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长歌裂阙(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还是——
“你寒衣阁的‘四象’在——
“擎!天!?!”
面对这近乎咆哮的质问,林天生脸上的表情依旧沉静如水。他没有辩解,没有惶恐,甚至连一丝情绪的波动都看不到。
等杨侑的喘息稍稍平复,林天生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
“陛下息怒。市井俚歌,多夸诞之词,岂可尽信?”
“陇右血碑,斩的是害民蠹虫,护的是陛下法度威严。”
“学宫天梯,立的是寒士报国之阶,筑的是陛下文治根基。”
“金行玉券,通的是天下财路,富的是陛下子民。”
“开山雷火,开的是荒漠矿藏,强的是陛下军资国本。”
“凡此种种,皆由陛下圣心独运,臣等不过奉旨行事,何敢言‘擎天’?”
这番解释滴水不漏,将寒衣阁的功绩全部归功于皇权,更是给足了杨侑台阶。然而,少年天子需要的是解释吗?不!他需要的是确认!是对他那被“四象”光芒彻底掩盖的帝王权威的确认!
“奉旨行事?好一个奉旨行事!”杨侑冷笑一声,步步紧逼,走下丹陛,停在林天生面前三步之遥。这个距离,已逾越了君臣之礼,带着强烈的压迫感。
“若真奉旨行事,为何市井只知寒衣四象,不知天子威名?!”
“若真奉旨行事,为何那歌谣之中,字字句句皆是‘寒衣蔽天’、‘四象擎天’,却无半个字提及朕躬?!”
“亚父!” 他眼中泛起一丝水光,声音带着被至亲背叛的痛楚,“朕敬你如父!信你如天!将江山社稷托付于你!可你…你麾下的寒衣阁…究竟要将朕置于何地?!是将朕当作那庙堂之上的泥胎木偶吗?!”
面对杨侑近乎泣血的控诉,林天生深邃的眼中终于掠过一丝极淡的波澜。他沉默片刻,缓缓探手入怀。
这个动作,让杨侑瞳孔微缩,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手也按向了腰间。两名金鳞卫统领更是肌肉紧绷,几乎要拔刀出鞘!
然而,林天生取出的,是一卷用明黄锦缎仔细包裹、边缘已磨损泛白的——书稿!
林天生将书稿双手捧起,递向杨侑,声音低沉而清晰:
“陛下息怒,且看此物。”
“此乃先帝…于病榻之上,呕心沥血所书之《治国疏略》手稿。”
“陛下请看,这卷首之言…”
“皇兄写道:‘治国如驭舟,汪洋万里,风波莫测。君为舵,掌方向,定航程,须臾不可懈怠;臣为帆,借风力,鼓舟行,竭诚以奉君命。舵稳帆劲,则舟行万里,虽狂澜而不可覆!舵帆相疑,则舟楫倾危,纵静水亦难渡!’”
“君为舵…臣为帆…”杨侑喃喃念着这六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抚过那力透纸背的墨迹。
林天生看着陷入回忆与震动的杨侑,声音更加沉缓:
“陛下,皇兄托孤之际,将此稿交予天生,言道:‘侑年幼,然天资聪颖,仁厚可期。望卿以此稿导之,使明君臣相得之道,知驭下用人之方。’”
“寒衣阁四象,不过是陛下掌中借力的‘帆’。风浪越大,‘帆’越需强劲,方能助‘舵’稳渡惊涛!四象之名传于市井,非为夺陛下之光,实乃彰显陛下驭臣有方,慧眼识英!是陛下这‘舵’掌得稳,才有四象这‘帆’鼓得劲!”
“陛下,您…才是这煌煌大隋巨舰,唯一的掌舵之人!”
这番话语,情真意切,借杨昭遗言,将君臣定位阐释得淋漓尽致。
殿中的气氛,似乎因杨昭手稿的出现和林天生的一番剖白,而有所缓和。
“亚父…朕…朕明白了。”杨侑的声音低了许多,“父皇的教诲,朕…永志不忘。”他抬起头,努力想挤出一个宽慰的笑容,却显得无比僵硬和勉强,“夜深了,亚父…操劳国事,也早些歇息吧。”
一场看似即将爆发的雷霆风暴,似乎就这样被杨昭的遗泽和林天生的智慧悄然化解。
林天生躬身告退,玄青的背影消失在缓缓合拢的殿门之后。