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白象渡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赵德昌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白象引领他来到一处山洞前,洞内隐约有火光闪烁。

走进山洞,赵德昌惊讶地发现,洞壁上有无数壁画,描绘的正是他昨夜梦境中的场景——暴虐的国王、无辜的百姓、天上的佛祖...

白象用长鼻指向壁画,又指指自己,眼中流露出慈悲之色。

赵德昌忽然明白了:“你...你就是那个国王转世?”

白象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哀伤。

就在这时,洞外传来洪亮声音:“善哉,你终于悟了。”

赵德昌回头,见一位老僧步入洞中,正是早晨在庙前相遇的那位。老僧手持禅杖,宝相庄严。

“大师究竟是?”赵德昌恭敬问道。

老僧微笑:“老衲不过是峨眉山一介行者。今日特来为你解说因缘。”他指着白象,“这白象前世确是暴虐国王,因杀戮过多,被佛祖罚转世为象。但它千年修行,已洗清罪孽,如今是普贤菩萨坐骑,护持佛法。”

老僧又看向赵德昌:“而你,赵德昌,前世是那国王手下大将,助纣为虐。今生虽得人身,却仍被贪念所困。白象感你与它有缘,特引你来此,望你迷途知返。”

赵德昌如醍醐灌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弟子愚昧!多年来只知追名逐利,伤害无数,今日方知大错特错!”

老僧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且看——”

老僧袖袍一挥,洞壁上显现出种种景象:那被赵德昌逼迫的茶农,正与家人抱头痛哭,家中米缸空空如也;又有昔日被赵德昌欺压的商人,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赵德昌看得心如刀割,泪流满面:“我造孽深重,该如何补救?”

白象走近,用长鼻轻抚赵德昌头顶,目光中充满鼓励。

老僧道:“从今往后,以诚待人,以善立业,广结善缘,自有福报。”

赵德昌叩首再拜:“弟子谨遵教诲!”

当他抬头时,老僧与白象均已不见踪影,洞中只余他一人。

赵德昌恍恍惚惚走出山洞,返回破庙。仆人见他神情恍惚,关切询问。赵德昌只是摇头,命人立即启程。

回到家中,赵德昌仿佛变了一个人。他首先派人给那茶农送去百两银子,又取消了不平等的契约,按市价重新结算。接着,他一一寻访昔日欺压过的商人,或赔偿损失,或道歉修好。

起初,人们都不相信赵德昌真心改过,以为他又在耍什么诡计。但时日一久,见他言行一致,乐善好施,这才相信他是真的洗心革面了。

赵德昌的生意经也彻底改变。他坚持公平交易,童叟无欺;遇到穷苦人家,常减免费用甚至慷慨相助;他还定期捐资修路筑桥,救济孤寡。渐渐地,“赵扒皮”的绰号无人再叫,取而代之的是“赵善人”的美誉。

说来也怪,赵德昌行善之后,生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越发红火。人们都愿意与这样诚信仁厚的商人打交道,他的茶叶远销四海,家业比从前更加兴旺。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赵德昌再次来到峨眉山。这次他不是为经商,而是为朝圣还愿。

行至当年避雨的那座破庙,发现庙宇已修葺一新,香火旺盛。庙中供奉的,竟是普贤菩萨,而菩萨座下,正是一尊六牙白像的塑像。

赵德昌焚香跪拜,虔诚祈祷。忽见一位老僧从殿后走出,笑吟吟地看着他。

“大师!”赵德昌认出正是当年指点他的老僧。

老僧点头:“施主这些年的善行,老衲都已知晓。善有善报,因果不虚啊。”

赵德昌恭敬道:“若非大师与白象指点,弟子至今仍在迷途。不知那白象现在何处?弟子想当面拜谢。”

老僧微笑,指向庙外:“你往当年那山谷中去,或能得见。”

赵德昌依言前往。山谷依旧清幽,溪水潺潺,野花烂漫。他静静等候,直到夕阳西下,却不见白象踪影。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忽见林间白光一闪,定睛看去,只见白象站在不远处,目光依然纯净慈悲。

赵德昌快步上前,躬身便拜:“多谢尊者当年点拨之恩!”

白象轻步走近,用长鼻轻抚赵德昌头顶,一如三年前。然后它转身走向林中,身影渐渐消散在暮色里。

赵德昌站在原地,心中充满宁静与喜悦。他知道,这是白象在告诉他:你已走上正道,好自为之。

回到家乡后,赵德昌更加致力于行善积德。他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临终前,他告诉儿孙:“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在商场获利,而是在峨眉山得遇白象,洗心革面。你们要记住:钱财如流水,来时匆匆,去也匆匆;唯有善心善行,才是真正不朽的财富。”

赵家后代谨遵教诲,以“积善之家”闻名乡里。而峨眉山白象渡化商人的故事,也就在蜀地流传开来,成为教化百姓弃恶从善的美丽传说。

至今,有人还说,在峨眉山的晨雾暮霭中,偶尔还能看见那头六牙白象的身影。它静静地行走在山林之间,用那纯净慈悲的目光,守护着这片净土,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度化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