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比较务实(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可是……”张爱民比较务实,他皱着眉问道,“想法虽好,但这投资……从哪来?技术又从哪来?”

“我来解决。”江彻的回答,简单直接。

“精密零件厂,可以由江氏实业直接注资百分之五十,进行控股改造。订单我来保证,技术改造,我让研究院派人来指导。”

“陶瓷厂和食品厂,我会联络一批浙省和粤省的民营老板过来考察。只要项目有前景,他们比谁都积极。如果资金还有缺口,江氏可以做担保,或者提供一部分无息贷款。”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所有人最后的顾虑。

出钱、出技术、出订单、出渠道、甚至还帮忙拉投资做担保……

这已经不是“帮忙”了,这简直是把饭做好,嚼烂了,直接喂到你嘴里!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兴奋的议论声。

然而,就在这一片热烈的气氛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我有点不同的看法。”

说话的,是县委副书记周正国。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在平江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干部。

他一开口,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周正国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看了一眼江彻,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和警惕。

“江总的思路很新潮,为家乡发展出力的心,也是好的。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们搞经济建设,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能头脑一热。”

“你说的这几个项目,听上去很好,可都是新东西,风险太大。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还有,你招来的那些南边的‘客商’,都是私人老板吧?他们唯利是图,能靠得住吗?万一水土不服,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句,都像一根针,精准地扎向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建国和张爱民,意有所指地说道:“最重要的一点是,县里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全县三十万人的未来。这个规划,应该由我们政府来主导,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论证。不能因为江总你个人影响力大,就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就冷了下来。

周正国的潜台词,在场的人谁都听得懂。

他这不是在讨论风险,他是在质疑江彻的动机,是在宣示政府的主导权。

他觉得江彻一个商人,手伸得太长了,已经干涉到了政府的职能。他这个老资格的副书记,感到了自己的权威,正在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所挑战。

刘建国和张爱民的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

他们生怕江彻年轻气盛,当场发作。要是把这位“财神爷”给气跑了,那平江县就真的没指望了。

然而,江彻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丝毫的恼怒,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

他重新坐回座位,看着周正国,平静地说道:“周副书记的顾虑,很有道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稳健是第一位的。”

他这个态度,让准备看好戏的周正国,都愣了一下。

“所以,”江彻继续说道,“我刚才说的,不是空口白话,也不是在要求县里必须做什么。”

“我只是提供一个可能性。”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提议,我们可以先从风险最小,见效最快的项目开始。”

“就是那个精密零件厂。”

江彻的目光,转向刘建国和张爱民。

“这个项目,由江氏实业负全责。我们出资,我们改造,我们派人管理,我们保证订单。县里需要做的,就是把那家已经倒闭的机械厂的厂房和设备,折价入股。盈利了,县里按股份分红;万一亏损了,所有损失,由我们江氏实…业一力承担。”

“我们不谈规划,不画大饼。我们就先把这一个样板,实实在在地打出来。”

“等它建成了,投产了,盈利了,给县里交上税了,给下岗的工人们发上工资了,大家亲眼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再来讨论,要不要搞第二个,第三个项目。”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事实,永远比任何规划和争论,都更有说服力。”

一番话说完,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周正国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所有关于风险、关于主导权的质疑,在江彻这番“我全包了,亏了算我的”的豪言壮语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可笑,那么……小家子气。

这已经不是在讨论问题了。

这是一场,实力和格局的,全方位碾压。

“好!”张爱民县长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叫好,打破了死寂。“就这么定了!江总,我们信你!县机械厂那边,我亲自去协调!三天之内,就把所有手续给你办好!”

刘建国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看向周正国的眼神里,带上了一丝不悦。

“老周,江总这是在拿出真金白银,来帮我们平江脱困。我们要是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可就真的要被全省人民戳脊梁骨了!”

周正国嘴唇哆嗦着,还想说什么,但在刘建国和张爱民明确表态后,他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他只能悻悻地端起茶缸,用喝茶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和狼狈。

……

接下来的几个月,平江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了起来。

“平江精密零件厂”,在江氏实业的强力推动下,正式挂牌成立。

江彻亲自从集团抽调了一支精干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由钱斌亲自带队,入驻了那间破败多年的老机械厂。

推土机轰鸣着,推倒了危墙,平整了场地。

一车车的崭新设备,从沪上,从粤省,甚至从德国,源源不断地运抵这个偏僻的县城。

原本已经下岗在家,对未来失去希望的老工人们,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再培训后,重新穿上了崭新的蓝色工装,走进了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的车间。

整个平江县,都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个新生的工厂。

有人期待,有人观望,也有人,在等着看笑话。

半年后。

初夏的阳光,照耀在“平江精密零件厂”崭新的厂牌上。

一辆中巴车,缓缓停在了工厂门口。

县委书记刘建国,县长张爱民,带着县里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前来视察。

队伍里,县委副书记周正国的脸色,显得有些僵硬和不自然。

负责接待的,是工厂的新任厂长,一个江彻从沪上挖来的,四十多岁,精明干练的上海男人。

“刘书记,张县长,各位领导,欢迎光临。”厂长姓李,普通话里带着浓重的上海口音,但他身上的那股自信和专业,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没有过多的客套,李厂长直接将众人带进了生产车间。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前来视察的干部,都当场倒吸了一口凉气。

巨大的车间里,上百台崭新的机床,整齐排列,发出富有节奏感的嗡鸣。地面干净得可以倒映出人影,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戴着护目镜,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

这哪里还是过去那个傻大黑粗,满地油污的老工厂?

这分明就是一个,只在画报和电视上见过的,现代化的精密工厂!

“我们工厂目前有员工三百二十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原县机械厂的下岗职工。”李厂长指着一个正在操作数控机床的老师傅,介绍道,“那位是王师傅,以前是厂里的八级钳工,现在是我们车间的技术骨干,上个月光奖金,就拿了三百块。”

三百块奖金!

这个数字,让在场不少干部都暗暗咋舌。这比他们这些当官的工资,还要高出一大截!

一个正在休息的年轻工人,看到县领导,壮着胆子凑了过来,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刘书记,感谢政府,感谢江总!要不是这个新厂,我今年都准备去南方打工了。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拿比外面还高的工资!”

这番质朴的话,比任何报告都有说服力。

刘建国和张爱民的脸上,笑开了花。

周正国的脸色,却又难看了几分。

李厂长带着众人,来到了质检室。

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枚枚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零件,它们小巧而精致,宛如一件件艺术品。

“这是我们生产的传动齿轮,精度达到了0.01毫米,主要供给江氏集团旗下各大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

“这是我们代工的液压阀芯,已经通过了德国方面的技术认证,上个月,第一批一万件产品,已经通过江总的进出口公司,发往汉堡了。”

出口德国!

这四个字,像一颗炸雷,在所有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一个从县城破烂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零件,竟然卖到以工业严谨着称的德国去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