护送被救人员,这150多人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保护人员,而自己的身手,不需要带人,黑木头只要护送过河后,回到租界的宋志住处就可以了。
看着黑木头带着这批被救人员,隐没进了沪上的黑夜之中,宋志也只能默默为他们祈祷了。在这个战乱的年代,人命如草芥的感觉,是这么强烈和真实,让宋志有些恍惚。
沪上天通庵路西宝兴路,附近都是密集的居民区和商业建筑,8月份成为华夏军队88师与倭寇的主要交战区域,着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谢晋元团就参与了此战。
倭寇在本月13日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增兵,这一行动标志着战局的重要转折。派遣第9、第11、第101师团、台湾守备队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等直属部队。
此次增援规模远超此前,并首次正式编成沪上派遣军战斗序列。
战线已经向沪上市区蔓延,两国主要军队在宝山、罗店等地交战,但倭寇仍逐步推进。
9月13日,新增援的日军第101师团等部队加入南翔至大场方向的进攻。
宋志正在附近的一所东倒西歪的居民楼二层,观看着十几名鬼子,正押解着一队100多名华夏人,向后方转运。
这批人员中,包括二十多个疲惫的华夏军人,其他的都是华夏百姓。
押运的倭国鬼子,将这二十多名华夏军人,作为押运重点,前方的华夏百姓只留了几个倭国鬼子。
老百姓们扶老携幼,尚能行走,而华夏军人们,不仅破衣烂衫,关键是很多人都有伤在身,互相搀扶着,木然的走在队伍中。
而他们每个人身上,还栓锁着一根绳索,时不时的还要忍受倭国鬼子的打骂。
站在居民楼二层的宋志,耐心的观察着押运队伍,嘴里咀嚼着一块面包,宋志此次袭击的目标就是这批转运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