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待其行动再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最新章节。

扶苏沉思,点头:“诚然!然观今日,老师此举,似有深意?”

高景递上奏折。

扶苏接过后,目光一顿:“要恢复‘秦’为国号?”

“显然,有人开始反思更改国号的后果了。”高景笑道,“儒家之中,确有支流主张全面复古。”

庄子曾言:“尊古卑今,学者之弊。”以此批评儒家此派,荀子更直斥其为“贱儒”。

法家则主张:“治国之道非一,强国无需循古。”

然儒家此支流能流传至今,必有其缘由。后世王朝频提“古法”、“祖制”,既为自身利益,亦受儒家尊古思想影响。“祖制”一词,至东汉儒家独尊后方盛行,此前仅在儒家内部流传。

彼时,其他学派如何看待“古法”?

有言:“反己不困,循古不悖,大人之诚。”

亦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守古而王,夏殷不变礼而亡。”

“不明法治之本,徒循古法,终将乱今。”

可见,除儒家外,其余学派皆主张“循古而变”,重在“变”!

如齐国名将章子,又名匡章,其母得罪父,被父埋于马棚。父死后,章子未改葬母,遭众人非议,齐威王亦劝之。章子言:“未得父命,不敢擅动,虽父亡,亦不敢违祖父之灵。”

此举致其仕途不顺,直至“桑丘之战”立功,方得重用。

庄子批之:“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失义矣。”

章子初随子思学,因此事被逐出儒家。唯孟子赞之,收为 ** ,使其承受世人非议,否则难以出仕。

由此可见,当时世人及儒家对“祖制”态度各异,儒家内部亦有分歧。

后儒家独尊,后人对章子评价转为一致赞扬。

唐代诗人亦颂之:“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

高景望向扶苏手中的奏折:“尊古可正名,正名即占大义……此乃儒家逻辑。‘秦’之国号,昔为习惯之称,天下一统后,‘秦’成老秦人及权贵之名,为其攫取利益之大义。”

此次皇帝巡游,使他们深刻领悟,故而欲重取“秦”之国号,重夺其所谓的“大义”。

唯有国号定为“秦”,他们这些老秦人方能自视高贵,以胜利者姿态自居,心安理得地攫取败者之利。

扶苏顿悟,望着手中奏章,道:“老师高瞻远瞩……只是,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高景笑道:“这取决于皇帝你的抉择。若心系‘秦’,则天下归秦人,其余六国遗民皆为败者,皆为奴仆。若心系‘汉’,则天下一统为汉人,再无胜败之别。”

“学生以为‘汉’甚佳!”

扶苏微笑,提笔即在奏章上划一大叉,旁批:“勿再提及”。

……

嬴政于泾阳大开杀戒,直言既然心存“秦”念,便依“秦法”严惩。

结果近百人丧命,数千人被贬为赀徒,发配骊山修陵。

赀徒,秦法特有。犯秦法需罚金,然罚金数额巨大,犯人无力承担,官府便贷之,犯人则以劳役抵债。

赀徒虽有薪资,却需尽数归还官府,待遇并不可观。刑徒、俘虏乃国家或私产,亡故则为损失,而赀徒之死,则无足轻重。

历史上,修陵筑城,赀徒之亡远多于刑徒、俘虏。

泾阳望族,几近灭绝。消息传开,咸阳亦笼罩紧张氛围。

密报频传至扶苏、高景处,言官员间暗通款曲。

朝中官员多为前秦旧臣,各为其家族利益代言。

嬴政此举,岂能不令他们惶恐?

亦使他们清醒认识到,今非昔比,乃汉非秦!

某府邸内,众人焦虑围坐。

“我等该如何是好?”

“他们太过嚣张,竟为几亩薄田而 ** ?难道忘却秦法之严苛?”

“秦法何在?今法令宽松,人心懈怠。”

“确实,秦国已逝,法令松弛,而他们仍自诩秦朝功臣……”

“高景随意的一步棋,如今竟派上了用场!”

“从秦到汉的变革,谁能预见其深远影响?”

“扶苏公子拒绝了恢复秦号的提议,后续如何应对?”

“皇帝此举对我们老秦人不公,我们为统一付出了多少牺牲……”

“小心言语!”

“过往功勋已有封赏,我们不应心生怨怼。”

“可这天下是老秦人打拼而来,皇帝坐拥天下,多赏我们几亩田地又算得了什么?”

“宗室那边态度如何?”

“宗室如今富足,与高景同心,怎会顾及我们?”

“景公的谋略,令人钦佩。”

“他高景再强,难道能与所有老秦人为敌?”

“想来高景早知此事,却隐忍不发,任由皇帝出巡处理……”

“高景不敢与老秦人为敌,但皇帝敢……老秦人还能违抗皇命吗?”

“灭族之令出自皇帝,与高景何干?”

“……”

众人议论,却束手无策。

终于,有人轻声提议:“若能掌控咸阳,或许能让皇帝回心转意……”

无人应答,议论片刻后,话题仿佛从未提起。

但人人心中铭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