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错认的信物(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破玉?”赵大山心里一紧,“什么样的玉?”
“刘先生说就是普通的青玉,上面好像刻着半个字。”
赵大山猛地站起,脸色大变:“快!快去把刘先生叫来!”
刘先生匆匆赶来,赵大山急问:“昨日那人拿的玉佩,上面刻的是不是半个‘义’字?”
刘先生一愣:“老爷怎么知道?那玉粗糙得很,像是随便刻的...”
“混账!”赵大山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那是我与发小李水生的信物!你竟敢擅自将他赶走!”
刘先生吓得扑通跪地:“老爷恕罪!小人看他衣衫褴褛,不像...”
“不像什么?”赵大山气得浑身发抖,“我赵大山是那等嫌贫爱富之人吗?十五年前,我与他击掌为誓,有难时凭玉佩相认,刀山火海,绝不推辞!你倒好,把他赶出府去!他如今身在何处?”
刘先生冷汗直流:“小人...小人不知...”
赵大山一脚踢翻旁边的凳子:“废物!全是废物!”他急得在厅内来回踱步,“他来寻我,定是家中有难,这冰天雪地的,要是冻出个好歹来,我赵大山岂不成了背信弃义之徒!”
他立刻唤来所有家丁仆人,分成几路,全城寻找李水生。自己则披上大氅,亲自出门寻找。
金陵城这么大,找一个不知去向的人,如同大海捞针。赵大山走遍大街小巷,问遍乞丐流民,却一无所获。天色渐晚,雪越下越大,他的心也越来越沉。
“水生,你到底在哪儿啊...”赵大山站在街头,望着漫天飞雪,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他看见几个小孩在打雪仗,突然想起小时候和水生一起堆雪人的情景。水生总喜欢在桥洞下堆雪人,说那里雪不会化。
桥洞!
赵大山眼前一亮,立刻奔向城中的几座桥梁。
终于在城南的一座石桥下,他看到了一个蜷缩的身影。那人裹着破旧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不是李水生是谁?
“水生!”赵大山快步上前,声音哽咽。
水生抬起昏昏沉沉的头,看见来人,愣住了:“你...你是...”
“我是大山啊!”赵大山脱下大氅,披在水生身上,握住他冰凉的手,“兄弟,我对不住你!让你受苦了!”
水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半块玉佩:“大山...我...我不是做梦吧?”
赵大山也从怀中取出自己珍藏的半块玉佩,两半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义”字。
“不是梦,兄弟,我来接你回家了!”赵大山热泪盈眶,紧紧抱住水生。
回到府中,赵大山亲自安排热水给水生沐浴,又找来干净暖和的衣服给他换上。厨子赶紧做了热腾腾的饭菜,水生饿极了,连吃三大碗。
席间,两人谈起别后经历,不胜唏嘘。
赵大山怒责门客势利,要赶走刘先生,却被水生劝住:“不怪刘先生,是我这副模样实在不堪,任谁看了都会起疑。”
赵大山叹道:“兄弟受苦了,从今往后,你就住在我这里,有我一口吃的,绝不让你饿着!”
水生却摇摇头:“大山,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有手有脚,不能白吃白住。你帮我找个活计,我能养活自己。”
赵大山知道水生的脾气,不再强求,便在府中给他安排了个管事的职位。水生为人忠厚,做事勤恳,不久就赢得了府中上下的尊敬。
转眼到了年关,赵大山府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水生帮着打理年货,安排宴席,井井有条。
除夕夜,两人对坐饮酒,一如儿时。
水生举杯:“大山,谢谢你没有忘记当年的约定。”
赵大山郑重道:“君子一诺,重于千金。更何况,这是我与兄弟的约定。”
两人相视而笑,一饮而尽。
年后,赵大山帮水生盘下了一间铺子,做起了粮面生意。水生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出三年,已是金陵城里有名的粮商。
这年秋天,江宁府遭了蝗灾,粮食歉收,米价飞涨。许多奸商囤积居奇,大发灾难财。赵大山作为知府,忧心如焚。
水生得知后,主动开仓放粮,以平价出售,还设粥棚救济灾民。其他商人见状,也不好再抬高粮价,一场粮荒得以缓解。
赵大山握着水生的手,感慨道:“兄弟,你这次可是救了全城百姓啊!”
水生笑道:“若不是你当年守信重义,救我于危难,我早就冻死街头了。这救命之恩,我永世不忘。”
赵大山摇摇头:“不,是你让我明白,真正的义气,不在玉佩,而在人心。”
两人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城中炊烟袅袅,百姓安居乐业,相视而笑。
那两半玉佩,被赵大山请巧匠用金镶玉的手法重新缀合,悬挂在府中正堂。每当有客来访,他总会指着玉佩,讲述这个关于信义的故事。
而“玉佩义”的故事,也在金陵城中流传开来,成为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