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血仇同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宋青书创最强大明》最新章节。
血鲨湾的烈焰舔舐着夜空,将半边天幕映照得如同地狱。倭寇主力战船在火海中发出垂死的呻吟,扭曲断裂,缓缓沉入漆黑的海水。冲天的火光与浓烟,宣告着鬼刀丸这支纵横东海的倭寇舰队,彻底断了脊梁。
然而,当张定边在常遇春的搀扶下,带着数十名浑身浴血、伤痕累累的陈汉死士,冲破倭寇残余的阻拦,杀入岛屿深处、关押陈善儿的岩洞时,眼前的一幕,让这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的铁血汉子,瞬间目眦欲裂,浑身冰凉,如坠冰窟!
山洞深处,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排泄物的恶臭。几支插在岩壁上的火把摇曳着昏黄的光,映照出一个令人灵魂颤栗的景象。
一个半人高的粗陋木桶,孤零零地放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桶中,盛满了浑浊发黑的污水。水面之上,赫然是一个人的躯干!陈善儿那张曾经带着几分骄矜的青年脸庞,此刻因极致的痛苦和虚弱而扭曲变形,惨白如纸,双目空洞地望着洞顶,嘴唇干裂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的双臂,齐肩而断!双腿,自大腿根部消失!伤口处包裹着污秽不堪、浸透脓血的破布,如同被随意丢弃的残破玩偶!
人彘!
倭寇竟将堂堂陈汉太子,做成了人彘!
“少……少主——!!!”张定边发出一声撕心裂肺、不似人声的凄厉悲嚎。他猛地挣脱常遇春的搀扶,踉跄着扑到木桶前,魁梧的身躯剧烈地颤抖着,那双能开山裂石的手,此刻却只敢颤抖地、轻轻地触碰木桶冰冷的边缘。巨大的悲痛和滔天的怒火瞬间冲垮了他的理智,一口滚烫的鲜血猛地喷在木桶边缘,与桶中的污秽混为一体!
“畜生不如!倭寇畜生不如啊——!”一名陈汉死士老兵看着桶中那不成人形的少主,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咆哮,猛地拔出腰刀,狠狠劈在旁边的岩石上,火星四溅!
陈善儿看到张定边等人,目光恨意大盛:“张将军!倭寇无耻凶残,禽兽不如!我今日死不足惜,惟愿诸位将军日后杀尽倭寇,为我报仇雪恨。倘若有一倭寇漏网,孤天上地下长恨不绝!”说完头一歪,就此含恨而终。
“杀光他们!杀光这些东洋畜生!为太子报仇……!”所有幸存的陈汉将士都红了眼,发出泣血的怒吼,仇恨的火焰在他们眼中疯狂燃烧,几乎要将这罪恶的山洞彻底点燃!
常遇春看着桶中惨状,饶是他身经百战,见惯生死,此刻也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死死握住火神刀的刀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钢牙紧咬,发出咯咯的响声:“倭贼……竟敢如此辱我华夏儿郎!此仇不报,常遇春誓不为人!”
……
鄱阳湖大营,帅帐之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异常凝重。朱元璋正与刘伯温、李善长等谋士商议后续进军方略。
“报——!”一名传令兵疾步入内,单膝跪地,手中高举一枚系着红绸的细小竹管,“宋盟主,铁锁帮焦婉儿帮主,飞鹰急报!”
宋青书心中一动,上前接过竹管,迅速拆开,取出里面一张薄如蝉翼的密信。目光扫过,他清俊的面容瞬间沉了下来,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吴王!”宋青书声音凝重,将密信呈上,“焦帮主密报:倭寇残部自鬼牙岛惨败后,并未远遁。其首领鬼刀丸竟率残兵败将,投靠了平江张士诚。张士诚……竟已接纳倭寇,并允其盘踞于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沿海岛屿。更令人发指的是,张士诚竟以粮秣军械接济倭寇,纵容其在我沿海劫掠,补充实力。其用意,不言自明,乃欲借倭寇之力,阻我东进。”
“什么?!”刘伯温羽扇猛地一顿,须发皆张,“张士诚竟敢勾结倭寇?!此乃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与蒙元何异?其行径,比之陈友谅勾结成昆,更为可耻!更为祸国殃民!”
李善长亦怒道:“吴王!张士诚无道至此,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异族,屠戮同胞。此等行径,人神共愤!请吴王即刻发兵,讨伐此獠!荡平倭寇,以正视听!”
帐内群情激愤,讨伐之声四起。朱元璋脸色阴沉如水,眼中杀机涌动。张士诚此举,已彻底触碰了他的底线。然而,未等他下令,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声!
“教主!是教主回来了!”
“张教主!张教主到了!”
……
欢呼声如同潮水般由远及近,帐帘猛地被掀开,一股清朗而温和的气息瞬间驱散了帐内的肃杀。只见一身布衣、风尘仆仆却依旧温润如玉的张无忌,在杨逍、范遥、韦一笑、殷天正、周颠等明教群豪的簇拥下,大步走入帐中。他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却蕴含着坚定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忧急。
“无忌兄弟!”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起身相迎。宋青书亦起身上前。
“朱大哥!宋师兄!”张无忌抱拳回礼,来不及寒暄,目光便急切地扫过帐内,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韩林儿兄弟何在?韦蝠王探得消息,张士诚趁朱大哥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无暇他顾之际,悍然发兵偷袭毫州。刘福通刘帅已然力战殉国……韩林儿兄弟……已被张士诚俘虏,现已押往平江,生死不明!”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
“小明王韩林儿被俘?!”
“刘福通刘帅…殉国了?!”
帐内明教群豪瞬间炸开了锅。杨逍、范遥等人脸上血色尽褪,眼中爆射出骇人的怒火。韩林儿乃明教拥立的“小明王”,是无数红巾军将士心中的精神象征。刘福通更是抗元元老,张士诚此举,不仅是背刺盟友,更是对明教根基的致命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