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盲女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石湾镇靠着一条大河,河岸两侧密密麻麻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座窑场。每日里,窑烟袅袅,船来船往,好不热闹。要说这石湾镇最出名的,便是那温润如玉、坚固非常的瓷器,其中又以林家窑场最为出名。

林家窑场传到林永昌手中已是第三代。林永昌年近五十,膝下却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林婉儿。说来也是奇事,婉儿出生时便双目失明,接生婆抱着新生儿连连叹气,说这孩子眼珠灰蒙蒙的,不见一丝光亮。

林永昌的妻子因难产去世,他既当爹又当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婉儿的眼睛虽看不见,却生得聪慧伶俐,一双手尤其灵巧,五六岁时便能捏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泥塑。

“爹爹,这是什么形状?”小婉儿摸着瓷坯问道。

“这是梅瓶,颈细肚圆,像冬天的梅枝一样优雅。”林永昌耐心解释。

婉儿点点头,小手轻轻抚过坯体:“它一定很美。”

林永昌心中酸楚,如此灵秀的孩子,却永远看不见世间的美物,连自己亲手制作的瓷器是何模样都不知道。

随着婉儿年岁渐长,林永昌发现女儿有个异于常人的习惯——喜欢靠近窑炉。窑场工人皆知,开窑时热浪逼人,常人难以久待,可婉儿却总让人带她到窑口附近,一站就是许久。

“婉儿,那儿太热,对身子不好。”林永昌几次劝阻。

“爹爹,我不觉得难受。”婉儿仰着小脸笑道,“那里的风会唱歌,热乎乎的气息抚在脸上,像在告诉我里面的瓷器睡得可安稳。”

工人们私下议论,说这盲女怕是脑子也不清楚。唯独老窑工李大山不这么认为,他注意到婉儿总能准确说出窑内温度变化,甚至预测瓷器烧制情况。

那年深秋,林家接了一笔大单,要烧制十二尊观音像,限期两月。林永昌亲自调配釉料,监督制坯,不敢有丝毫马虎。然而连续三窑,不是釉色不均,就是瓷器开裂,眼看期限将至,只剩最后一次机会。

“东家,这次若再不成,咱们可赔大了啊。”李大山忧心忡忡。

林永昌眉头紧锁,蹲在窑前默不作声。这时,婉儿扶着墙慢慢走来:“爹爹,我能摸摸窑壁吗?”

“胡闹!窑已预热,烫得很!”林永昌急忙阻止。

婉儿却微微一笑:“我不碰,只是听听。”她站在距窑壁三步远处,侧耳倾听良久,忽然道:“爹爹,西南角的火旺了些,东侧的火却弱了,这样烧出来,又会像上次那样半边青半边白。”

李大山惊讶地看向窑工,窑工连忙检查,果然发现西南角的通风口开得大了些。

“你怎么知道的?”林永昌难以置信。

“热浪告诉我的。”婉儿轻声道,“西南角的热气扑到脸上,像夏天正午的太阳;东侧却像初春的暖阳,差了许多。”

林永昌将信将疑,但还是让人调整了火势。烧窑那日,婉儿坚持守在窑外。她坐在小凳上,不时侧头细听。

“爹爹,现在火候正好,可以再加一把松柴。”

“等等,我听见有细微的噼啪声,快把南边的风口关小一点。”

“好了,现在声音平稳了,可以继续加温。”

窑工们依言操作,心中却直打鼓。烧窑全凭一个盲女指挥,这事若传出去,林家窑场怕是要成为笑柄。

七天七夜后,开窑的时刻到了。林永昌手心冒汗,亲自打开窑门。当第一尊观音像被请出时,全场寂静无声——那瓷像通体洁白,釉色温润如玉,光洁无瑕,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成功了!成功了!”工人们欢呼起来。

林永昌抱起女儿转圈:“婉儿,你是怎么做到的?”

婉儿红着脸:“窑火会说话,我只是听懂了它们的声音。”

自此,林家窑场的烧制关键环节便交由婉儿指挥。说来也怪,凡经她手的瓷器,不仅釉色格外温润,质地也异常坚固,同样的泥坯,同样的釉料,烧出的瓷器敲击声清越悠长,落地不碎,即使用力摔打,也仅出现细微裂纹。

一日,一位客商前来订瓷,见指挥烧窑的竟是个盲女,不由得讥讽:“林家窑场是没人了吗?让个瞎子来掌窑?”

李大山当即反驳:“您可别小看我们婉儿,她烧的瓷器,比别家的结实十倍!”

客商不信,取来一件婉儿烧制的青瓷碗,又拿来别家的一只碗,让两个壮汉各持一把铁锤,同时敲击。别家的碗应声而碎,婉儿的碗却只裂了一道细纹。

“奇了!真是奇了!”客商连连称奇,当即下了三倍订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